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論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翻開一幅世界地圖,在地球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歷經五千年的文明教化如今依然散發著蓬勃生機。新中國建國六十餘載,其間遭遇坎坷艱辛,但都坦然度過,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收穫了寶貴經驗。自改革開放戰略實施以來,中國這一塊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來了新的活力,改革開放如今已實施三十餘年,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足以令世界為之矚目,我國已經開始了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之旅。隨著波瀾壯闊的二十世紀的結束,世界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我國也懷著滿腔的熱情邁入二十一世紀,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開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輪廓。不可否認,我國現在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近三十年來,我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國家實力進一步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三十年間相對穩定的周邊環境。眾所周知,自70年代對越反擊戰後,我國基本處於和平狀態,無明顯對外戰爭,然而不幸的是,近年來我國的周邊環境逐漸惡化,領土、海洋爭端不斷凸顯,周邊國家政局動蕩,恐怖勢力蔓延。而一國的周邊環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是我們尋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周邊形勢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安全,影響著國家和平發展和戰略機遇的實現。

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疆域遼闊:東臨太平洋,西接亞洲腹地,四周分別與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相鄰。回顧歷史,冷戰結束後,我國與周邊國家之間已不存在現實的戰爭或武裝衝突,我國在國土周圍也不再面臨重大的現實軍事威脅。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周邊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總體上是穩定的,有利於和平穩定的因素進一步增強,不利於和平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並時有激化,總體呈現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明顯特徵,而這些都促使我們必須加緊重視周邊安全形勢。

由於我國鄰國最多,因此地緣矛盾最多,最複雜的戰略主體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存在巨大問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問題就像一條「V形熱點線」,呈放射狀特點,在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東南部都存在著不安全因素。V型線的左端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大陸線,有中亞五國問題,阿富汗衝突、印巴衝突、印中爭端等問題;V型線右端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線,有日俄北方四島之爭,日韓的竹島(獨島)之爭、朝鮮半島之爭、中朝黃海大陸架之爭、中日東海大陸架和釣魚島之爭以及南中國海之爭等。無疑,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處理,將會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響。下面我就中國周圍安全形勢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性介紹:

一, 朝鮮半島與中國安全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進入21世紀後,美國政府對朝鮮採取強硬姿態,最終導致朝美第二次核發機的爆發,半島局勢再度趨緊。在東北亞地區,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始終牽動著大國利害關係,影響著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朝鮮半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緣意義,是各大國利益的交匯點,半島兩國的戰略選擇,將與大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雖然朝鮮和韓國都在竭力謀求統一,但是雙方存在的理念與利益衝突,造成了一種一致謀求統一卻又堅持對抗的局面。新時期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發展態勢。一方而,促進和解、推動談判、制約戰爭的內外因素繼續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六方會談」進程的繼續為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重要機遇,半島和平進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面,朝鮮與美國、韓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衝,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沒有半島的安全,就無中國「和平崛起」的最終實現。特別是去年「天安」號事件後,朝韓兩國關係一度吃緊,美日等國都借天安號事件謀算自己的把戲,向中國施壓,進一步鞏固了美日韓三國軍事聯盟關係,之後美日韓三國頻繁在我國東部海域開展軍事演習,美國甚至派核動力航母參與,這讓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一度達到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

二, 美日軍事同盟和日本對外軍事擴張

日本是中國的海上強鄰,是當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又是一個曾經對中國進行侵略並且其統治者至今對此沒有清醒反省的國家,還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掌握核武器的國家,二戰後,美國和日本結成軍事同盟,90年中後期,日美安全同盟實現了冷戰後的重新定義。其適用範圍由日本本土及周圍數百海里擴大到整個亞太地區;合作內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擴展到「日本周邊地區發生事態時」,防衛態勢由「對儲威脅型」向「地區安保型」轉變;主要防範對象由蘇聯轉變為朝鮮和中國。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聯合研製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將導致亞太尤其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力量的嚴重失衡,成為影響未來地區安全的重要不穩定因素。進入21世紀,日本決定建對付「中國海軍艦艇活動」的「護島部隊」,2004年確認中國為「安全威脅」實現了安全戰略從「防禦」的「進攻型」的轉變。而近幾年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加快謀求政治大國或「正常國家」的步伐,強化日美同盟,防範和牽制我國的行動不斷升級,使日中關係在發展中存在著許多隱患。又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日關係重新定位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不可避免。比如,釣魚島問題激化了中日兩國在東海問題上的矛盾,2010年的釣魚島中日撞船事件後就讓兩國關係持續低迷,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三, 南亞與中國安全

