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不抵抗日本而遭人詬病,一生中做了三件事,三造國家統一!

小妖精侃歷史

中國在日本侵華的14年間,有兩件事讓人覺得最窩囊,其中一個就是,幾十萬全副武裝的東北大漢,拱手讓出了白山黑水。

因此,當時的少帥張學良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其實,張學良曾經為了國家統一做了三件事,今天筆者為您盤點一些張學良一生的三件大事!

一、東北易幟

1928年6月4日,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在張作相的推薦下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

皇姑屯事件之後,統治中國東北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背著國恨家仇於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布:

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

由此蔣介石得以實現全國統一,而日本帝國主義的種種陰謀遭到挫敗,正因為如此,人們樂於稱道張學良。

就國內而言,東北易幟,實現了國內和平,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實現了全國統一,結束了民元以來南北分裂的混亂局面,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人民意願的。就國際關係而言,其歷史意義尤其突出。

二、中原大戰

1930年5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軍閥戰爭。因為戰爭主要在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鄰近地區進行﹐所以又稱「中原大戰」。

這場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持觀望態度的張學良9月18日通電擁蔣後為第三階段。

張率東北軍入關佔領平﹑津﹑河北﹐反蔣聯軍迅速瓦解﹐擴大會議遷至太原舉行﹐不久即風流雲散。11月4日閻﹑馮通電下野﹐取消太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所屬軍隊被張學良﹑蔣介石改編。

蔣閻馮大戰歷時七月﹐雙方投入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軍閥戰爭。蔣介石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暫時統一了國民黨各軍事集團。

三、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諫」,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時稱「西安兵諫」。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936年12月25日下午3點左右,張學良給楊虎城打電話,通知他,自己已經決定放蔣回南京,楊虎城示意勸阻,但張學良已然不允許他再辯解了,只是說,再不走就走不了了。楊虎城措手不及,只好服從。

在張學良親自陪同下,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沒想到這一次竟是他們二人的訣別,張學良因此永遠失去了自由,而提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楊虎城在1949年死於國民黨特務的暗殺。


推薦閱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台灣統一戰線是否有可能成為台灣主流?

TAG:日本 | 國家 | 國家統一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