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爭:春秋時代——晉楚必阝之戰(一)

1、戰前一般形勢與必阝之戰的導因 自晉秦崤函之戰至晉楚必阝之戰,前後共30年。在這30年中,中原各國在晉、秦、楚三強勢力影響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可分為以下3個時期加以敘述:

(1)第一時期 自晉、秦崤函之戰之年至秦穆公與晉襄公死之年,其間共7年,即:周襄王25年至31年,公元前627至前621年。在城濮戰後的第四年,即:周襄王24年,楚成王遣使請和於晉,晉文公也遣使報聘,於是晉、楚兩國復歸於好。該年冬,晉文公卒,他的兒子襄公繼位。次年,秦、晉發生崤函之戰,秦、晉兩國從此構隙。而散居於太行山區的狄人,該年又大舉侵入齊國與晉國,晉軍雖然於箕(今山西省遼省)擊敗狄人,但晉國中軍元帥先軫卻死於伐狄之役。在此時期,秦穆公因為一心仇晉,與楚國結好;秦既聯楚,因此與晉國連年構兵,互相攻伐。楚因晉國被秦所牽制,就於周襄王29年,公元前623年,東出滅江國(今河南省息縣西南),次年又滅六國(今安徽省六安)與蓼國(今河南省固始),而晉都無力加以救援。楚自城濮之戰敗退出中原以來,至此北侵勢力又復抬頭。秦穆公自周襄王28年,公元前624年,王官之役伐晉封崤屍而還後,就用由余之謀一意向西謀伐諸戎,於周襄王29並滅戎國12國,闢地千里,遂稱霸西戎,周襄王遣使致賀。周襄王31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卒,同年晉襄公亦卒。在此時期,晉國因受秦國的牽制,對楚國的並滅中原南部江、六、蓼諸小國雖然無力加以救助;然而對中原北部諸國仍有控制的威力。秦穆公西向伐戎後,對晉的威脅稍減。但秦穆公、晉襄公都於次年卒,他們的後一代又發生新糾紛,於是秦、晉兩國又成對立狀態。

(2)第二時期 自晉襄公與秦穆公死之年至楚穆王死之年,其間共8年,即:周襄王31年至周頃王5年,公元前621年至前614年。周襄王31年,晉襄公卒,他的兒子靈公夷皋繼位。同年秦穆公亦卒,他的兒子康公罃繼位。這時晉國方面,晉文公的舊臣孤偃、趙衰、欒枝、先且居(先軫的兒子)、胥臣等都已先後相繼去世,後起的新貴互爭政權。襄公死時,卿趙盾(趙衰之子)以晉國多難,想立長君,主張迎立文公之子公子雍為君,這時公子雍仕秦為亞卿,藉以與秦釋嫌結好。因此派先蔑士會赴秦,與秦國相約派兵送之歸國。但這時襄公夫人穆贏堅決想立世子夷皋,每天抱著世子在朝堂上痛哭。趙盾怕因此獲罪,不得已而立之是為靈公。靈公既立,就派兵拒公子雍歸晉,並在令狐(今山西省猗氏縣西)擊敗秦軍。因此秦、晉兩國的新一輪攻伐再度掀起,一連數年不息。楚國就乘秦、晉構怨的機會,再度將北侵勢力推進,進而伐鄭,晉國趙盾雖然急忙聯合魯、宋、衛、許出兵救鄭,但已不及。楚既以兵威脅鄭國,使之降服,就又進而伐陳,陳也降服,這時是周頃王元年,公元前618年。楚既然北服陳、鄭,蔡國也就迫於形勢隨同附楚。次年,楚穆王與鄭、陳、蔡之君會盟於厥貉(今河南省項城),進兵伐宋。宋國因處於孤立無援之境,不得已也棄晉降楚。當此之時,鄭、宋、陳、蔡都附楚,楚的勢力再度瀰漫於中原。周頃王5年,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卒,他的兒子庄王繼位。次年春,晉國的趙盾乘楚新喪,謀劃團結中原諸侯,就召集魯、宋、陳、衛、鄭、許、曹諸國之君會盟於新城(宋地,今河南省商丘縣西南)。所附楚的諸國中,除蔡國外都來加盟。這時的中原諸侯,因晉、楚兩國勢力起落不定,都抱一種惟強者馬首是瞻的態度,不復再有如齊桓公、晉文公時代的堅固團結了。這一時期中,晉、楚兩國勢力略成平衡狀態。

