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國古代妃嬪等級

如何標記批註?

愛雅閣書館歡迎您

我國古代妃嬪等級隋唐五代宋金遼時期   1、 隋隋文帝前期,獨孤皇后悍妒,妃嬪只是虛設稱號。有: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又設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洒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勛品,六典視流外二品。獨孤皇后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置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御女增至八十一員。隋煬帝繼位後,廣置嬪妃: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婕妤,十二員。正三品。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寶林:二十員,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籥。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几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醴 益醢;司葯,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尚寢局,管司設,掌床席帷帳,鋪設洒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尚工局,管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六尚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設典及掌,以貳其職。六尚十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此外還有不入流(無品級)的女史,人數不定。2、 唐唐建國之初,參照隋朝舊制: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唐高宗時改製為;皇后一人贊德二人宣儀四人承閨五人承旨五人衛仙六人供奉八人侍櫛二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六儀: 波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 正二品美人四人。為正三品。才人七人。為正四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3、五代十國因朝代國家覆立更替頻繁,後宮位號難以查閱。 僅知其中的後唐定宮制位號為;昭容、昭儀、昭媛、出使、御正、侍真、懿才、咸一、瑤芳、懿德、宣一,這眾多位號的等級和人數限制皆不。4、兩宋兩宋嬪御的名號沒有準則,比較紛紜雜亂。大致地說,初入宮時,女子的名號有:侍御、紅霞帔。再進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數和郡名上沒有一定。夫人以後,再進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後進為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等。再進為妃一級: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後宮的顯著特色是無定位,由初級開始,隨寵遇增長,不斷晉級。5、金朝金朝後宮制基本沿用唐制:皇后一人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二十七世婦:婕妤,九員、正三品美人,九員、正四品才人,九員、正五品八十一御妻:寶林,二十七員、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員、正八品在金宣宗貞佑年間後改製為:皇后一人貴妃、真妃、淑妃、麗妃、柔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婕妤麗人、才人,為正三品。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女官: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寢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尚儀御侍、尚服御侍、尚寢御侍、尚正御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司正御侍、寶符御侍、司儀御侍、司符御侍、司寢御侍、司飾御侍、司設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葯御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典儀御侍、典膳御侍、典寢御侍、典飾御侍、典設御侍、典衣御侍、典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掌儀御侍、掌服御侍、掌寢御侍、掌飾御侍、掌設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葯御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金海陵王當政時,皇妃位號多達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6、元朝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只設有皇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后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裡面可能同時住著好幾位皇后和嬪妃,而在眾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四、明清時期1、 明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品級皆為正六品。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明朝的後宮等級除皇后外,還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級別。諸妃稱號為:賢、淑、庄、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后妃以下,雜置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等名號。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冊立九嬪:德嬪、賢嬪、庄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眾皇妃之下。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謚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陞為皇貴妃。2、 清清世祖順治十五年,採用禮官的建議: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數不定;女官設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建議通過而未能執行。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名。貴妃,二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每個皇帝的妃嬪數目有很大差異:康熙皇帝擁有後宮嬪妃等79人,而光緒皇帝只有一後二妃三人。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及其惋惜之死
古代兵家必爭的四個地方:一省三市,有你家鄉嗎?
古代致富秘術,知道的人不多
哪位中國古代美女最配稱作傾國傾城?
古代職官(五)

TAG: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