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究 | 武則天到底有沒有為上位而殘殺親生女?

○本文選自新書《這些年,我們還在相信的歷史謠言》,韓明輝(著),作者授權首發稿件。○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請回復『轉載』了解事項。

武則天有沒有為上位而殘殺親生女?

文:韓明輝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可謂頗受爭議。而最為世人詬病的莫過於她曾經為上位而殘殺親生女,然後嫁禍給王皇后。在世人眼中,武則天的確是一位工於心計、不擇手段的女人,但她真的捨得或者說有必要為上位而殘殺親生女嗎?

正史對武則天殺女的指控

最早記錄武則天殺女一事的是《舊唐書》,但《舊唐書》並未將此事記載在正文中,而是以「史臣曰」的方式記載在「註解」中:「史臣曰:『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塗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恆態也。』」

所謂「史臣曰」,不過是作者對此事的個人看法,但又不是十分確定,所以並沒有記載在正文中。

然而到了《新唐書》,卻被明確記載為武則天殺女。

《新唐書》中還繪聲繪色地記載說:「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意思是說,武則天生下小公主不久,王皇后去看望逗弄。等王皇后離開後,武則天立刻將小公主悶死在被子中,故意等到唐高宗來時,假裝無所事事地閑聊,然後掀開被子,發現小公主已死,又假裝吃驚地問左右婢女怎麼回事,眾人都暗示她說:「王皇后剛才來過!」於是,武則天號啕大哭起來。

▲影視劇照。武則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唐高宗不能確定是不是王皇后所為,但武則天卻一口咬定說:「皇后竟然殺了我的女兒!過去她與蕭淑妃互相詆毀,現在竟然又干出這種事兒來!簡直是無法無天!」王皇后無法自證清白,所以唐高宗就越來越相信並寵幸武則天了,甚至動了廢黜王皇后的念頭。

《資治通鑒》與《新唐書》一樣,也認定武則天有殺女之舉。

《資治通鑒》上記載說:「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佯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如果單從這些正史記載來看,武則天確實曾經為上位而殘殺了自己的親生女。不過,這些都經不起推敲。

▲影視劇照。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

王皇后被廢與小公主之死有關係嗎?

武則天14歲時,被唐太宗徵召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媚娘」。在服侍唐太宗的12年間,武則天一直沒有受到寵幸。然而,就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卻與太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暗生情愫。

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與唐太宗的嬪妃們一起被送到感業寺做尼姑。

後來,唐高宗到感業寺進香時,偶遇武則天,兩人舊情復燃。王皇后得知唐高宗非常喜歡武則天,為對付備受寵幸的蕭淑妃,便主動請求唐高宗將武則天納入後宮。

武則天進宮後,倍受寵幸,而蕭淑妃也如王皇后所願遭到冷落。但讓王皇后萬萬沒想到的是她這是在引狼入室。起初,武則天對王皇后還是言聽計從,但隨著恩寵日益增加,她逐漸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了,反而還去結交王皇后的仇敵,企圖聯合她們一起打壓王皇后。

王皇后對武則天這個白眼狼可謂是恨之入骨,但她會為了報復武則天而殺害小公主嗎?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需弄清楚王皇后被廢與小公主之死有沒有關係。

據《舊唐書》記載:「帝終不納後言,而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後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並將廢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

意思是說,武則天受寵讓王皇后感到不安,於是王皇后與母親柳氏用厭勝之術詛咒武則天。事發後,唐高宗非常惱怒,所以想要廢掉王皇后,由於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堅決反對,所以才作罷。隨後,唐高宗「納李義府之策(上表建議立武則天為皇后)」,「廢后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

由此來看,唐高宗廢黜王皇后最直接的原因是「厭勝」事件而非謀殺小公主。

▲影視劇照。王皇后(約628年—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後來因武則天被立為皇后而被廢為庶人。最後,她和蕭淑妃都被武則天打了一百大板,被打得皮開肉綻,而後二人的手腳被砍掉,並被放到酒缸中,不久,二人去世。

《新唐書》認為,王皇后與母親使用「厭勝之術」一事純屬武則天誣陷:「昭儀乃誣後與母厭勝,帝挾前憾,實其言,將遂廢之。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及濟瀕死固爭,帝猶豫。」

