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國際關係史

(2010-10-21 10:36:36)標籤:雜談近代國際關係歷史2004/4/71、近代關係的實質、前提條件、本質特徵實質:主權國家的國際行為,而非一般的階級關係。前提條件:以實力為原則(前提、基礎);以國家(統治階級)利益(霸權、海外殖民地)為出發點。內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宗教、民族、集團組織等諸方面。戰爭與和平始終是政治關係的核心問題。經濟關係是國際關係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它影響制約國際政治。本質特徵:國家基本屬性決定其性質。以競爭、衝突、合作為重要的表現形式。競爭貫穿國際關係全過程。合作僅僅是國家利益在某一時期的暫時妥協及協調。矛盾分類:一是資本主義與殖民地國家矛盾;二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三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矛盾2、近代國際關係演變 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政策演變 4、重要國際格局的變化一:近代國際關係演變項目前提條件表現概況結果16-18世紀1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必然要求,積累資本。2形成中資本主義國家英、法、荷的強大)3目的:搶佔殖民地和建立殖民霸權(野蠻的資本積累)1、15、16世紀西、葡在美洲、亞洲的殖民活動。2 17-18世紀英法荷爭奪A建立殖民地:荷蘭(亞洲印尼+新尼德蘭)法國:北美加拿大、路易斯安娜+印度馬德拉斯等英國:1605「倫敦公司」+1600「東印度公司」北美大西洋沿岸(13州)+印度B爭奪: 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2)奪紐約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加拿大+東路易斯安娜3 方式:海盜式掠奪+一般商業貿易+奴隸貿易1 美洲、印度最早遭到殖民。2、18世紀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日不落」帝國*英國勝荷蘭說明工業資本對商業資本的勝利* 英國戰勝法國是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勝利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1 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尋求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英法俄)2 焦點:歐洲大陸霸權+海外殖民地1維也納體系:封建主義秩序(歷史的倒退:存在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矛盾;大國奴役弱小民族矛盾;大國之間矛盾)神聖同盟、四國同盟2 英法俄殖民活動:英國:大洋洲+亞洲(印度、西亞+東南亞)俄國:中亞+中國東北法國:中國半殖民3 爭奪:*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英法:俄)俄國失去歐洲霸主地位,法國取得大陸霸權。*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德國確立歐洲大陸霸權地位)1 維也納體系形成與瓦解與崩潰。2歐洲霸主不斷易主,政治格局動蕩不安。3 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體系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1 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體系形成,壟斷資產階級尋求殖民地和投資地。2 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矛盾激化3 焦點:海上霸權、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1 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亞非拉被瓜分完畢。(中國、非洲被瓜分完畢)2 世界市場的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3 帝國主義戰爭爆發:*1898年:美西戰爭(美奪得菲律賓、關島、波多黎各)*1904-05年日俄戰爭:日本控制中國東北+南滿鐵路*1914-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協約國)馬恩河戰役 凡爾登戰役 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4 1919-1921年協約國三次武裝干涉蘇俄。1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形成(殖民體系和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 一戰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誕生。1919-1945年兩次大戰之間1一戰後帝國主義力量大大削弱,發展不平衡明顯(海上霸權、重分殖民地)2 矛盾複雜: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分贓不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殖民主義與殖民地人民矛盾。3 30年代法西斯威脅世界和平成為世界主要矛盾1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國際秩序。巴黎和會:《凡爾賽條約》:領土問題+殖民地問題+賠款+軍事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中日協定》國際聯盟:1920年1.1 日內瓦。