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從待狗之道看中國社會變遷 | 東西

譯文

紐約時報:從待狗之道看中國社會變遷

譯者:Bender.Z2010年10月26日 23:03瀏覽量:1133評論數:31

中國人對待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這也在某種程度了反映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頻道:社會類型:文章專欄:紐約觀點標籤:中國, 狗, 寵物

原文標題:Once Banned, Dogs Reflect China』s Rise(查看原文推薦)

原文鏈接:http://www.nytimes.com/2010/10/25/world/asia/25dogs.html?pagewanted=1&_r=2&ref=china

原文作者:MICHAEL WINES

北京——「祥子」,寓意幸運吉祥,真是個好名字。祥子是一條健康的哈士奇狗,它的主人名叫邱紅(Qiu Hong,音),是一名體育用品經銷商。邱鴻對祥子寵愛有加,每天出門遛兩次,還給它買了一對美國進口的寵物玩具和美容工具,每個月給它買食物和零食的費用高達300美元;在邱紅的高層公寓中,它還擁有一張自己專用的沙發。北京,飼養員和幾條秋田幼犬在一起。中國寵物產業正在迅速發展。

當感到都市生活索然無味,對城市有些厭倦時,邱女士就會將祥子裝進車裡,帶它出去遠足——一路向北,驅車7個小時,便可達到人跡罕至的內蒙古大草原。「那是一片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很遠,不過卻非常漂亮。」她說道,「祥子很喜歡去嚇那些綿羊,追著它們滿草原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祥子並不只是一條狗,它身上還體現著一種社會現象。也許,它還是一種標誌,象徵著這個國家從赤貧的農民到第一世界公民的轉型之快。二十年以前,北京很難覓到狗的蹤跡,也許在餐桌上還能看見烹煮好的狗肉,不過這也相當少見。甚至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中國看到狗肉做的菜。不過,現在要在北京街頭找一個寵物狗護理店;找一些和狗有關的網站、社交網路以及狗狗專用的游泳池都比二十年前要容易得多。甚至在最近一段時期,還出現了一家寵物狗影院,在北京市中心夜店扎堆的地方,也有了寵物狗酒吧。據北京官方數據統計,北京目前登記的寵物狗數量為90萬條,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這還只是登記過的數量,沒有登記的寵物狗更是不計其數。寵物狗數量的變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的一種折射。幾個世紀以前,中國的精英階層就曾把狗當作寵物來飼養;據說,北京哈巴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7世紀,當時中國的君王們將哈巴狗養在深宮,視為皇家寵物,如果有人膽敢偷竊,則以死論罪。在共產黨統治時期,狗更多地是被當作看門狗、牧羊犬,甚至被當作一種食材,很少會被當成寵物,伴人左右。意識形態的教條,再加之中國持續多年災荒帶來的貧困,讓中國人普遍將養寵物看成是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在寵物狗開始出現在北京的尋常百姓家時,政府於1983年頒布法令,禁止在北京城內飼養狗、豬、鴨等八種動物。然而,中國的經濟復興改變了這一切,至少在繁榮的大城市是如此。「過去,人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改善自己的生活方面,說起養狗,還真是不怎麼熟悉,」邱女士說,「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壓力,養條狗是一種紓緩壓力的方法。」這只是其一,寵物狗的數量近年來大幅上升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很多寵物狗的主人也表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激發了人們養狗的熱情,年輕的父母希望養條狗來陪伴自己的獨生子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了狗的陪伴,「空巢」就顯得不那麼空。有些人認為,對社會、經濟地位不斷上升的北京人來說,寵物狗已經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今年25歲的何燕(He Yan,音),是兩條串種狗的主人,她給它們分別取名為「果果」(Guoguo,音)和「糖糖」(Tangtang,音)。