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11)

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11)

(四)莊子之道

莊子就是這麼做的。

老子不是道思想的創造者,也不是春秋時期唯一的道家諸子。說老子是道家創始人,不代表沒有其他道家,只是其他道家都被代表了。就像我們現在提到在線支付,就是說微信、支付寶,其他什麼Applepay呀、Y支付啊,那是啥!我們說上古兩家巫祝、人道,也是這個意思。

出於不同派系的道家思想,在當時各有不同的認識和主張。春秋時期,老子同時代或更早的的道家流派有管仲、老萊子、楊朱等,晚一些的有列子、王詡、莊子、韓非、等等。在修身方面,各個道家流派的主張基本上大同小異,主要區別都在於治政方略。然而道家處世,講的是與世推移不滯於物,就算儒家、法家都可以說是道家的變異流派,道不行則行之以禮,禮不行則行之以法,時事不同,治國又哪有一定之規呢?

這其中對巫道融合有了極大推動的是莊子。莊子這個人,身份是個謎。我們不知道他的父母親族,也不知道他的老師是誰,但是他卻能受到當時只有大貴族才能受到的精英教育,學富五車,對各種典籍如數家珍。它本身只是宋國蒙地的一個漆園小吏,卻可以引來王侯將相與之交遊,且輕王侯、傲公卿,悠然自得的做著他的小吏。傳言庄氏出於楚莊王,或者可信。

莊子可以說是基本上接受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框架。但是從逍遙遊一篇就可以看出,莊子是上古人道的傳承,而在齊物論一篇中,莊子甚至辨析了老子之道與上古人道的不同。沒錯,莊子就是那個以上古人道的態度統合老子道家世界觀的人

《周易大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認為道是無形之理,而器是有形之物,這其實就是繼承了老子的道德觀。對上古人道而言,無論形而上的道理形而下的物體,都是為我所用的器用。而老子之道就是以道為義,把道中的無為潤物者稱之為道,將道中的可知可感者稱之為德。道生之,而德畜之。譬如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就是他的德,讓它又臭又硬的無形之手就是道。

莊子接受了這個設定。不然你們以為齊物論是在講啥,講物我齊生死一?齊物論講了兩個問題,一是物性不同道性無別,這就是老子的道與德,是老子的視角;二是看待事物具有角度性和視角的局限性。那麼再看看第一課逍遙遊看待事物的角度?莊子,就是以上古人道看待道的角度來結合老子的道德觀視角,既突破了原有的局限,又保留了自己的立場,堪稱完美!如果說張陵立教,是以巫教為主,百家為輔,道德經為指引的巫道合流。那莊子的逍遙道家,就是以上古道家為主,融合巫祝視角的,在道家修鍊和老子思想上最完善的巫道合流。

逍遙遊,是莊子內七篇的總綱,其他六篇都是對逍遙遊一篇的解釋和擴展。而外篇雜篇,也許有莊子寫的,也許是莊子的弟子,或者還有附會的,但基本都是對內七篇的理解和補充。

逍遙遊寫了什麼?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還要加上一個隱藏的彩蛋——真人無待。這就是人道修鍊,一步一步通達逍遙的道路。而齊物論就是從道性無別及視角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真人無待。養生主則言保身全生無為而為,是修成真至神聖的基礎條件。人間世進一步闡述了修道人行於世間保全性命的道理。德充符講萬德有別皆合乎道,是在人心的層面講齊物之理。德充符—道宗師,大宗師反過來講與道而言萬物無別,天人合一師從大道。應帝王講治國行道皆需無為而為。總而言之,就是從各個方面,都要達到逍遙無待的真人境界。

莊子的精神,內七篇已經畢備了。

下一篇我們講講,道家對於鬼神的態度。

推薦閱讀:

求問蘇軾的一句詩,依稀記得收尾兩句是一樣的,在南懷瑾的書里看到過,好像是關於道家思想的,誰知?多謝!
道家的「一氣化三清」是怎麼一回事?
請問該如何解釋清靜經?
道家道德
王鳳麟道家奇門風水

TAG:人文 | 歷史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