矛盾重重:*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德法矛盾*戰勝國分贓不均——英法矛盾、英美矛盾、美日矛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干涉蘇俄革命*殖民主義與殖民地人民矛盾——重新瓜分殖民地2 20年代國際關係:賠款問題+安全問題*賠款問題:英美奪取主動權、美國實施「道威斯計劃」便削弱德國為復興德國政策。*安全問題:德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925年洛迦諾會議《洛迦諾公約》:互保(領土現狀)、互助(比波法捷)、仲裁條約。3 30年代法西斯發動局部戰爭,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國聯不予制裁* 1935年義大利進攻衣索比亞,英法不完全制裁* 1936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英法「不干涉」* 1935-39 縱容納粹德國擴軍備戰和「慕尼黑陰謀」4 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同盟形成「反共產國際協定」5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戰場:1939年9.1 德國閃擊波蘭……北非戰場:1940年8月 義大利開闢+德國支持蘇德戰爭:1941年6.22太平洋戰爭:1941年12.7 珍珠港事件轉折:中途島戰役、阿拉曼戰役、斯大林戰役四大國際會議(內容):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 波茨坦會議勝利及歷史意義:大戰性質:*帶來巨大災難*戰爭教育了人民,爭取和平進步深入人心*打擊帝國主義力量,壯大人民民主力量*擴大了社會主義力量*客觀推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1 相對穩定「休戰」中的和平。2 二戰又一次打破了世界格局!45年以後至今1 除美國之外帝國主義力量大大削弱2 人民民主力量壯大(社會主義國家+民族獨立國)家3 第三次技術革命,各國實力大大增強,發展不平衡加劇。4 焦點:世界霸權、國際競爭與合作(和平與發展)1 雅爾塔體系的形成: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成立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展平等友好關係,協調各國行動。國際關係中心向美蘇兩側轉移(美蘇劃分勢力範圍)2 對德日法西斯審判:盟軍分區佔領德國,美軍單獨佔領日本。3 兩極格局的形成:美蘇戰時同盟瓦解。美國確立世界霸權地位:歐洲:推行「冷戰」: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組織亞洲:扶蔣反共+侵朝戰爭+侵越戰爭4 美蘇爭霸(1959年—1991年)此消彼長,互為攻守* 50-60年代初:緊張與緩和並存(優勢在美國)緩和:結束對奧地利佔領+承認西德+訪美緊張:1961年柏林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60-70年代末蘇攻美守:(中東「不戰不和」)蘇聯:亞非的擴張(中國珍寶島事件+79占阿富汗+威脅海灣和印度洋地區)美國:尼克松時期戰略收縮亞洲:(中美關係正常+73年結束越戰+72年美蘇《反導彈條約》)*81—91年 美國強硬政策:美國(小規模局部戰爭+核競賽「星球大戰計劃」)蘇聯(裁軍+撤出阿富汗+改善中俄關係+放鬆對東歐控制並退出)結束: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也標誌「冷戰」時代的結束5 冷戰後的國際形勢:多極化趨勢出現:*6、70年代(第三世界興起+資義歐日美三足鼎立+社義分化)*80年代加強:歐日美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加強+東歐蘇聯瓦解*「一超多強」:美、俄、日、歐、中*美國霸權美國:TMD+NMD*地區衝突:民族 種族 宗教 領土 :海灣戰爭+南內戰+印巴衝突+巴以衝突*國際裁軍和地區緩和:1996年聯合國《全面禁止核武器條約》防止核擴散、核裁軍南北朝鮮對話:2000年6月,推動統一、合作進程6 經濟格局多極化:一體化+全球化+知識經濟1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歷史的主題2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政策1 英國——傳統的「均勢」外交,海上霸權的衰落……時間特點16-18世紀確立海上霸權+最大殖民帝國18TH末期—19TH中行「均勢」外交,橫行海上霸權19TH末—20TH初放棄「光榮孤立」+參與法俄協約1919-1945海上霸主風光不再+均勢綏靖同時1945――今天殖民體系崩潰表現1 1588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建立海上霸權2 17.18世紀打敗荷蘭、法國,確立海上霸權。成為「日不落」帝國1 參加反法同盟2 操縱維也納會議,開始均勢外交參與四國同盟3 殖民勢力遍及亞非拉澳洲1參與協約國,放棄光榮孤立。2參與一戰1 操縱凡爾賽會議,恢復均勢外交,拒絕與法國結盟。華會。2 30年代綏靖政策3 殖民體系瓦解,國名改變+1931年《 》1 跟隨美國:發表「鐵幕」演說。2 蒙巴頓方案3 1991年納米比亞獨立。2、美國外交政策種種—-扶搖直上,霸權世界……時間16-18世紀爭取獨立18TH末期—19TH中19TH末—20TH初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確立西半球霸權1919-1945確立世界經濟霸權1945――今天確立全球霸權表現1775-1783年獨立戰爭,擺脫英國控制*門羅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跟隨英國,對華侵略*泛美主義+金元滲透:1898年美西戰爭,奪菲、波 古*20世紀初,「大棒政策」確立西半球霸權*一戰前期中立政策,1917年參戰。參加「協約國」*1899年「門戶開放」1 戰後確立世界經濟霸權。推行金元外交:拉美-東亞-歐洲2操縱巴-華會,取得制海權3 1935年「中立法」4 1939年修改中立法5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後參戰6主持四大國際會議,推動反法西斯勝利。1 戰後確立世界霸權2 歐洲推行「冷戰」(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 政策,亞洲「熱戰」(扶蔣反共+侵朝+侵越)。