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163文》——長空衛士——中國紅旗9遠程地空導彈

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作為中國的第一種國產第三代防空導彈,讓中國具備了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

它的研製成功,也適時滿足了國內防空方面的迫切需求,讓中國的國土防空能力大幅提升。

同時,該導彈的研製成功也為研製下一代更為先進的地空導彈提供了經驗和基礎。

紅旗9遠程地空導彈的成功研製,使中國具備了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滿足了國內的迫切需求。

1959年10月7日12時04分,隨著營長岳振華果斷下達的口令:「 發射!」,三枚蘇制C-75中程地空導彈(就是大名鼎鼎的SA-2地空導彈)拖著長長的火焰先後騰入長空,一架妄圖利用高空優勢躲避我軍攔截的RB-57D高空偵察機頃刻間粉身碎骨,駕機的國民黨空軍上尉王英欽當即斃命。

這次戰鬥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先河,也正式奠定了地空導彈部隊作為我國土防空重要支柱的地位。

一開始,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只裝備有少量進口的C-75地空導彈,在國土防空作戰中,雖然展現了中遠程地空導彈殺傷空域大、威力強的優點,但也暴露了導彈數量少,難以形成完整的國土防空網的重大缺點。

但是,如果依賴進口導彈完成布網,不但需要花費巨額外匯,而且不能保證戰時的持續供應。

為此,我國在C-75中程地空導彈的基礎上,自行研製開發了紅旗-2系列中程地空導彈,並陸續裝備國土防空部隊,成為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國土和要地防空的中堅力量。

紅旗2導彈曾多次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美製U-2高空偵察機。

圖為空軍司令劉亞樓視察被紅旗2地空導彈擊落的U-2殘骸。

當時台灣「黑貓中隊」拍攝到的紅旗2導彈發射的鏡頭。

該中隊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專門用來偵察大陸,曾裝備多架U-2。

但是,紅旗-2系列中程地空導彈脫胎於蘇聯戰後第一代地空導彈,其主要性能在1960年代已經開始落後;特別是在美國的「雙3」戰略偵察機——SR-71「黑鳥」出現並頻繁侵入我國領空之後,更加顯示出裝備新一代地空導彈的緊迫性。

為了加強國土防空力量,我國陸續進行了紅旗-3中程防空導彈和紅旗-4遠程防空導彈的研製。

遺憾的是,由於動亂的影響,以及缺乏相關的技術儲備,這兩種導彈實際上都可以看成是紅旗-2地空導彈的進一步發展型號,其性能並沒有得到飛躍。最終,紅旗-3中程地空導彈只進行了少量生產,並因為後勤保障原因早早退役;而紅旗-4遠程地空導彈僅僅進行了樣彈試驗,最終因為裝備科研項目調整而下馬,我國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地空導彈現代化的努力遭到了重大的挫折。從1950年代至1990年代,長達40年的時間裡,性能落後的紅旗2一直承擔著主力防空導彈的角色。

在紅旗2地空導彈仿製成功後的40年里,該導彈一直承擔著主力防空導彈的角色。

紅旗三號中程地空導彈,該彈裝備不久就早早退役。

紅旗四號遠程地空導彈,樣彈試射後不久即遭遇下馬。

改革開放為我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於與西方國家關係的改善,我國也藉機力圖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各種急需的軍事技術。但是,由於此時正處於地空導彈從第二代向第三代轉換的過程,西方願意出售的第二代地空導彈不能滿足我國需求;而第三代地空導彈又不能向我國出售,再加上國內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軍費遭到大幅度削減,各軍兵種的多數科研、改進項目都因為缺錢而停滯,我國藉助中西蜜月迅速提高地空導彈防空能力的願望也隨之落空。

出乎意料的轉機來自於自身岌岌可危、而外界尚被其強大外衣所蒙蔽的蘇聯。為了改善國際環境,1989年5月15日,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原先一直處於完全中斷狀態的中蘇軍貿隨之重新拉開了幃幕。

