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牛岳父:好的教育要「拼爹」

上海虹口郊區,一處窗明几淨的別墅,叮叮噹噹響起了清脆的鋼琴聲。

宋家的客廳里,倪桂珍彈著琴,孩子們歡快地圍在母親的身邊,宋耀如則在旁引吭高歌,這是宋家孩子童年時常上演的畫面。

宋耀如一家

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宋耀如和女主人倪桂珍,是在教堂認識的。

據說當倪桂珍在教堂唱詩班唱讚美詩的時候,宋耀如一見傾心,而倪桂珍對宋耀如也一見鍾情。

倪桂珍的母親祖上是徐光啟的後代,家族一直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受其母影響,她自幼受洗。父親倪韞山和宋耀如一樣,是一中國籍的牧師。

這樣的家庭自然重視教育,倪桂珍4歲開始跟老師練習寫字,而後進私塾,8歲念小學,14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薦升入上海西門的培文女子高等中學。

倪桂珍

擅長數學,喜愛彈鋼琴的她,曾在教會辦的培文女校任教員。

她的其他姊妹都纏了足,只有倪桂珍一纏足就發燒,索性不纏了,因此她幸運保有了天足。

然而在那個時代,這雙大腳丫也成為被取笑的對象。

所幸因大姊夫、小妹夫與宋耀如是留美時期的好朋友,於是介紹他倆認識,成就了史上最重要的一樁姻緣。

宋耀如15歲隨宋姓舅父遠赴美國波士頓經商。

因為想念書,舅父不同意,後來逃到一艘非法船隻上,船長為一基督教徒,很欣賞他的勇敢,收留他打雜役。

他隨船長來到了美國南方的北卡羅來納州,並接受基督洗禮,命名為查理·瓊斯·宋,人們習慣稱他宋查理。

當地的一份報紙對此事作了報道:「這個中國的皈依者,也許是在北卡羅萊納州的第一個遵從領聖餐洗禮的中國人。」

宋耀如

後來,宋耀如又到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聖三一學院、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神學院學習神學,直到1885年畢業,回到中國。

與倪桂珍結婚時,宋耀如還是一個在落後地區傳教的牧師,夫婦倆靠著微薄的薪水過著清貧生活。

倪桂珍一路跟著宋耀如到各地傳教,正如她自己所說:

「我遵從上帝的啟示,上帝指引我來到查理身邊,我要輔佐他,支持他,為他的事業獻出我的一切!」

就是這顆純潔專註的心,使宋耀如一生尊敬她與她互親互愛。

這樣虔誠信仰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當然也不同於當時傳統的中國家庭。

母親倪桂珍打理家庭及教育子女都十分幹練,她對六個子女都視為掌上明珠,細心照料,傳授知識。

倪桂珍對子女的教育,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管教甚嚴。她認為養不教不僅是父之過,也是母之過。二是重視女孩的教育。

她不贊同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她認為女孩子也要受教育與男孩子一般,因此她和宋耀如很早就決定要送女兒出國讀書。

這樣思想先明的母親,無疑是宋家三姊妹最大的福分。

宋氏三姐妹

父親宋耀如,為人勇敢獨立,見多識廣,性格正義,富含同情心,善於交際,樂於助人。

在美國學習期間,他深受林肯精神感召,醉心民主自由思想,加上自幼漂洋海外,第一次出國就因船隻誤闖南極,成為中國到南極的第一人。

這樣的爸爸,肯定是與眾不同的。

宋耀如後來創辦華美印刷社,與革命黨人孫中山、陸皓東結為至交,將賺來的錢全部拿來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

他愛國、熱心公益的人格完全感染了三個女兒,在三姊妹未來的人生路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宋耀如說:「只要一百個孩子有一個成為超人式的偉大人才,中國就有四百萬超人,害怕不能得救?現在中國大多數家長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我要敢於為天下先。」

就是這樣的理念,他立志把子女培養成林肯、華盛頓式的人物。

宋耀如本人事業忙碌之餘,還親自教授孩子們英語,宋家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純正的英語教育,為日後留學打下基礎。

