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懂傳奇:愛比死更冷,羅塞蒂與西達爾的往事如煙(1)

古懂傳奇:愛比死更冷,羅塞蒂與西達爾的往事如煙(1)

來自專欄古懂傳奇

一直不太喜歡英國的繪畫。英國出了莎士比亞之後,繪畫受到很大影響,常常顯得非常戲劇化。在我的美學觀念里,繪畫可以適當有些戲劇性,有些所謂的「張力」,但太戲劇化就會變得很浮誇。英國繪畫給我的感覺,常常就是戲精附體。不過有張畫例外,因為畫中人太美,我非但忽略了滿屏的莎翁氣息,還從幼年時一直喜歡到現在。成年後有一次偶然發現,這畫中人背後的八卦,真乃極品也。

且聽我細細八來~~~~~~

「 那小溪旁, 有株傾斜的楊柳樹,

它的灰白葉子倒映在如鏡的水面上。

在那兒, 她用金鳳花、蕁麻、雛菊、

與紫蘭編製了一些綺麗的花環。

粗野的牧童們曾給這些花取過些俗名,

但是, 咱們的少女們卻稱它們為『死人之指。』

當她企圖掛此花圈於那枝梢時,

那根搖搖欲墜的枝幹折斷了,

使她與花一併落入那低泣的小溪中, 她的衣裳漂散在水面上。

有段時間, 她的衣裳使她像人魚般的漂浮起來,

那時, 她口裡只哼唱著一些老歌謠, 好像完全不顧自己的危險,

也好像她本來就生長在水中一般。 可是, 這種情況無法持久,

當她的衣裳被溪水浸透之後, 這位可憐的姑娘,

就在婉轉的歌聲中被捲入泥濘中...」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場

這張畫,靈感來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女主角就是極致悲情的美人奧菲莉亞。因為看過的悲劇比較多,我因此比較鐵石心腸,很少會真的為一個悲劇人物扼腕嘆息。但奧菲莉亞是一個。

她深愛的愛人與父親是敵人,父親利用她監視愛人,她夾在其中兩頭不是人,最後父親還死於心上人之手。大家總覺得金庸系列裡岳靈珊特別悲情,其實《連城訣》里的凌霜華比岳靈珊慘多了。我常常覺得凌霜華身上有些奧菲莉亞的影子。父親利用她對付最心愛的人,最後竟把她活活封死在棺木里,棺木外面塗滿毒藥,撫棺大哭的痴心人丁典就這樣被毒死了。然而好歹凌霜華和丁典,彼此深愛,生死契闊,最後狄雲還將兩人合葬。可是奧菲莉亞呢?最愛之人對她極盡刻薄,哀莫大於心死,她瘋了,溺水而死。也因為這刻薄冷酷,我對哈姆雷特一點好感也沒有,雖然他在奧菲莉亞死後宣稱是愛奧菲莉亞的,我可不信。愛一個人,怎捨得虐她到瘋?

最經典版的電影版《哈姆雷特》,1948年上映,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就是本片導演勞倫斯·奧利弗,很顯老的裝嫩版哈姆雷特,但確實貢獻了教材式表演。勞倫斯·奧利弗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大美人費雯麗的前夫。

不少畫家都畫過奧菲莉亞,我們隨便選幾張看看~~~

英國畫家James Sant(1829-1916年)畫的奧菲莉亞,眼神比較接近我想像中的奧菲莉亞,挺神經質,但整體更像少女上課玩手機遭班主任沒收,感受不到什麼命運和悲情。

法國畫家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年)畫的奧菲莉亞,姑娘這是喝高了?

英國畫家John William(1849-1917年)畫的奧菲莉亞,姑娘這是要野餐還是要野合?

這個畫家還畫過另外一幅奧菲莉亞,姑娘這是要洗頭?

這個畫家還畫過又一幅奧菲莉亞,看來對奧姐姐是真愛,姑娘這是……賭球輸了?

這是海的女兒……

這是簡約版花仙子……

這是隔壁老王超有手腕的小三兒……

這是早早被包養的學院派少女……

各種奧菲莉亞,各種莎翁式矯情,我還真就只看得上這一張~~~

英國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米萊斯《水中的奧菲莉亞》(1852年),現藏英國泰特美術館。

2018年GUCCI春夏預告大片,失心瘋了,莫名其妙也致敬了這幅畫,也不知道品牌方要表達個什麼鬼,滿身GUCCI,凄美沉塘?

失心瘋的GUCCI

我估計設計師跟我一樣,被畫中美人給迷住了,所以就在商品史上譜出了一曲腦殘粉的悲歌。這幅畫在藝術史上有不少重量級腦殘粉的,比如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咖達利,以及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等等等等。

要開講這幅畫,就必須要講講英國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派系,拉斐爾前派因為畫中人曾給拉斐爾前派的三位創始人都當過模特,並且與拉斐爾前派最重要的畫家演繹了一段驚世虐戀

拉斐爾(1483 —1520年)大家都知道了,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37歲就隕落的一代畫聖,那麼什麼是拉斐爾前派呢?