在南亞地區,印巴衝突由來已久,印巴衝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印度和馬基斯坦的衝突直接淪為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近年來,兩國在核軍備和常規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克什米爾衝突時緊時緩,印巴衝突對南亞安全局勢,和我國西部邊境的安全有重大關係。印度21世紀的宏觀目標是控制南亞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其21世紀軍事戰略是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巴基斯坦,制弱小鄰國,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地聯繫的海上必經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於控制了中國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嚴重威脅著中國的石油安全。近年來,印度自持經濟增長迅速,大幅度提升國防實力,增加國防預算開支,購買巨額軍火,處處都把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和最大威脅。特別是在美歐等國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這種超越中國的野心愈加膨脹,特別是1959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的慘敗一直讓印度心存芥蒂,成為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總想能夠超越中國,遏制中國,從而一雪前恥。

四,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必然向海洋型經濟方向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經成為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重要來源,中國的海洋戰略已成為國際社會判斷中國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深海戰略已經觸及美國的亞太乃至全球利益,周邊國家借美國重返亞太之勢在海洋問題上結成利益共同體抗衡中國的潛力大大增強。因此,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國深海戰略面臨的海上壓力將常態化。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衝突爭議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佔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採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於中國的發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這裡援引一些數據,南海自然海區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屬於我國司法管轄的海域就是所謂「九段線」或者U型線內的海域,面積約為200萬平方公里,這是在1945年由當時的中國政府劃定的,各國沒有反對。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又重申了這一點,仍然沒有任何國家反對。直到上世紀60年代,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開始向南海伸手,各國進入「九段線」內面積總計約154萬平方公里,其中越南聲稱擁有117萬平方公里,菲律賓是62萬,馬來西亞是17萬,汶萊是5萬,印度尼西亞是3.5萬,無爭議面積只有44萬平方公里。南海諸島的島、礁、沙洲、沙灘總計256個,被實際瓜分和控制的島礁達50個之多。在已佔領島礁中,越南佔了58%,馬來西亞佔了10%,菲律賓佔了16%,而中國只佔了16%,這種狀況已經形成了,要改變現狀非常困難。近期,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南海之爭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擺出一副極為強硬的態勢,即在南中國海領域進行實彈軍演,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表明東盟諸國想把南海問題攪得越渾越好,這樣他們可以從中牟利,其用心無疑是險惡的。

五,中亞五國與中國安全

中亞五國獨立後,由於中亞顯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世界各國勢力在中亞的角逐使中亞的政治局勢更加不穩,另一方面也使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環境複雜化。戰後,推行霸權政策的美國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以及在中亞個別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這不僅打通連結擴大了北約和強化了北約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戰略通道,還可以以中亞為地緣戰略支點,以北約組織和美日安保同盟為兩翼,抑制俄羅斯的復興,阻止伊斯蘭原教有旨主義的擴展,遏制中國的崛起。2009年是我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7周年。17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成功解決邊界問題,不斷增進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國」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已成為新型國家關係和區域合作的典範。中亞地區面臨著顏色革命的衝擊,國家政局動蕩不安。中亞地區毗鄰我國西部邊境,自古以來就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亞國家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作為中國的鄰居,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將日趨增加,進入21世紀,中國同中亞國家加強了經濟合作,擴大了在中亞國家影響力,間接損害了俄羅斯的傳統利益。而美國、俄羅斯在中亞角逐加劇,以獲得經濟利益。中亞五國在地理上位於大陸心臟地帶,是大國政治勢力和地區政治勢力緩衝區和交匯區,我國和中亞各國是長期睦鄰友好的關係,並應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成為長期的政治、經濟貿易夥伴,以保證邊疆地區的穩定,這對於我國西部安全形勢無疑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四, 俄羅斯與中國安全

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而復興後的俄羅斯所奉行的對外戰略是否會一如從前的咄咄通人。作為俄羅斯的鄰居,中國尤為關心,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軍事技術實力的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藉助的力量,儘管俄羅斯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強大的鄰國就像一把雙刃劍,假如它對你友好並能給你帶來利益,就會由於它是你的鄰居而使這樣利益倍增,這個鄰居越強大,你所獲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說,復興後強大的俄羅斯對中國安全的影響是中國周邊國家無法無擬的。

五, 中美間的多方博弈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周邊安全構成的威脅,在性質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嚴重性,在時效上具有長期性。冷戰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最有實力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在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又與中國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衝突,美國將中國視為有能力挑戰其全球利益的地區性大國和諧在對手。美國在東亞的存在及中美戰略結構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國從戰略上防範中國及對華施壓的政策不會改變,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台灣形成默契,打「台灣牌」制約中國的崛起;在北亞、美國加與蒙古的全面關係。新世紀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間的較量無疑是一場扣人心弦、風雲變幻的劇作,對於中美兩國如何博弈,則很大程度上考驗著兩國領導人的智慧與謀略。

推薦閱讀:

二進位安全(binary safe)是什麼意思?
2017年度全國燃氣爆炸事故數據分析報告
在美國獨自旅行需要注意什麼?
結婚是男女相互給安全感「取暖」
美國新規!本周起所有飛往美國的乘客全部都要接受安全詢問

TAG:安全 | 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