(3)第三時期 自楚莊王元年至晉楚必阝之戰之年,其間共16年,即:周傾王6年至周定王10年,公元前613年至前597年。在這16年間,楚國勢力日漸膨脹上升,而晉國勢力則有日趨衰落之勢。自周匡王元年,即:公元前612年與以後的幾年間,齊、魯兩國發生糾紛,齊屢次侵魯。晉靈公與卿趙盾與宋、衛、蔡、鄭、許、曹七國諸侯兩次會盟於扈(今河南省原武縣西北)。第一次由晉靈公主盟,第二次靈公已死,由趙盾主盟。兩次會盟都是謀劃為魯伐齊,但兩次都因受齊侯的賄賂而罷。於是晉國的信譽完全掃地,諸侯不再以晉國為重。當時鄭穆公憤然說:「晉不足與也」!遂與楚結盟。於是晉國的形勢益孤,不能再與楚國抗衡了!

這時的秦國在位的是秦康公,他一心聯楚與晉為敵。周定王5年,公元前608年,竟然拒絕晉的求和,以展示秦、楚聯合的堅固,並與楚一起滅掉庸國(今湖北省竹山縣東南)。

這時的楚國在位的是楚莊王。楚莊王是一位英明有為之君,即位之初,年尚幼,三年不聽政。伍舉、蘇從相繼進諫,才恍然省悟。於是修明庶政,整飭吏治,進善誅惡,人心振奮,遂與秦人、巴人一起攻滅庸國,而群蠻百濮都以攝服。楚國西方之患既清,就興兵伐陳與宋,討伐其附晉之罪。晉國趙盾就伐鄭以救之,然而晉國國力日衰,已不能與楚競爭了。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這時晉靈公已於上一年被趙穿(趙盾的族弟)所弒,晉成公繼位。楚莊王乘晉國內亂,為了示威中原,就興兵伐陸渾之戎(今河南省嵩縣);遂至王畿洛邑,閱兵周境,而且派人問九鼎的大小輕重,其用心是想取周室共主之位而代之。楚莊王自該年起至必阝之戰止,前後9年中,六次伐鄭,並伐陳、宋兩國,一面並滅舒國(今安徽省舒城)、蓼國(今河南省固始),東聯吳(今江蘇省吳縣)、越(今浙江省紹興),並與兩國結盟而還。楚莊王以如此急劇之勢侵入中原,最後自然必與晉國發生直接衝突,這就是晉、楚必阝之戰的導因。

在此時期的晉國,連年與秦國構兵,又受狄人的侵擾,已使其東西奔疲,而且內部靈公昏憒,諸卿爭權,時起變亂。到趙穿弒靈公,趙盾就迎立公子黑臀回晉,是為成公。成公是晉文公的少子,頗為賢明有為。他鑒於諸卿的爭權,自相殘殺,就做公族制度以安撫,賜諸卿的嫡子與餘子以田,以為公族;庶子為公行。到趙盾死,成公用谷卩缺為卿。谷卩缺公正廉明,晉國一時頗呈安定之象。谷卩缺鑒於晉國過去受秦、楚兩國的夾攻,有兩面作戰之苦,內部又受狄人的侵擾,就於周定王6年,即:公元前601年,聯結處於秦國北方的白狄以牽制秦國;同時又以成公之女,下嫁於赤狄潞王嬰兒以安撫。於是晉國內顧之憂消除,稍能集中其軍力以從事於中原之爭。該年,楚莊王滅舒國、蓼國,並與吳、越兩國結盟以後,又向北進攻陳國,陳國向楚國投降。晉成公就與宋、衛、鄭、曹之君會盟於扈,謀劃與楚爭奪陳,這時谷卩缺已死,就命荀林父率諸侯之軍伐陳,不幸晉成公也卒於扈,行動只好作罷,他的兒子獳繼位,是為晉景公。周定王9年,公元前598年春,楚莊王伐鄭又伐宋,與鄭盟於辰陵(陳地,今河南省濮陽縣西)。會盟之後,鄭襄公又通於晉。次年春,楚莊王再次伐鄭,討伐其叛楚通晉之罪,晉景公派荀林父率軍救之,於是就演變成晉楚必阝之戰。


推薦閱讀:

《戰爭論》的邏輯結構
美國為何會在非洲有行動例如《黑鷹墜落》?
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靠從中國引進的這一神器,痛擊印度!
清軍入關戰爭(2)
戰爭是人類的本能嗎?

TAG:中國 | 戰爭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