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尋古老神秘的白馬藏族

深入山間

@華西都市報:白馬王朗國家級自然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這裡幽靜神秘的原始森林,秀麗的高山湖泊,多姿多彩的秋季彩林,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一直都被人們津津樂道。

但也許你不知道,也許你不曾了解過,在這個如神話般的地方,還養育著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民族——白馬藏族!月光下,每當篝火燃起,一首原始古樸的民歌就會唱起,彷彿是在唱著隱秘在村寨里鮮為人知的秘密……

探尋白馬藏族族源 揭開塵封千年的傳奇面紗

白馬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服飾、古老的民族傳說、區別於其他地區藏語的神秘語言……無不為這個民族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而對於她的過去,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白馬藏族到底從何而來?為何稱之為藏族?這些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白馬藏族婦女服飾

謎一樣的民族掩藏千年的神秘歷史

白馬人即白馬氏,現在也稱為白馬藏族,他們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溝和甘肅文縣一帶。而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有大批先人在平武白馬王朗一帶繁衍生息。

白馬藏族是一支古老的歷史悠久的民族,白馬藏族的來由和族屬問題是學術界一直爭議、關注的熱門話題,有很多專家、學者前來調查和研究。

一種說法稱,他們是炎帝後裔氐人的後裔。現在的白馬人也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平武、松潘、九寨溝縣和甘肅文縣一帶,平武最為集中。沿涪江源頭「奪補河」而下的五十公里的狹長河谷,白馬人依山而寨,集居於此。白馬並非白色的馬,白馬人自稱「貝」,即為漢語中的「龍」,白馬就是「海邊龍」,意味著白馬人最早是生活在海邊最強大、最勇猛的「一條龍」。

還有一種說法是,白馬是漢語叫法,準確說應該是「貝瑪」,「貝」是白馬藏族的自稱,「瑪」是兵或軍之意。「貝瑪」是藏兵或軍,有很多學者支持這樣的觀點。白馬藏族是唐蕃失和後八年戰爭時期的一支吐蕃軍隊,到大唐與蕃疆界處和土著藏族、氐人一起鎮守邊疆。因當地山勢陡峭,峽長溝深,林木密麻,河水湍急。這裡的人們只能生活在河的兩岸、山的半腰、溝的深處。今天白馬藏族的布局分布充分說明這一點。

著名學者費孝通最早對白馬藏族的族屬提出過疑問,也引起了相關學術界的專家關注。據當地政府介紹,他們的民族在解放後被定為藏族的分支,稱為白馬藏族。

珍貴的白馬文化延續至今的古樸生活

白馬藏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獨具特色。據最新統計,白馬藏人現有近10000多人,其中平武境內有約3000多人,集中分布在白馬、木座、黃羊關和木皮4個藏族鄉,以白馬鄉最為密集,現有白馬藏族2000人左右,其次是木座鄉有白馬藏族700多人。

位於平武的白馬藏區山高坡陡、森林密布,以前對外交通極為不便,這也是千百年來得以保存古老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時,在這個民族聚居區,優美的原始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又是一道魅力無窮的風景線。

走進群山連綿、溝谷縱橫的大山,眼前會呈現出一片仙境般美麗的山寨,這就是位於四川平武縣白馬王朗自然風景區的白馬山寨。

白馬山寨的山門造型獨特,山門兩側繪著代表白馬風情的圖案。從這裡走進去,就將進入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白馬藏區。白馬藏族居住的木屋依山而建,屋內屋外到處都是艷麗的彩繪圖案,居住環境十分詩意。

如今的白馬藏族依然延續了以農耕畜牧為生的生活。每到播種時節,白馬人就用長犁杖駕馭兩頭犏牛,大面積種植蕎麥、燕麥等農作物。賦閑的時候,白馬人親手釀製咂酒、捻麻紡線,擀氈織布,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原始生活。

白馬藏族少女救助受傷大熊貓

解讀神秘傳說

聆聽歷史長河中的動人樂章

白馬並非白色的馬,白馬人自稱「貝」,即為漢語中的「龍」,白馬就是「海邊龍」,意味著白馬人最早是生活在海邊最強大、最勇猛的「一條龍」。根據《史記》記載:貝在紛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來到了隴南、陝南和川西北,安身在難得的真空地帶,先後建立了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和陰平國。歷史悠長的白馬藏族擁有無數神秘的傳說,猶如一首首動人的歌曲,在歷史長河中宛轉悠揚,令人沉迷。

崇拜敬畏的「神山」古老村寨的庇護神

至今仍保持著古老民風民俗的白馬人,崇拜並敬畏大山。每個村寨都有座拔地而起、林木茂盛山頭被尊為「神山」。「神山」上不能放養牛羊,更不能隨意砍伐。白馬人一直保護著「神山」的生態環境,而「神山」濃蔭覆蓋,泉水潺潺,千百年來,彷彿也在庇護著古老的村寨。白馬河同洋洞河匯流的地方,白馬山寨旁夾著一座小山,遠遠近近的人們都要敬它。人們說:它就是白馬老爺。最早見到陽光的山是雪寶頂,最受人們尊敬的神是白馬老爺。傳說白馬老爺是個過路神,一天夜裡,他從甘肅文縣趕到峨眉山去,走得很急,因為神仙只能走夜路,天一亮就走不動了。當他路過羅通壩時,颳風打雷,天崩地抖,山塌水漲,莊稼眼看要被淹沒,牛羊眼看要被沖走,房屋眼看就要倒塌,白馬老爺便停下來做法。一切都恢復了平靜,從此,白馬老爺就在這裡住下來,保佑人們。