她說,在北京,像她一樣的年輕人都被稱為狗友。她還說,養狗已經成為一種彰顯主人品味的方式,尤其是和有著相同愛好的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而對某個花錢如流水的特定社會階層來說,養一條血統高貴、品種珍貴的狗,就和開一輛蘭博基尼去逛超市一樣有面子。最拉風的狗要數藏獒——這個品種的狗來自青藏高原,體型高大,據說還異常兇猛。相傳當年成吉思汗曾用3萬隻藏獒組建了一支兵團。去年,西安(位於北京以西)一位女士豪擲400萬人民幣(約合60萬美元)購得一隻藏獒。30輛賓士豪車組成車隊,護送這隻身價不菲的藏獒回到了新家。這一事件被媒體廣泛報道。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北京的寵物狗和西方世界的寵物狗一樣,是主人疼愛,甚至是溺愛的對象。在一個周末,成千上百的狗主人相約齊聚寵物公園。該寵物公園位於北京東部,佔地29英畝,是專為犬類修建的休閑樂園,裡面設有一個供主人和愛犬一同進餐的餐廳,一個專為犬展活動建造的專業比賽場館,一所寵物狗培訓學校,一所愛犬公墓及教堂,以及為狗主人準備的汽車旅館,和一所包含600個「床位」的寵物狗旅館——入訪者在進入寵物狗旅館之前,必須進入消毒間消費。此外,還有兩個骨頭形狀的小狗專用泳池。該寵物公園保證,如果您把愛犬寄養與此,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帶它們玩耍一個小時,每周洗一次澡,此外,每周一您都能在網上看見自己愛犬新照的照片。這個寵物公園於去年開放。據公園的銷售經理李子曉(Li Zixiao,音)介紹,這座公園的所有者是北京一位從事冰箱行業的商人,他本人也是養狗愛好者,從冰箱業積聚了大量個人財富後,想到要辦這樣一個寵物公園。「每個帶著愛犬來到這裡的人都把狗狗當成自己的孩子,」李經理說道。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如此熱愛小狗。北京有一個名叫「禁狗城」(City Dog Forbidden)的網路博客,主持了一場養狗愛好者和主張禁狗人士之間的激烈爭論。這些禁狗人士認為,正如其中一位曾經寫道的,這些寵物狗「嚴重干擾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人的出生尚需按照規劃,為什麼狗就可以隨便養?」其中一篇博文提出了質疑,「控制人口所節約的資源,為什麼要給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不是就等於說人還沒有狗金貴?」然而,北京的寵物主人們對寵物的一片熱愛之情,甚至感化了北京市政府的政策制定者。1994年,北京政府放鬆了之前的禁狗令,由禁狗轉變為「嚴格限制」狗的數量;2003年,政策又有了變化,這次改為允許任何人養狗,但限制了市區寵物狗的身高——不得高於35公分(略低於14英寸)。然而,養狗愛好者們普遍對這條規定予以迴避,他們認為這種規定過於專斷,也有失公平。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大型犬主人等到午夜時分,才和自己心愛的金毛、拉布拉多、德國牧羊犬紛紛出動,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散步,因為這時街上的警察很少。7月,有提案建議再次鬆綁限狗令,該提案同時還得到了國家立法諮詢機構的支持,這條提案在網上吸引了將近30,000條評論,而其他提案大多只有幾百條回復。北京城甚至開放了自己的小型寵物公園,配備有一棟簡式狗舍,一個寵物培訓班和一個腎形的寵物游泳池。一到夏季,就和美國海灘城市一樣喧鬧。至於中國人一直以來先煸炒而後食之的北京哈巴狗,也會等到自己的出頭之日。一則關於禁止食用狗肉的正式提案已被提交至中國半獨立的立法機構——全國人大。雖然沒有「頭頭兒們」的點頭,全國人大不能擅自立法,不過這項提案已經挺過了兩輪公眾討論,這應該是一種吉兆。這項提案的支持者之一——法學教授常紀文表示,與其說自己是一位愛狗人士,還不如說自己是一位愛國人士。「其他發達國家都有動物保護法,」他在電話採訪中說道,「中國發展如此之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起了寵物,應當有更多的人該知道如何善待動物。」


推薦閱讀:

八字命局是個什麼東西?——也說命局大運與流年
吃飯順序暗藏控糖秘訣!吃飯時先吃一樣東西幫您遠離糖尿病!
喬布斯說:你必須要找到自己所愛的東西
有12種東西不能送人 告訴你的朋友們
男女都離不開的東西,爽死了

TAG:社會 | 中國 | 紐約 | 中國社會 | 紐約時報 | 東西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