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個人執行力(轉載)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執行力」這麼一個詞,也會聽到過「失敗並非能力不足,而是執行力不到位」這麼一種說法。那究竟如何理解「執行力」,它又包含哪些要素呢?

  「執行力」可以理解為: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或是企業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它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其表象在於完成任務的及時性和質量,但其核心在於企業戰略的定位與布局,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內容。

  執行力有這麼多層含義,每一層也有其深化的註解,要逐層理解並非一時半會兒就能實現,那要真正落實到,更不是像說的那麼簡單,而是一個長期習慣的培養與調整過程。這次我們就先探討其中的一部分——個人執行力層面,以點帶面,和大家一同認識執行力的重要性。

  那我們應該如何來做到執行力呢?

  首先,是要工作有計劃。每天我們都會接受公司、領導的很多工作安排,有時又會有同事的工作需要協助或配合。這些工作有的是需要馬上執行的,有的是需要短時間內執行或反饋的,有的是中長期的安排。面對如此繁雜的工作任務,我們第一步不是去執行,而是去梳理,將每天的工作任務記錄下來,然後根據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歸類,最後根據其完成時間進行排序,從而做出一份工作計劃。

  或許有的人會嫌這樣的行為很浪費時間,但是俗語有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計劃梳理清晰了,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也是具備執行力的前提條件。

  然而,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麼一個難題:領導安排一項工作量比較大或周期比較長的任務,並且中間不需要過多的反饋或彙報,只需要最後的結果。面對這樣的任務,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先後排序,往往不能如期完成,而且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很辛苦。那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這裡給到一個小建議:將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就像我們搭乘公交車一樣,從「起點」到「終點」,中間會經過很多的站點,我們要將工作周期、工作量按照個人的需要設定每個階段的截點,這個截點包括時間截點和任務截點。時間截點,就到達工作周期的某一個時間點(比如:接受任務幾天後,任務周期的一半時間),這個時間截點必須相對明確,作為自己檢驗工作的標誌;任務截點,就是任務的完成程度(比如:到達時間截點時,完成了工作量的60%,或者完成工作的第一個階段,或者達成結果實現的哪些要素等)。設定好兩個截點,並在時間截點時實現任務截點,這樣,就可以將工作量大、周期長的任務細化分解,並列入每天的工作日程中,逐步完成。

  如果這裡是面對一個涉及面廣、任務分工明確、階段分明的項目,可以建議採用項目推進表的方式,將內容細化,從而清晰階段工作內容,實現工作的高效執行。

  有了計劃,接下來當然就是執行計劃咯,磨好了刀當然就開始砍柴了,那這也就是執行力最直接的體現。日常工作的執行,我們需要嚴格要求,根據設定的計劃,儘可能實現無偏差的執行,這就是高效執行力。就像我們平常常說的「今日事今日畢」,計劃的事項落實到位,並且按時按質完成,從而實現任務的保質保量達成。

  在工作執行中,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監督檢查。如果工作任務只是一味地執行,而忽視「回頭」,有時候可能會因為前面的工作執行出現偏差,導致後面的工作成為無用功,所以及時監督檢查之前的工作,合理檢驗,這也是保證任務能順利達成結果的必要途徑。

  在很多情況下,在領導或同事眼中,一個人的執行力會約等於結果的完成效率跟完成質量,所以通過計劃梳理任務,合理安排工作,然後嚴格高效執行任務,並在執行過程中及時檢查,進行檢討及修正,做到工作任務的保質保量完成,從而實現個人高效執行力的表現。

  工作的執行,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只有做到以上的基礎行為,才可算是具備個人的高效執行力,也是具備良好個人職業素養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

推薦閱讀:

早晨拖沓?一招巧妙解決,還培養孩子的執行力!
項目管理之執行力推行的三種境界
《執行力『重要法則』與『應用』》
實操項目——汽車配件項目玩法月入10萬+

TAG:執行力 | 轉載 | 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