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蒲松齡書法作品欣賞

清代-蒲松齡書法作品欣賞

蒲松齡書法

蒲松齡書法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四月十六(公元1640年6月5日)戌時,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廿二日(公元1715年2月25日)酉時,清代文學家。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直到72歲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蒲松齡《惜余春》-錄自《聊齋志異.宦娘》

因恨成痴,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

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

甚得新愁舊愁,鏟盡還生,便如青草。

自別離,只在奈何天里,度將昏曉。

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拼棄了。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公元2005年是蒲松齡誕辰365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再現其不朽之作《聊齋志異》原著風貌,蒲松齡紀念館、聊齋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揚州廣陵書社共同策划出版了本《聊齋志異》傳世收藏版。本版本首次將僅存的蒲松齡《聊齋志異》半部手稿和清康熙抄本半部合璧出版。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現為國家重點文物,稀世之寶,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唯一存世的作家手稿。《聊齋志異》康熙抄本則是現存最古老最接近原著的抄本,現同樣為國家重點文物,且從未面世。據考證是現存抄本中唯一直接依據手稿過錄的,抄錄者完全依照手稿的格式、體例,不作任何刪減修改,再現了原著的真實面貌。遺憾的是康熙抄本也為殘本,與手稿本合併後仍缺一少部分內容,本版本用較早期的抄本《異史》本補齊。這樣三個版本合在一起,既可彼此參照,又能相互補充,完全可以看出手稿原始的存在形態,再現這部世界文學名著的真實面貌,是《聊齋志異》流傳三百年來最全、最完整、最接近作者原著的一個版本,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手稿真跡

清代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先生手稿

蒲松齡故居

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蒲松齡性穎慧,文冠一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應童子試,「以縣、府、道第一補博士第子員」。但自此以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的古稀之年,授例成為「歲貢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腐敗現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三部、雜著5種。

蒲松齡

蒲松齡故居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庭院。院落座北朝南,前後四進,西有側院。門楣上懸掛著郭沫若題寫的匾額「蒲松齡故居」,院內月門花牆,錯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間,為蒲松齡的誕生處和其書房「聊齋」。室內陳列著他74歲時的畫像,上有其親筆題字。南院有平房兩間,舊稱「磊軒」,是以蒲松齡長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陳列室,蒲氏家譜、手跡和其多種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齋正房後為6間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種論著,以及當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豐子愷、李苦禪、俞劍華、李樺、戴敦邦等書畫家為故居所作的書畫、題詞100餘幅。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房「聊齋」

《聊齋》手稿

書房「聊齋」

柳泉又名滿井,在淄川區蒲家莊東側約百米的山谷中。據載,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為溪,大旱不涸,古稱滿井。最初蒲家莊也由此得名滿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為今名。當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後人又稱之為「柳泉」。相傳蒲松齡曾多次在此設茶招待過往行人,搜集創作素材。蒲松齡酷愛此地,自號「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涼亭,井口圍加了欄杆,井旁「柳泉」石碑為著名文學家沈雁冰所踢寫。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龍王廟,也叫滿井堂,廟西廡原有《新建龍王廟碑》一塊,碑文系蒲松齡所撰。現廟已無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內。

柳泉

蒲松齡墓位於淄川區蒲家莊東南約500米處。墓地四周系磚石砌圍牆,內松柏樹10株古木陰翳,鬱鬱蔥蔥。墓院系蒲氏老林,內有古墓幾十個,蒲松齡墓在墓園北側,封土高約兩米,墓穴呈頭向西南,足向東北之勢。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後學張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腳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寫的《蒲松齡柳泉先生之墓》碑。

蒲松齡墓

聊齋園位於淄川蒲家莊村東,建於1987年,佔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聊齋園分為藝術陳列館、狐仙園、石隱園、聊齋宮、滿井寺、觀狐園六部分。藝術陳列館共三個展室:第一、二展室陳列反映蒲松齡生活的詩詞、文稿及頌揚蒲松齡的圖畫、詩歌、書法等藝術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組蒲松齡生平塑像,形象逼真。「狐仙園」內建築錯落有致,小巧美觀,包括共笑亭、留仙橋、柳拉碑、奇幻門、聚仙峰、卧狐、獨眼狐等景觀。「石隱園」內建有遠心亭、同春堂、遲月亭、九迴廊、文梓樹、蔓松橋、霞飴軒及各種石景等,並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齋宮」內有《羅剎海市》、《席方平》、《畫皮》、《嬌娜》、《屍變》等聊齋故事藝術雕塑作品,並採用燈光、音響、電影特技等現代科技表現手法,再現了蒲松齡筆下神鬼狐妖的藝術形象。「觀狐園」內有各種狐狸1400餘只,具有極高的觀賞及經濟價值。

聊齋園

狐仙園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撰 自勉聯

曹德兆 蒲松齡

清蒲松齡 聊齋詩存(局部)

  日前,清代著名文學家、《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珍貴手稿殘本現身我市,目前它已被我市某藏家收藏。這份手稿更可貴之處是記錄了我市玉泉寺、龍門寺、玄真教的歷史,為研究我市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蒲松齡生前手定稿本《聊齋志異》

  在近日舉辦的遼寧省珍貴古籍特展上,被譽為遼寧省圖書館「鎮館之寶」的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格外引人關注。200年之後,蒲氏《聊齋志異》經歷了怎樣的坎坷磨難?為何只剩半部?蒲松齡轉自網路


推薦閱讀:

朱顏國畫山水作品賞析:幽居淡雅清風來
三皇帝的書法作品 康熙 乾隆 雍正
漂亮的護腿-你一定會喜歡的。 - 鉤針作品秀 - 鉤針交流 - DIY手工俱樂部 - 手工...
我的石雕作品·朱雀(玉觀音底座)進行中(附·詩一首)
【國畫】明代.沈周 繪畫作品欣賞(4)

TAG:書法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