緊接著,「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素險側,狙勢即表請昭儀為後,帝意決,下詔廢后」。所謂「前憾」,其實就是指小公主死亡一事。

《新唐書》認為,唐高宗廢黜王皇后是「厭勝」事件與小公主之死兩件事促成的。不過,《新唐書》前面就已經認定,小公主是武則天所殺,然後嫁禍給王皇后的,但實際上與王皇后無關,只是唐高宗認為與王皇后有關而已。

前提不成立,所以結論也就不成立了。

事實上,如果唐高宗能夠查到王皇后殺害小公主的證據,恐怕他早已廢掉了王皇后。

由於他「不能察」,所以也只是懷疑是王皇后殺害了小公主。

就在長孫無忌等大臣反對唐高宗廢黜王皇后期間,唐高宗找遍了所有想要廢黜王皇后的理由,但從來沒有提及王皇后曾有殺害小公主一事,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唐高宗認為王皇后殺害小公主的可能性特別小。

至於王皇后,她會親自殺害小公主嗎?

如果她去看望小公主之後,小公主就被殺害了,她能逃脫干係嗎?

恐怕王皇后不會傻到干出這種蠢事吧?更何況唐高宗一直在尋找廢黜她的理由,她要是殺害了小公主,哪怕是做出讓人懷疑她殺害了小公主的行為,不都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說,小公主之死與王皇后無關。

武則天有必要殺女上位嗎?

既然王皇后沒有殺害小公主,有人就認為是武則天為當皇后故意殺女嫁禍給王皇后的,但武則天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上位嗎?

事實上,唐高宗一直都不寵幸王皇后,最初寵幸的是蕭淑妃,後來又寵幸武則天,一位不受寵並且無子嗣的皇后被廢只是遲早的事。

唐高宗寵幸武則天之後,就想以「莫大之罪,絕嗣為甚。皇后無胤息,昭儀有子,今欲立為皇后」(《舊唐書·褚遂良傳》)為由,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了。由於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所以並沒有成功。

為了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唐高宗甚至不惜大封長孫無忌的3個兒子,並且以金錢寶物賄賂長孫無忌。

據《資治通鑒》記載:「與昭儀幸太尉長孫無忌第,酣飲極歡,席上拜無忌寵姬子三人皆為朝散大夫,仍載金寶繒錦十車以賜無忌。上因從容言皇后無子以諷無忌,無忌對以他語,竟不順旨,上及昭儀皆不悅而罷。」唐高宗依然沒有如願以償。

後來,又發生了「厭勝」事件,唐高宗廢黜王皇后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了,但依然遭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中書舍人李義府善於揣度皇帝的心思,便上表奏請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唐高宗這才力排眾議,廢掉了王皇后,並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從王皇后被廢黜到武則天當上皇后的過程來看,小公主之死對於武則天打壓王皇后來說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武則天能夠當上皇后完全憑藉著唐高宗對她的寵幸,所以她根本就沒有必要殘殺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嫁禍給王皇后。

事實上,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列舉武則天各大罪狀時,甚至有「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之類的誣陷,但卻沒有提及武則天殺女一事。

如果武則天真有殺女之舉,哪怕是傳聞,駱賓王會置之不理嗎?

王皇后沒有謀殺小公主,而武則天也不會謀殺親生女,那麼小公主是怎麼死的呢?

針對此事,《唐會要》的記載還是比較真實的。

《唐會要》記載說,「昭儀所生女暴卒」,所謂「暴卒」就是得急病突然死亡。嬰兒夭折在醫學落後的古代非常常見,而小公主很有可能就是驟然夭亡。

小公主暴卒原本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卻被武則天拿來詆毀王皇后,這也足以看出武則天為上位確實不擇手段。

「武則天殺女」一事起初只是《舊唐書》中的一個「註解」,到後來的《新唐書》以及《資治通鑒》,記載逐漸變得詳細,但這不過是後人的加工杜撰罷了。

當然,這更是男權時代的男人對女人稱帝的一種極端的偏見。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推薦閱讀:

武則天30  神龍政變
慢歷史丨武則天的天下
未盜的武則天墓 一旦挖開乾陵能解多少謎團2
武則天和禪師
此太后堪比武則天,執掌朝政大權14年,但卻因此男寵被後世唾罵!

TAG:武則天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