拉斐爾前派跟文藝復興和義大利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派系誕生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超長待機)統治時期。這支藝術流派是在1848年的時候,由三位年輕的畫家發起的,發起地點就在《水中的奧菲莉亞》作者米萊斯倫敦的家中,這個地方同時也是《水中的奧菲莉亞》的主要創作地點。

這三位年輕的畫家,創建這個畫派的目的是與程式化宣戰。因為當時的英國畫壇,是皇家美術學院在主導藝術思想,這幫人特別提倡拉斐爾所代表的古典主義畫風,非常學院派。其實老實講,我就是這種老古董,無論是中西繪畫,我都是古典派學院派的擁躉。但我非常欣賞那種真的敢於出來對著乾的叛逆之徒,儘管我對拉斐爾前派的藝術理論持懷疑態度,覺得他們的畫絕大多數無比甜膩,實在喜歡不起來,但是這種叛逆,我依然欣賞,少年心,總是值得珍惜

這三個年輕人的名字是,威廉·霍爾曼·亨特,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但丁·加百利·羅塞蒂

威廉·霍爾曼·亨特(1827-1896年)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1829-1896年)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1828-1882年)

多八幾句拉斐爾前派。這三個年輕人,開創了一種他們認為更自然更真誠的畫法,作為對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這些大神建立起來的古典主義的徹底反抗。

這個問題上我是這麼看的,拉斐爾他們確實搞了很多經典的構圖模型出來,但這套東西,在大神們手裡其實玩得是天衣無縫的,煩人的是天資不怎麼樣的畫家,無法突破就只能跟著學樣。跟其他行業一樣,絕大部分藝術從業人員,其實是沒什麼天分的,但愛上了藝術總要吃飯呀,用大神框架么比較好混。所以我看這些是很寬容的,只要這幫天分平平的不要學了幾招大師的三腳貓功夫就誤以為自己是大師就行。

真正的大師,創造模型,但絕不會被模型束縛。我們隨便看幾張——

拉斐爾《阿爾巴聖母》

這張畫其實暗藏著這麼一個複雜的構圖,但是哪裡看得出任何程式的窠臼?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三角形構圖。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平行構圖。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也是平行構圖。

這些模型都極大影響了古典主義的審美趣味,到維多利亞時期,則被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玩到僵,殭屍的僵。於是這三位年輕人就提出了「拉斐爾前派」的主張,成立了一個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Brotherhood),聽著相當社會人。所謂拉斐爾前派,其實就是文藝復興早期,拉斐爾之前的繪畫風格。這些年輕人,追求的是文藝復興早期那種自然真誠、無拘無束的繪畫方式。下面舉幾個毛栗子。

馬薩喬(1401 -1428年)《逐出伊甸園》,這張畫有一種早期繪畫的粗糙和稚嫩,卻是同題材里最讓我動容的一張,亞當和夏娃的絕望與悔恨,幾百年後仍然深深打動人心。

馬薩喬的名作《納稅銀》。這是《聖經》里一個很牛逼的小故事,說是耶穌被查稅了,按理說上帝之子不用交稅,但是不交稅人家不肯放行,耶穌就叫彼得去池塘里捕魚,說魚嘴裡就有銀幣可以交稅。所以別看耶穌也會被抓,也會死,那都是表演給我們這些凡人看的,所謂「神跡」。

只活了27歲的天才馬薩喬有句名言,「繪畫不過是對自然界的模仿」,我相信這句話對拉斐爾前派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幅畫是我最喜歡的馬薩喬的作品局部,《新教徒的洗禮》,純然天真,感情真摯。

威尼斯畫派開山祖師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年)早期作品《花園中的痛苦》,據說是威尼斯畫派風景畫中第一幅。鮮明的色彩,雕刻般的線條,濃重的人味(神明聖徒都開始越來越有人味,特別能體悟人間疾苦,也越來越有感情,越來越接地氣,這是文藝復興繪畫的一大進步之處)。

喬凡尼·貝利尼的名作《諸神之宴》,顏色豐富明亮,根本看不出什麼神仙味道。拉斐爾前派在色彩上也一直追求這種明亮戲劇化的感覺。

我最喜歡的喬凡尼·貝利尼的一幅畫《聖馬可在亞歷山大傳教》,氣勢恢宏。

《聖馬可在亞歷山大傳教》局部,那些白紗小姐姐好帶感。

喬凡尼·貝利尼的徒弟喬爾喬內(1476—1510年)的名作《暴風雨》。

《暴風雨》局部,那道閃電。

喬爾喬內名作《沉睡的維納斯》,是不是挺眼熟的?其實喬爾喬內有個巨牛的師弟,就是提香。在我看來,喬爾喬內的才華不輸師弟,就是活得太短了,34歲就掛了,而提香跟師父喬凡尼·貝利尼一樣,活到86歲那麼長。

我得自己喊停了,否則會一路失控放圖下去,波提切利一放上來,這篇文章樓會全歪了,所以就此收住吧。放這麼多拉斐爾之前的文藝復興名作,是為了讓大家感受一下拉斐爾前派的年輕人所追求的這種藝術境界,儘管在我看來,他們其實並沒有達到他們希望的又天真又華麗的狀態。

話題轉為畫中人,這個美麗的奧菲莉亞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伊麗莎白·西達爾。拉斐爾前派三位創始人亨特、米萊斯和羅塞蒂都用過的模特,後來成為了羅塞蒂的妻子。她與他的虐戀故事,一打肥皂劇編劇也編不出來。

(很不厚道滴……未完待續)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gudongshenghuo


推薦閱讀:

淺論音樂與繪畫的關聯
眼睛畫不好想放棄?多種技法的眼睛畫法大全,只看這篇就夠了!
零基礎繪畫教程-水彩《綠樹成蔭》
馬格利特:一場理性世界的繪畫冒險
滿族女畫家:白蒂繪畫作品

TAG:虐心 | 威廉·莎士比亞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