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道德經》(第53部第1稿第1—11章)

《新道德經》(第53部第1稿第1—11章)

(經世濟民之道:對立統一唯物辯證法)

徐敏豪

2016年6月16日周四農曆五月十二

(上,一九)

1.論漢學。2016年6月16日周四農曆五月十二,徐敏豪《辯證9論中國哲學史(113)》:今清晨,本人開電腦瀏覽要聞,前日13:58鳳凰讀書《牟復禮:中國思想淵源再版》(惜字如金、正確引導,經本人文字整理):該書,作為「讀懂中國」美國大學讀本,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齊名。百度其人:Frederick W. Mote,1922-2005年,享年83歲,美國。

2.外眼漢學家、中國學家、東亞學家;其中文名得自《論語》「克己復禮」。 與本名Frederick開頭亦有諧音關係;1943年21歲在美國空軍服役時,便成中國文史專業學生、就讀哈佛大學;1944年22歲到中國,曾在渝京津任軍職;1945年23歲二戰結束後,考入金陵大學(1952年與南大合併)歷史學系,師從貝德士、王繩祖、陳恭祿等,主攻中國史。

3.論華通。1948年26歲畢業,獲學士;曾求教於向達、啟功、王崇武等。後返美國,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攻中國史,1954年32歲獲博士;同年赴台大博士後研究,次年到荷蘭萊頓大學任Fulbright交流基金講師;1956年34歲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助教,1959年37歲任副教授,1963年41歲任教授;1969年47歲創辦東亞學系;代表作:《帝制中國:900。

4.論興衰。—1800年》、主編《劍橋中國史:明代史》、譯作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等。書摘:對很多閱讀中國史讀者,包括中國人自己,過去一百年跟公元前3世紀很相似,時正值戰國終結,雖政治統一,但民生艱難。在反抗和鎮壓中,古老文明價值行將蕩滌殆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整個社會、政治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統一文字、度量衡。

5.論文脈。貨幣,車同軌、路同寬,大規模修建長城;14年二世而亡。中國文明,文脈始終未斷,舉世無雙。秦朝,首創中國封建史中央集權行政體系。由奴隸向封建社會過渡、轉型。世襲特權,由顯轉隱。秦暴政,焚書坑儒、無以復加。秦思想、制度淵源,以法家(刑法)為主導,道德(教育)處從屬地位;諸子百家,獨尊法家。自產,而非。

6.論中外。泊來品。中國文明,兩千多年來,除佛教外,基本屬內部衍化文明。文化、制度,封閉、小循環,與世界相對隔絕。但自從19世紀以來,中國文化不可避免遭世界思潮衝擊。今天中國思想、文化,泊來品很多。峻法與人道,成鮮明對照。秦政治、文化系統,驚人之處:狹隘、嚴格遵循法家的國家主義方式,否定人文價值,鄙視曾備受崇敬的。

7.論兩難。優良傳統。儒家,以復辟奴隸製為己任,旨在維護奴隸、封建社會「君權神授」,以我劃線,混淆是非黑白曲直。雖無任何哲人、政客、暴君公開贊成秦暴政國策、法家學說,但秦締造國家統一,功不可沒。秦後2千年中國,面臨兩難:既不能公開聲討,又必須捍衛成果。中國文明,並非等同於儒家(本質:克己復禮,妄圖奴隸制復辟),其與。

8.論中庸。伏羲、炎黃、堯舜「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宗旨為民」相去甚遠。舊中國,表面上是儒家(教育),本質上是法家(刑法)。儒家所提倡的仁義道德孝勇、中庸折中,是封建家天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必遭懲罰,人人不平等、三六九等,貴賤尊卑、等級森嚴;提倡剝削階級著眼長遠、有節制盤剝;提倡廣大勞動人民、民眾,逆來順受、安命樂天、服從宿命、苟且偷安。秦帝國早期,中國國家。

9.論形影。雛形正在形成,眾多歷史動因,引發文化、制度演進。其中,生產力始終作為最根本標誌。始奴封資社(共)人類社會5型態,分別以新舊石器、青銅器、鐵器、蒸汽機、電力、現代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生產工具為特徵,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同時代主導思想,作為上層建築,必須因應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生產力+。

(上,二九)

10.論心物。生產關係)發展,如影隨形,且作為精神,巨大、能動反作用於物質(現實)。始奴封資社(共),各時期、時代主導思想,必帶有其生產力標誌、水平深刻烙印。啟示一:舊中國獨尊儒學=中國人思想曾僅止步於青銅器時代停滯不前。啟示二:舊中國崇尚儒學=奴隸制血緣貴族親友顯隱性世襲曾陰魂不散。啟示三:今中國復興儒學=。

11.論水土。奴隸制。血緣貴族親友顯隱性世襲正捲土重來。警醒吧,中國、人民、炎黃子孫、中華民族、華夏兒女、全球華人。赤子之心、蒼天可鑒;不到之處、萬望海涵。

未完,待續。心靈感悟:赤子童心、拋磚引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獨步天下。本人《新道德經》52部各81章第一稿已全部完成。待國家省市單位立項資助、列入出版計劃後,再做進一步整理。特此告知)


推薦閱讀:

歷史上,動漫里有哪些經典的因為聖母而悲劇的事例?
空海法師:老子道德經心聲(三)
信佛的醫學生該如何對待小白鼠小白兔的殺生行為?
弄一段道德經 // 秋波媚媚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