白馬人的雞翎情結民族歷史的見證者

遠古時期,白馬人是一支生活在大海邊勇猛好戰的民族,長期無休止的征戰使他們漸漸遠離大海,逐步敗退至白龍江流域休養生息。四處挑戰、八方爭奪的行為卻惹來了來自各方的圍殲。為保存民族,分散對方力量,他們兵分三路,先遣到達攻打成都的一支隊伍進入岷江,留守白龍江的從原地出發,而正在蠻婆渡作戰的便進入涪江。從涪江行進的一支隊與追兵邊戰邊退,當甩掉追兵圍追堵截時,已是疲憊不堪,大家渾然大睡。正當追兵「兵臨城下」時,天降佛曉、一聲雞鳴喚醒了哨兵,哨兵定睛一看,追兵準備發起總攻。白馬人只好趁著夜色突圍,穿密林,攀懸崖奪命逃亡大山深處,最後定居在人跡罕至的稿史寨(奪補寨),躲過了劫難。

為銘記公雞的救命之恩,從此他們把雞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把白公雞羽毛作為最高禮儀的冠禮插在荷葉氈帽上。男性插一支短而直,以示剛正不阿;未婚女性插三支長而曲,以示溫柔賢惠;已婚女性一般插兩支,年長而德高望重的女性插一支。

背水

踏訪白馬山寨 追尋古樸的民俗文化

神秘的白馬藏族,孕育了豐富的民俗文化,無論是神秘的「跳曹蓋」,還是被譽為白馬藏族文化中活化石的謅舞,無論是酒歌,還是白馬人獨有的「白馬語」……每一種民俗文化,都充滿著神秘的美感,讓人忍不住想去窺探和鑽研。

業界人士評價,白馬王朗的白馬藏族文化之博大精深、神秘莫測,值得每一個人去品賞,即使你只是去走走看看,也會為之震撼,為之驚嘆!

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做熊貓的守護者

素有「大熊貓天下第一縣」之稱的平武境內的王朗自然保護區,境內有全球最大的一支野生大熊貓種群,該種群數量約200多隻。如果你到這裡與大熊貓不期而遇,那絕對不為驚奇。而同樣生活在這裡的大熊貓也成為了白馬人的親密朋友。

這一片秀麗的山水似乎像一條無形的紐帶,拉近了白馬人與大熊貓之間的距離,白馬藏族嘎學早尤為明白這一點。嘎學早如今已經30歲了,而她與大熊貓那段奇特的相遇時至今日仍然讓她無法忘懷。

嘎學早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白馬藏族的婦女每天都需要到白馬湖邊背水做飯,一天清晨,嘎學早與往常一樣,與兩位朋友一起到湖邊背水。湖邊石灘上一坨黑乎乎、毛茸茸的東西引起了他們注意。上前一看,結果是一隻大熊貓,大熊貓蜷縮著身子癱軟在石頭邊,看起來年齡不大,眼睛微微閉著,看似很虛弱。嘎學早立刻前扶起大熊貓的胳膊,「當時我也沒想可能出現的危險,就是想救它!」上前一看,發現熊貓腿部受傷,嘎學早立即和兩位夥伴,打來湖水幫熊貓清洗傷口,並給熊貓找來了新鮮的竹子。經過幾天的精心照料,大熊貓恢復了健康。嘎學早拿起當時合影的照片說:「你看,這就是當時我們救的大熊貓。」

白馬人依靠著這裡的山山水水,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早已與這裡的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天人合一。據了解,平武縣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為2500平方公里,王朗、雪寶頂、小河溝三大保護區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

歌唱抒發情感用舞蹈記錄歷史

白馬人是一個十分愛美的民族,從他們的穿著就可以看出端倪,從髮飾到胸飾再到腳飾,每一個細節都十分精緻,並且構成了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統一體,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白馬人的服飾絢麗奇特,在中華眾多民族中,只有白馬人有這類獨特的打扮。他們男女皆編髮,一年四季均頭戴盤形圓頂荷葉邊的白色氈帽,上插白色雞尾羽,在風吹或走動中,搖曳招展,分外引人注目。

能歌善舞的白馬藏族,唱歌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勞動、愛情、年節、婚嫁,還是喪儀、祭祀都唱歌。親朋相聚,節日喜慶,寨子里的白馬人便會不約而同地團團圍坐在火堆邊唱起歌來。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唱歌真是信手拈來的。白馬藏族的舞蹈深沉原始,古樸風貌。(記者 黃瑾悅 李藝萌 陳亞琴)

原標題:探尋古老神秘的白馬藏族

來源:華西都市報 轉自:新華網

推薦閱讀:

嫁給藏族是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藏族人都喜歡在脖子上喉輪處戴一顆綠松石?
藏族文化
藏族歌手雲丹久美

TAG:藏族 | 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