3 美蘇爭霸:50年代末-1991年:肯尼迪主義—尼克松主義-里根主義4新霸權主義:柯林頓注意-布希單邊主義3德國:四度崛起、兩次世界大戰的挑動者……時間18TH末期—19TH中19TH末—20TH初統一崛起1919-1945再度崛起 復興1945――今天兩度崛起表現1 參加反法同盟2 參加維也納會議+神聖同盟+四國同盟3 187普法戰爭,完成統一,並確立歐陸霸權(大陸政策)*19世紀末工業產值歐洲第一,推行「世界政策」企圖稱霸世界,英德矛盾激化2 「同盟國」的核心力量3 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11.11德國投降*戰敗,巴會被宰割《凡爾賽和約》*魯爾危機:拒絕賠款。1924年接受美國道威斯計劃,1929年歐洲第一* 1925年參加洛迦諾會議,成為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國*1933年確立法西斯統治,35年撕毀《凡約》,36年撕毀《洛約》38年吞併奧地利、38年慕尼黑陰謀并吞並捷克,39年8月2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39年9月1 閃擊波蘭,40月4閃擊丹挪,40.5閃擊西線,40.9閃擊英國,41年6.22閃擊蘇聯…45.5.8德國投降* 戰敗。國土、國都被四國分區佔領* 1949年德國分裂為東、西德,1954年西德加入北約* 60年代初西德崛起,工業產值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1990年10.3 德國統一* 創立組織歐共體及歐盟4、法國――著眼歐洲大陸,高利貸帝國的衰落……時間16-18世紀18TH末期—19TH中19TH末—20TH初1919-19451945――今天表現* 17TH初開始殖民,七年英法戰爭,喪失加拿大、印度* 17世紀中路易十四改革,歐洲大陸最強封建國家*法國大革命,震撼歐洲封建主1893-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風光一時。*維也納會議被恢復舊統治秩序和本土版圖。*1853-56克里米亞戰爭,確立歐陸霸權。*1870-71年普法戰敗,喪失歐霸地位。*高利貸帝國,參與瓜分非洲。* 1892年法俄軍事協定,1904年英法協定。*參加「一戰」。1操縱巴黎和會2控制國聯,包圍德國3綏靖政策4 1941年6.22亡國。1944年8月復國。1戰後衰落2 追隨美國,參與冷戰3 組織歐共體,最早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5 日本,致力於東亞霸權,威脅世界和平……時間16-18世紀18TH末期—19TH中19TH末—20TH初1919-19451945――今天表現17TH30年代推行「鎖國政策」11853年美國打開其國門,英法俄隨來。2明治維新,成為亞洲強國1 1876《江華條約》1881年《仁川條約》1894年甲午戰爭《馬關條約》2 1914年11月參協約國戰攻青島,1915年《21條》1 凡—華會,獲得山東特權,《九國公約》被瓦解其獨霸中國特權2 1937年田中義一「田中奏摺」3 1931年九一八事變,32年1.28事變,35年華北事變,36年廣田內閣「大陸政策」,37年七七事變。40年「東亞新秩序」建立大東亞共榮圈。4 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5 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2簽字。1 戰敗被美國單獨佔領2 追隨美國。3 60年代末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不再為美國馬首是瞻。4 參加APEC組織5 軍國主義陰魂不散。6 俄國:以領土擴張著稱,領土最大的軍事封建帝國……時間16-18世紀18TH末期—19TH中19TH末—20TH初1919-19451945――今天表現1彼得一世改革2 17世紀開始擴張,北方大戰,俄國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1參加「反法同盟」2 參加維也納會議,控制「神聖同盟」確立歐陸霸權3 鎮壓1848年革命,成為歐洲憲兵4 克里米亞戰爭,戰敗 喪失歐陸霸權地位5 入侵中國東北1 參加協約國一戰在東線、南線作戰。2 1917年11月7十月革命,1918年3蘇德《布列斯特條約》退出大戰*1919年協約國三次武裝干涉。1 1939年8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41年6.22蘇德戰爭爆發。* 參加三大國際會議(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和美國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雅爾塔體系。*1955年組織「華約」,與美國對峙「冷戰」*美蘇爭霸。(互為消長)*1991年蘇聯解體、華約解散三、重要的國際格局1 維也納體系1815—1848年,封建統治秩序+近代國際關係的原則確立。三對矛盾:2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19-1941年:一戰以後帝國主義重新分割世界的國際秩序,二戰時被打破。四對矛盾:3 雅爾塔體系1945年-至今:*二戰後美蘇劃分勢力範圍*「冷戰」局面(50年代中期-1991年)。4 「冷戰」後國際局勢多極化趨勢格局:總趨勢走向緩和,但明顯出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並存的局面。開始與20世紀60年代,加強與80年代末期,現在尚未形成,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其形成最終取決於各國的綜合實力。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矛盾演變:1 英法矛盾:特點:表現:2 法德矛盾:特點:表現:3 英美矛盾:特點:表現:4 美日矛盾:特點:表現:5 美蘇矛盾:特點:表現:
推薦閱讀:

類圖-繼承、實現、泛化、依賴、關聯、聚合、組合
1.5語言關係學
情感潛規則:男女關係的13個真理!-頭條網
《無問西東》里那些大師和我有什麼關係?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回答

TAG:國際關係 | 近代 | 國際 | 關係 | 國際關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