遊覽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吳哥窟第一輯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於在柬埔寨暹粒省,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吳哥",詞源於梵語,意為"都市"。據紀載,吳哥窟是由—個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東南亞民族所建,最早出現是一個稱為扶南國的王朝,統治當地達400多年,後於6世紀被一分支真臘消滅,真臘接手管治了兩百多年。公元802年,由闍耶跋摩二世〔802-850〕建立吳哥王朝,吳哥王朝建立,11世紀初,出身於馬來亞王族的蘇耶跋摩一世〔1002-1050〕奪取王位重歸統一,吳哥王朝與唐、元、明三朝接壤。吳哥王朝極盛時,佔有今柬埔寨全部、泰國及寮國大部、越南及緬甸南部,是東南亞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對中南半島幾乎所有國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該國也奠定了中南半島諸國的文字基礎和宗教基礎。"吳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先後有25位國王統治著以中南半島南端為國土主體的大片土地,其勢力範圍遠遠超過今天柬埔寨的領土。至1181年闍耶跋摩七世發展至最高峰,可謂一時無二。最後於1432年被暹羅素可泰王朝入侵,棄吳哥成城逃往森林,從此吳哥窟便於世上消失了五百年,直至19世紀中葉才重見天日。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吳哥窟建築達到了世界建築藝術上的高潮。當時建造的吳哥廟,不僅本身規模宏大無比,其所有的牆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個平台的周圍都有面向四方的長廊,連接著神殿、角塔和階梯,即使長廊的牆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話故事的浮雕。 柬埔寨的本國歷史對吳哥窟的記載很少,最早只有中國的元代地理學家周達觀和他的使團於1295年進駐吳哥,一年後回國撰寫的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記載比較詳細。後來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淵又在1330年-1339年間曾遊歷吳哥,他在自己著的《島夷志》中稱吳哥窟為「桑香佛舍」,後來於1586年,西方方濟各會修士和旅行家安東尼奧·達·馬格達連那遊歷吳哥,並向葡萄牙歷史學家蒂歐格·都·科托報告其遊歷吳哥的見聞:「城為方形,有四門有護城河環繞……建築之獨特無以倫比,其超絕非凡,筆墨難以形容」。但達·馬格達連那的報告,被世人目為天外奇談,一笑置之。 到了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報告吳哥狀況,但亦未引人注意。 直到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迹,並著書《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大肆渲染,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在1866年艾米爾·基瑟爾拍攝的吳哥窟照片,這才真正的引起世界的關注。吳哥窟從輝煌到一度500多年的時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它是如何被一度廢棄,居住在這裡的人也消失的無影無蹤,至今也是一個迷。 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從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迹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為修復吳哥窟花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財力,如今吳哥窟成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吳哥窟其最大特點是工程規模宏大,整個城堡佔地200平方公里,全部是石頭建成,工藝結構嚴謹,石頭裸露處上面全部都有精美浮雕,其藝術魅力無處不在。

遊覽完了吳哥窟,才知道什麼叫不可思議,什麼叫巧奪天工,什麼叫人間奇蹟!

推薦閱讀:

(原創)金色的吳哥窟
吳哥窟,敬慕中去凝視(下)
巴揚寺 /巴戎寺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5(暹粒射擊篇)
吳哥窟

TAG:世界 | 奇蹟 | 吳哥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