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強調道德的社會,卻造就了如此沒有道德的人?

為什麼這麼強調道德的社會,卻造就了如此沒有道德的人?

來自專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公德自在人心

~道德源於對人性的愛,偽道德源於對其之嫉妒恨 一 張亦弛

在 《關係社會中的寄生與偏執-分裂》中,我以貪官污吏,劣質造車,自然環境污染和工作環境氛圍為例分析了我們當代社會。

在這篇短文中,我希望繼續用盡量通俗的語言來談談我們當代社會中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我們中國社會反覆強調的優良傳統。強調優良傳統是好事。但如此強調道德的背後,其實是道德感的缺失。正因為沒有,才會如此地強調。

我並不是在說強調道德感是錯誤的。我想說的是過於強調道德感其實是徒勞的。甚至對我們社會是有負面影響的。在匆忙強調道德感之前,我們或許應該看看道德感原本是什麼和在我們的社會中它變成了什麼?

道德感原本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原本來自對社會的自發關愛。我尊重社會次序,規章制度的原因是因為我知道社會是大家(人類,動物,自然環境)生存的共同體。破壞這個共同體其實也是在傷害自己。

但在我們社會裡,道德感變了味道。道德感本身和它附帶的責任感變成了強迫,貶低,數落,責罵他人的工具。當某人違反道德規章時,我們會批判,咒罵此人沒有道德感,不足以被當做人,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憤怒。但我們有沒有思考過:既然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我們也同時是這個社會的產物。不受這個社會的影響,我們不會有我們當下的人格。換句話問: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以道德的名義攻擊他人,與此以來的後果是什麼?

如果我們深入分析一些反道德案例,我們會發現這些案例中的當事人在某種層面上看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們是我們社會,家庭的受害者。如果我們把注意力同時放在當事人和我們的社會上。當事人和社會是互相影響的:一個願打,一個挨。挨完打,總有一天會打回去。

在我們當代社會中,道德感是我們用來攻擊他人的工具。當社會把道德感過於強制性地向每個人內心壓制的後果是:道德感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有道德的人是呆板的蠢貨」。道德感也變成了恥感,負罪感,被迫害妄想

當一個人感覺被他人迫害時,他的內心一定會對此迫害感實施反抗。這就是為什麼道德感如此之強的父母時常會有過於叛逆的孩子。社會可以被看作社會中每個人的父母。當社會急著把過於龐大,嚴厲的道德感強加給個人時,個人會感覺無法承受,被其迫害。當感到被社會迫害時,他一定會有報復社會的衝動。此衝動的後果就是:故意違反社會規則,以此來報復社會和他人。

就像我前面說到的:道德感是一種內心自發的感覺。而不是由外力強加的。真正的道德感像一顆種子。社會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把這顆種子輕輕地埋藏在社會中每一個人或孩子心裡。這樣已經搓搓有餘。這顆種子會在良好的環境下,自然生根發芽,不斷壯大。而過於強調道德感其實是和過度澆灌這顆種子一樣。結果是它會被水淹死。

以道德感來攻擊他人和孩子的後果是: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道德感附加的攻擊,而拋棄道德感,並對其實施反抗。這樣無休止的,以道德感的名義攻擊,反攻擊的背後還是一個發育不良,缺失的道德感。

我想在這裡補充說明的是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也是我們社會人和孩子道德感發育的必要條件。當一個社會或家庭逐步走向合理化,人性化的同時,社會人和孩子的道德感才會進一步地得到發育。

推薦閱讀:

劉文展,千萬別去當那個「倒霉孩子」!
對「空心病」的感悟
一些想不通的事情
關於家用路由器設置問題

TAG:社會問題 | 道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