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第一部科幻大片,終於能看了!

今天影sir要說的這部片子,恐怕大家已經等了太久。

畢竟噱頭太足。

日本動畫神作改編,科幻片一姐「寡姐」主演,又是「肉色緊身衣」上陣,成片到底怎麼樣?

進影院看完之後,影sir想跟大家聊聊真實感受。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本片改編自1995年押井守導演的電影《攻殼機動隊》。

可以說是日本動畫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

這部動畫電影當年在西方引起巨大震動,被譽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動畫」。

《黑客帝國》,就是在這部《攻殼機動隊》的啟發下誕生的。

因此,說它是神作並不為過。

在未來,科技高度發達。人類的器官、血肉都可以人造,就連大腦都可以人造。

大部分人類為了「更高、更快、更強」,就像更新手機系統一樣,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了更新換代。

他們擁有部分義體,義體的概念與義肢相近。

而主人公少佐,就是全身義體化的成功第一人。

在這個時代,軀體稱為shell,靈魂或思想,被稱為ghost。

是否擁有靈魂ghost,是區分義體人和機器人或AI的標誌。

很多人就是沖著寡姐進的電影院,這很正常啊。敢問哪個男人不想喝寡姐的洗澡水!

片子開頭,寡姐就來了一個大場面。

寡姐飾演的少佐,是公安九課的行動隊長。她帶領隊員,正在展開一次行動。

站在高樓頂部,脫下外套,跳。

完全對原作神還原。

本來是作為藝伎的機器人,卻攻擊人類。

並且企圖從人類腦中竊取某個信息。

少佐把藝伎機器人打成了篩子,拉回了公安九課做進一步的調查。

這種案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連續發生了多起類似案件之後,少佐所在的公安九課認為,背後主謀一定有所圖謀。

公安九課的老大是荒卷,由北野武扮演。

他命令必須追查下去。

為了儘快查出真相,少佐決定進行「深潛」。

「深潛」,就是將自己的意識與帶回來的藝伎機器人的意識連接,自己進入對方的意識深處,看看到底發生過什麼。

這其實是一個充滿危險與未知的舉動。

在深潛中,少佐看到了反派大boss的臉。甚至還被反控制。

幸虧少佐的隊友巴特,把她救了出來。

在查案的過程中,少佐不斷被自己的身份困擾。

因為她是全身義體化的成功第一人,之前的記憶全部被抹除。

她有電子腦,所以她現在擁有的記憶和思想,也可以隨時被人閱覽,刪除。

她不斷思考,自己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始終沒有答案。

他們逐漸查到,這些被害人,都曾經參與了一個神秘項目。

最終,少佐找到了幕後主謀。

而與對方的見面,卻解決了她一直以來的一個謎題。

那就是,成為少佐之前,她是誰。

影sir不能再劇透了,大家自己看。

本片對於原作某些場景的還原,還是值得稱讚的。

開場第一跳。

必須再強調一下,她不是沒穿衣服,原作中設定這是一種熱光學迷彩,用於隱身。

重生。

這個場景也再現出來了。

身穿熱光學迷彩,河上打鬥。

這看起來是《攻殼》的樣子,沒有錯。但影sir也說了,是看起來。

對於不熟悉《攻殼機動隊》的影迷朋友,換句話說,如果不把它當做《攻殼》的改編,那這部片子算是個合格的科幻片。

不管是義體人的設定,還是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都能給人一個不小的震撼。

維塔數碼做得後期,美輪美奐,可以給滿分不怕它驕傲。

虛幻和真實融合得十分好,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感覺。

但是,本片相對於原作,還是低了一些。

本片中,少佐失去了成為義體人之前的記憶,她只知道自己是義體人,並不知道自己之前的身份。

對於她而言,少佐只是一個工作上的身份。

因此,找回記憶,對於她來說,是找回自己。

但是,記憶中的她,又何嘗不是一個身份而已呢?從一種偽裝到另一種偽裝,揭開一種表象又是另一層表象。

但是,在原作中強調的是,少佐身為一個有思想的生命個體,找回生存的證據和意義。

既然她的身體可以不斷重生,大腦也可以不斷重塑,那麼她的靈魂靠得住嗎?