他也喜歡親近自然,在虹口的別墅里,他開闢菜園、果園、讓孩子盡情徜徉在大自然中。有時候下班的時間早了,他也會陪孩子踢球、玩耍。

這時的宋耀如已經是事業有成的實業家,卻仍然將子女教育當作是比事業更重要的事,每天無論多忙都會親自抽空陪伴子女。

他從小就訓練靄齡,常常帶著她步行訓練,借著體力的鍛煉磨練堅忍性格。

有一次,宋耀如帶著藹齡去上海龍華寺,那天下著雨,不僅不準打傘,還要她跟著他繞寺六圈所謂六六大順,就是這樣用鍛煉男孩的方式鍛煉女孩。

電影《宋家三姊妹》中,大雪天,宋耀如帶著三姊妹在天壇玩耍,不打傘,玩得不亦樂乎。倪桂珍與一幫纏足的姨母趕緊來勸阻,怕孩子們感冒。

只見他說,中國的未來在這些孩子身上,中國積弱就是因為百姓身子骨不強壯,因此要成為中國未來的希望就是要從鍛煉身體做起。

就是這樣的父親,這三個姑娘並非溫室里的小花,而是堅強的玫瑰。

宋耀如和靄齡一起編了一份《上海兒童報》。這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報,主要文章都是由孩子們自己寫的,漸漸地,打字的任務也從父親轉由孩子們自己完成。

這份獨特的家庭小報一直辦到宋家的最後兩個孩子宋子良、宋子安進入中學後才停刊。

在這辦報活動中,宋家的兄弟姐妹不僅提高了英文寫作技能,也增長了其他才能。

也會偶爾進行一日斷食,不像今日世人為減肥排毒,而是藉由斷食訓練孩子們的意志力,這樣斯巴達式的教育不分兒女皆如此。

除了培養獨立精神,宋耀如還十分重視愛國教育。他有意識地帶領子女們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政治集會,希望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更深切的愛國精神。

他曾在美讀書,切身體悟白種人的種族歧視,致使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全國性的反美運動。宋家姐弟在父親感染下也積極地投入了反美行列。

他帶著子女上街散發傳單,搞宣傳,並以實際行動抵制美貨。

雖然抵制美貨,使他的利益蒙受巨大損失,但為了捍衛在美僑胞的利益和尊嚴,宋耀如義無反顧。

這樣言行合一的行動,無須多言,孩子們自然會銘刻於心,三姊妹的愛國熱忱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宋耀如雖然對孩子有相當高的期望與要求,但他相對也尊重孩子們的個性,讓他們自由發展。

相比宋耀如比較寵溺式的教育,倪桂珍卻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規矩。連一點小小的頑皮也不可以。這樣一慈一嚴,倒也搭配得十分得宜。

倪桂珍認為女孩應該收拾好自己的外貌,頭髮要每天梳起髮髻整整齊齊,這樣的髮式宋家三個女兒一生都遵從。

雖然她們學的是最洋化的知識,但她們穿旗袍梳髮髻與其母一樣,是中國式婦女的打扮。

可以看到他們的人格精神受父親影響最大,而外在日常生活習慣卻是受母親的影響,終其一生。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這個幸運的爸爸,有三個小情人,藹齡、慶齡、美齡,各個聰明美麗。

他將她們視若珍寶,傾注全部的心血教育她們,而女兒們也帶給宋耀如無比的驕傲。

聖經上說兒女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產業。若真是這樣,上帝是多麼厚愛他們夫婦,賜給了他們六個傑出的兒女。

尤其這三個出色的女兒,更是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扮演無比重要的角色。

除了像一般的父母疼愛子女那樣,給他們衣食無缺的物質,無微不至的生活照料,最重要的是,他們將子女教育視為比個人事業更加重要的事。

人說宋家三姊妹,大姊藹齡愛錢、二姊慶齡愛國、三妹美齡愛權。這樣的說法,多半是因為她們所選擇所嫁的丈夫,帶給人的聯想。

事實上,這對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性格上還是一致的。

她們是如此堅強獨立、自尊自愛、忠誠愛國、有著高貴的靈魂與人格,給中國現代社會樹立了一個完美的家教典範。

推薦閱讀:

這些「毛病」不改,家長怎麼會選擇你的幼兒園?
多媒體教學有哪些注意事項?
我們是否有責任追求真理?

TAG:教育 | 拼爹 | 岳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