出於拉攏昔日的「同志加兄弟」的考慮,蘇聯的諸多新式武器對中國做出了最大程度的開放,眾所周知的蘇-27出口中國的合同就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達成的。讓世人始料未及的是,蘇聯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各種勢力的推動下,紅色巨人不復存在了!新生的俄羅斯不但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領土,也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債務,由於國內經濟的崩潰,俄羅斯只能依靠推動軍貿來回籠資金,這時的俄軍武器庫已經對外完全開放——包括中國。

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集體制裁,也迫使中國轉向俄羅斯尋找更多的先進武器。最終,從1992年開始,中國陸續從俄羅斯進口了相當數量的S-300系列中遠程防空導彈,以滿足國土和要地防空的緊迫需要。

S-300系列中遠程防空導彈是蘇聯研製的第三代中遠程地空導彈,其突出特點是採用了相控陣雷達、TVM制導方式以及導彈垂直發射。與同期美製「愛國者」地空導彈相比,雖然因為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而導致各部分子系統都比較龐大,但總體水平與之相當。

S-300系列中遠程防空導彈採用的導彈垂直發射方式,有利於同時攻擊不同方向的多個目標,比傾斜發射的「愛國者」地空導彈更勝一籌;而所有設備都裝載於自行輪式越野底盤上,地面機動性也比拖車牽引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好。

中國購進的俄制S-300防空導彈發射瞬間,S-300採用垂直發射,具備360度全向射擊能力。

S-300防空導彈各子系統龐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備出動和轉移能力。

美國愛國者導彈採用傾斜發射的發射架,發射架自身也不具備機動能力。

事實上,雖然面臨著重重困難,中國的科研人員並沒有放棄研製國產第三代地空導彈系統的努力。這一點很快被事實所證明:1998年,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對外展示了一種名為「FT-2000」的中遠程地空導彈系統,雖然從外觀上看來,該彈的發射車很像換了國產底盤的S-300,但是從提供的導彈模型圖片來看,這種帶小展弦比大邊條彈翼的導彈與S-300的導彈明顯不同,顯然不是單純仿造的結果。匪夷所思的是,FT-2000導彈使用了反輻射導引頭——顯然,其原型不會是國內將要正式裝備的新型防空導彈。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一種名為紅旗-9(HQ-9)的國產中遠程防空導彈已經投入了使用,這些跡象,包括了新聞中偶然出現的片段,網路上的傳聞以及一些明顯不同於S-300防空導彈系統的圖片。海軍的052C新型防空驅逐艦的出現,更加清晰的證明了HQ-9的存在。但是,一直以來,並沒有任何官方或半官方的證據證明HQ-9的存在。直到2008年末,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在南非開普敦的非洲防務展上展出了一種名為「FD-2000」的中遠程地空導彈系統,其特徵與網上流傳的HQ-9地空導彈幾乎毫無二致——顯然,這才是真正的HQ-9地空導彈的出口版本。而披露的FD-2000地空導彈系統的詳情無疑是與其源頭——國內裝備的HQ-9地空導彈系統基本一致的。

中國FT-2000中遠程導彈,該彈由於採用反輻射導引頭並不是將正式裝備的新型低空導彈。

052C新型防空驅逐艦出現後,該艦搭載的垂直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基本證明了紅旗-9的存在。

中國在2007年國防成就展上展示的HQ-9地空系統模型

綜合FD-2000地空導彈的介紹以及其他的一些資料,HQ-9地空導彈系統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配備有一輛搜索雷達車,一輛跟蹤、制導雷達車、一輛指揮控制車和6輛四聯裝導彈發射車,以及其他一些輔助車輛。搜索雷達車使用的是大型無源相控陣雷達,與S-300地空導彈的搜索雷達類似,主要用於日常警戒,向指揮控制車提供準確的全方位空情,以及時指導作戰單元攔截目標。紅旗9地空導彈系統的跟蹤、制導雷達車也採用了大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從外觀上看,該雷達更加接近於「愛國者」防空導彈的跟蹤、制導雷達,不同的是,敵我識別天線陣位於雷達天線頂端,指令發送天線也相對較小。