原作中的少佐,一直思考的是「人的存在」問題。

而這到了電影中,變成了好萊塢式的「失憶-尋找回憶-找回記憶」的模式。

不得不說,這比原作降低了不止一個維度。

因此,影sir覺得沒法將原作與這部電影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他們不屬於一個維度。

不同維度,無從比較。

原作是充滿複雜哲學寓意的片子。

改編電影是一部充滿經典好萊塢式橋段,外加最後嫁接了超級英雄內涵的片子。

但對於觀眾觀感而言,因為用了熟悉的套子,降低了哲學意義上的複雜難度,因為必須要照顧到更多沒有《攻殼》經驗的觀眾,

這種改編讓人更容易接受,所以觀感更為流暢。

但是,這種改編也因為流於商業性,遭到不少批評。

影sir覺得,導演把幾場經典的打鬥還原之後,有效地分配在敘事線中。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安排一場不同凡響的打鬥來給觀眾提神。因此,對於《攻殼》小白,視覺上還是很刺激的。

但是不說別的,這部改編電影的內涵,就沒有原作那麼賽博朋克(cyberpunk)。

賽博朋克,起源於70年代末。當時一代青年崛起,不滿現實,追求個體獨立。

他們嘲弄統治者和現有制度。搖滾樂誕生了新的流派,朋克。比如性手槍樂隊。

新的作家群體也成立了。控制論、資訊理論、計算機網路和生物工程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土壤。

比如經典的賽博朋克電影《黑客帝國》。

押井守的原作之所以經典,之所以被譽為神作,是因為它的內核。

內核是探討人的存在本質。

關於物質與意識即存在與思維,這一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

思維和存在,究竟誰是本原。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說白了,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但是在本片中,就簡化為了義體人尋回記憶和找到人生目標這種低配版本。

押井守導演的動畫《攻殼機動隊》中,這一問題就內化為,少佐的肉體和大腦都可以不斷人造,

shell可以不斷被替換,只有ghost唯一併獨特的問題。

就像笛卡爾的名言那樣,我思故我在。二元對立的存在主義。

對於自己的軀殼,少佐經常表示陌生。而意識,也不可觸摸。

所以,她很難定義自己的存在。

既然擁有電子腦,記憶和思想隨時可以閱覽和刪除,那麼,這個自我豈不是隨時可以被人為地改變?

押井守的少佐,就是被這個問題困擾。

原作中,除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賽博朋克中的典型意識流傳承,

還包含了哈拉維博士發表的《賽博格(cyborg)宣言》。

在未來,人類一旦脫離肉體的控制與束縛,新未來社會將會成為什麼樣子。

還有,你可能好奇,為什麼原作中把少佐畫成這個樣子?

儘管具備女性特徵,但總體形象十分中性,臉部線條十分硬朗。

包括經常穿著「緊身連體衣」走來走去,周圍也無人在意。

也有觀眾跟影sir說,為什麼寡姐扮演的少佐,走起路來也是搖晃著肩膀,那麼爺們。

因為,在原作的文化當中,探討的是物質和意識的問題。

就是說,在那個世界中,肉體已經不重要了。

肉體可以隨便重塑,隨便拆卸,它只是一個裝載靈魂的容器,已經不神聖不具有現代美感,不是我們現在眼中的那個樣子。

思想可以上傳和下載,可以與他人聯通,甚至有人希望以意識的形式存活下去。

講真,那個世界才真正是我們現在說的「不看臉」。

所以,少佐的形象定義為中性就可以理解了。

寡姐演的少佐,在片中還對女性人類的軀體產生好奇。

所以,影sir覺得,這部片子還是可以看一看。

但是,《攻殼》老粉也許會有些許失望。

不過對於大部分沒有《攻殼》經驗的觀眾,還是會享受到非同凡響的光影體驗。

但是畢竟,

押井守導演的少佐,最後擁抱了全世界,用意識連接的方式。

而本片的少佐最後,也擁抱了全世界,以超級英雄的方式。

如果,導演要拍續集,或是有意拍成一個系列,在下一部中,逐漸加深、靠近原作的精神內核,那麼現在的第一部也不失為一次成功的嘗試。


推薦閱讀:

2012電影大片看什麼?給你最好看的2012電影
技巧|自然光下拍大片,你要試試這9招
印度河流域為什麼會有大片的穆斯林?
會拍VS瞎拍 教你找准畫面構成元素出大片
好萊塢大片中國之路20年變遷

TAG:科幻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