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厚黑,現今社會通贏的智慧: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


古語說:「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屈」不是懦弱,而是一種長遠的策略,是為了「伸」得更遠。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終取得大敗吳國的戰績。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人生活在世間要吃飯,要生存,往往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期找出新的出路。所以說,有很多時候,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此。

張良在少年的時候就很有膽氣,他敢在秦末嚴苛的統治下行刺秦始皇,失敗後,流落到下邳。傳說中,有一天,他到沂水橋上散步,遇一穿著短袍的老翁。老頭故意把鞋摔到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

心懷大志的張良看出老人非同凡人,因此對這種帶有侮辱性的舉動,並沒有拔拳相向,而是恭敬地下到橋下,把鞋取了上來並膝跪於老人面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誰知,老人並不領情,當著張良的面又將鞋子傲慢地扔到橋下,然後還是對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

就這樣反覆了三次,老人才讚許地對張良點點頭,後來贈給他《太公兵法》,並告訴他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你用此書可以興邦立國。」從此以後,張良便日夜誦讀,刻苦鑽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最後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是足智多謀的「智囊」。

在當時,如果張良自視為英雄,不肯受到老人侮辱性的挑釁,後來也就不會成就一番事業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現實中很難找到幾人能真正做到「能屈能伸」。有些人,一遇挫折,就會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好一點的還能支撐著勉強生活,糟糕的甚至有因為高考失利而結束自己生命的傻瓜。如果一遇不順心的事就沒了鬥志,談何成功?

而厚黑高手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會失去信心。當他們跌至生活和事業的最低谷時,儘管有一時的痛苦和艱難的適應,但不會消極厭世,不會自暴自棄,而是認真反思以往的經驗教訓,冷靜觀察,立足現實,積極尋找重新崛起的機會和途徑。而這種人,一旦到了頂峰,也不會飄飄然;一旦跌倒了,也決不氣餒。

一個人的心若是死了,再怎樣神奇的學說也解救不了他。所以,厚黑學教導大家隨時保持活力,在沒有遇到打擊之前,將自己的心態練厚,時刻準備承受失敗。只有這樣,任何委屈在厚黑高手面前,都不值一提,也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但是,承受屈辱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實現理想,是為了最終找到「伸」的感覺,所以,能屈能伸成為大丈夫的處世方式,並不是毫無原則。凡事皆有度,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

韓信和張良相比,張良更懂得屈伸的尺度,在輔助劉邦完成了推翻暴秦的統治,實現的國家的統一大志後,面對高官重爵,榮華富貴不為所動,他知道自己作為人臣,已經達到了頂峰,盛極則衰,因而悄然引退,最後得以善終。

韓信則不然,功成後韓信被封楚地,但很明顯,劉邦對他心存疑懼,韓信對此也心知肚明。為了贏得劉邦的信任,當好友鍾離昧投奔他的時候,韓信沒有理會鍾離昧「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輪到你了」的勸告,拿了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為的就是消除劉邦的懷疑,但最終也沒有逃脫誅滅九族的命運。

當「能屈能伸」的標準降到了自身利益的尺度,就只能起到一塊遮羞布的作用,已算不得什麼厚黑中人了。這樣的處世原則和標準,只能更加為人所不信任,他的死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屈,是一種難得的糊塗,一種「水往低處流」的謙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負辱中抗爭的「忍」,在名利紛爭中的「恕」,在與世無爭中的「和」。伸,是以退為進的謀略,以柔克剛的內功,以弱勝強的氣概;是「無可無不可」的兩便思維,是「有也不多,無也不少」的自如心態,是「不戰而勝」的上善兵法。

「屈」與「伸」,苦樂同在,禍福相依,成敗相生。在「屈」中處世,在「伸」中立志;在「屈」中為人,在「伸」中立德;在「屈」中做事,在「伸」中立業--是古聖先哲為後世留下的寶鑒。古來先哲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學」,原本是效法自然、模仿萬物的經驗總結。一屈、一伸原是人與萬物的本能,也是處世求存的智慧。本能是先天的潛力,智能是後天的功夫。

能屈能伸是一種成功必備的素質,也是善於把尖銳的思想感情含蓄起來的人的本領,行人所不能行,成人所不能成。正因如此,屈伸戰術常常也是一種高級韜略。聖人韜光,能者晦跡,收斂鋒芒,隱藏才能,這是成大事者的必定策略。


本文結語:


大丈夫根據時勢,需要屈時就屈,需要伸時就伸,可以屈時就屈,可以伸時就伸。屈於應當屈的時候,是智慧;伸於應當伸的時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隱匿自我,伸是高揚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巔峰。


推薦閱讀:

根宋上師:活在別人眼裡的你
未來地球會統一嗎?
溫暖的女孩智慧名字及小名大全
淨空法師:歡喜讓步,這是你真正功夫得力、智慧現前

TAG:社會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