愛國者的AN/MPQ-53相控陣雷達,該雷達集搜索、跟蹤和制導功能於一身,能同時跟蹤8個目標。

紅旗-9地對空導彈系統的跟蹤,制導雷達採用了與愛國者外形相似的相控陣雷達。

紅旗9防空系統的相控陣雷達上方是敵我識別天線。

紅旗9防空系統的搜索雷達。愛國者導彈的雷達系統組成要比紅旗9系統簡潔。四聯裝導彈發射車仍然與S-300地空導彈相似,起豎架上裝有四個導彈儲運、發射筒,同樣採用了將導彈拋射出發射筒之後再點火的冷發射方式。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的車輛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徵,就是發射車使用了國產的泰安8×8重型越野底盤,其他的車輛也是使用國產的6×6越野底盤,這也是從外觀上迅速分辯HQ-9中遠程地空導彈的要點。

紅旗9導彈發射筒外的圓箍之間的距離並不相等,發射筒中間的圓箍之間有橫樑連接。這是從外形上識別紅旗-9的兩個重要特徵。

國產紅旗9型遠程防空導彈採用冷發射方式進行垂直發射 HQ-9地空導彈是HQ-9防空導彈系統的核心,採用了無彈翼、小尾翼的布局方式,與愛國者導彈一致。由於國內固體火箭發動機、電子設備技術的限制,HQ-9仍然與S-300的導彈幾乎同樣粗壯,與較為小巧的「愛國者」導彈相比,差距明顯。但是,為了提高HQ-9地空導彈的作戰效能,該彈採用了「慣導+中段指令+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的制導模式。與末段TVM制導相比,對於無強大主動干擾能力的導彈、無人機等目標會有更高的命中概率,而在傳聞中,HQ-9實彈打靶時,也的確多次直接命中靶機。

紅旗9防空導彈使用的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受技術條件所限,紅旗9導彈比愛國者要「粗壯」得多。

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體積很小,具有很強的過載能力。該彈已不再採用以往防空導彈的近炸引信,而是利用它的動能去直接撞擊引爆目標。圖為愛國者3型導彈的攔截撞擊試驗。

愛國者3型導彈的彈頭,中國防空導彈在電子設備方面與美國還有相當的差距。

紅旗-9中遠程地空導彈目前唯一確定的改型,就是裝備于海軍052C型導彈驅逐艦上的海紅旗-9艦載中遠程防空導彈。該彈同樣沿用了冷發射方式,為此導彈發射裝置向舷外傾斜一個角度,防止導彈點火失敗墜落到艦上引發危險。由於052C排水量較低,HHQ-9防空導彈的發射裝置使用了6聯裝的布置方式,以適應有限的艦體空間。

中國海軍052C型防空驅逐艦前部的海紅旗9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海紅旗9艦載防空導彈也是採用冷發射的方式。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HQ-9地空導彈系統終於裝備使用,使我軍第一次裝備了國產的第三代地空導彈系統。雖然相比同代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和S-300地空導彈落後了10~20年,但是,它保證了我國在較長一段時間裡,較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能夠立足國內的迫切需求,而且也為研製新一代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地空導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正在建設中的紅旗9導彈陣地。紅旗9作為國產第1種三代防空導彈,適時解決了國內的急迫需求。

解放軍目前裝備有大批俄制S-300系列遠程防空導彈,未來紅旗9導彈將漸漸的將其替換。雖然國內已經進口了相當數量的S-300地空導彈,但由於HQ-9地空導彈的服役,再次大量進口S-300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國中遠程地空導彈的主力將逐漸由S-300地空導彈為主,過渡到S-300和HQ-9並重。當S-300因為訓練、壽命等等原因基本消耗完畢之後,我國依賴進口導彈來保護領空的情況,就將一去不復返了。下面是中國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與世界其他著名區域防空導彈的性能對比表:

下表是對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的排名及國產化率評估,5星為滿分:


推薦閱讀:

德國戰艦不到兩千噸,將配備400千米反艦導彈
中國已經退役的導彈驅逐艦
樂天打開潘多拉 韓從此生活在導彈雨恐怖中? | 軍迷圈
媒體稱台軍已部署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雷達探測為漁船的隱身導彈艇,是滿載導彈突襲航母編隊大殺器?

TAG:中國 | 網易 | 導彈 | 地空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