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廷御制·單色釉瓷器鑒賞

鈞窯丁香紫釉葵花式三足洗

元或明初器物。器呈葵花式,廣口,折沿,淺腹,外形圓鼓委進六條線紋成六瓣葵花形,底承三雲頭足。通體施釉,器外呈天藍與丁香紫釉相交融的窯變色;器內天藍釉,沿邊及凸棱呈褐色;器心有蚯蚓走泥紋。底刻「六」字,有支釘燒痕一圈。

此器形之靈感應取自於金銀器,參考器型如洛陽邙山宋代壁畫墓出土的一件宋代銀葵花盤,與此盤造型相若。有學者研究認為,此類鈞釉器物應是與宮廷園藝有關的花器。

明永樂甜白釉暗花蓮子碗

碗口徑20.7厘米,敞口,深弧腹,圈足,碗心暗刻折枝花紋,內壁飾纏枝菊花、芙蓉花,口沿內刻海水紋。外壁環刻蓮瓣紋,口沿外刻海水紋一周。

甜白釉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燒制的一種半脫胎白瓷的釉色,呈半木光狀,具有甜潤的白糖色澤,故稱之為甜白釉。

明宣德白釉盤

宣德款白釉小盤十分少見,直徑多在12至13.8厘米之間,這件白釉盤口徑14.1厘米,是個例外。款識有刻款和青花款兩種,此件盤的款識為雙圈六字楷書刻款「大明宣德年制」。

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口徑7.3厘米。

豇豆紅釉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是清康熙時期銅紅釉中的名貴品種。豇豆紅釉燒成難度很大,只能由官窯少量生產,僅供皇室內廷使用,器型多為小件文房用具,如印盒、水盂、筆洗等。豇豆紅釉基本色調如成熟豇豆的紅色,但由於受燒成氣氛的影響,其紅釉色彩呈現千變萬化:或在朦朧的粉紅色中有深紅色的密集斑點;或深紅色逐漸暈散為淺紅色,如此件印盒,器蓋頂部為深紅色,向下逐漸暈散為淺紅色,口沿部近乎白色,呈現出一種幽雅嬌嫩之態。印盒底足內有白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這也是康熙時期豇豆紅釉器物的特點之一。

清雍正豇豆紅釉玉壺春瓶

豇豆紅釉的施釉方法十分複雜,一共有三層,先是在坯體是施底釉,第二層是吹上去的顏色釉,最後蓋上一層面釉。這件玉壺春瓶有明顯的豇豆紅釉特徵,在有些部位可以看到吹釉所形成的粉狀釉色。清康熙時期的豇豆紅釉文房器至雍正時已非常少見,而此件玉壺春瓶高24.1厘米,說明雍正時期豇豆紅釉的燒制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燒制較大型的器物,呈色也更為均勻。在書款方面依然沿襲了康熙時期的慣例:白釉、青花、六字,但在款外加了青花雙圈。

清雍正茶葉末釉燈籠瓶

茶葉末釉是古代鐵結晶釉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經高溫還原焰燒成,最早出現於唐代。茶葉末釉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綠者稱茶,黃者稱末。明代御器廠開始仿製茶葉末釉,稱為「鱔魚黃」。清代雍正、乾隆時期仿製的最為成功,統稱為「廠官釉」。燈籠瓶是流行於清雍正、乾隆時期的一種瓶式,因形似燈籠而得名。茶葉末釉燈籠瓶極為少見,此件燈籠瓶高27厘米,盤口,短直頸,折肩,長直腹,覆盤式足,造型端莊大方,頗具皇家氣派。底足內有「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

清雍正鱔魚黃釉弦紋瓶

鱔魚黃釉是由茶葉末釉演變的一種釉色。明代御器廠仿製的茶葉末釉,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黑褐色斑點,像鱔魚的皮色,被稱為「鱔魚黃」。雍正時期的此類製品釉色多偏黃,有茶無末,俗稱「鱔魚皮」。弦紋瓶的器形仿自宋代官窯瓶,台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兩件宋代官窯粉青釉弦紋瓶。此件鱔魚黃釉弦紋瓶高18厘米,造型古雅俊秀,簡樸的器體上加上弦紋,平添韻味,是雍正單色釉品種中十分特殊且少見的。底部有「雍正年制」篆書刻款。

清雍正霽藍釉橄欖瓶

釉屬高溫石灰鹼釉,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的瓷釉新品種,後人稱為「霽藍」。清代康熙、雍正時期燒造高溫藍釉技術有所提高,釉色光澤勻潤。橄欖瓶也是清代流行瓶式之一,始創於順治朝,雍正、乾隆時最為常見,因形如橄欖,故曰「橄欖瓶」。此件霽藍釉橄欖瓶撇口,收頸,鼓腹,斂脛,平底,器形勻稱,線條秀雅。器內白釉,外壁施霽藍釉,色澤勻亮,口沿作燈草邊。底白地,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清雍正仿官釉弦紋貫耳方壺

此瓶高35.5厘米。器型仿襲周、漢青銅器,釉汁則仿南宋官窯瓷,反映雍正帝雅好古物之情懷。瓷器仿古青銅器,宋代就已有之,比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南宋龍泉窯瓶,形制就以青銅方壺為基礎。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雍正粉青釉網路尊

粉青釉為清代仿龍泉古釉之名品。

網路尊,因腹部有凸起的網路紋而得名,為雍正朝單色釉名貴品種,網路尊清代舊稱為「絡子尊」。《清檔》記載,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傳旨:……再唐英所進……冬青釉絡子尊……此十一樣款式不好,不必燒造。」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冬青釉網路尊,即《清檔》所載乾隆二年燒造品種。「絡子」一詞,與三代青銅器裝飾有關,清乾隆帝例選清宮舊藏青銅器,編選《西清古鑒》一書,其中卷二十一所刊「漢圓絡壺」、「漢絡紋壺」,所飾絡紋與1963年河北平山穆家莊戰國墓出土絡繩紋壺相類,其絡紋與此件粉青釉網絡尊近似。

此件粉青釉網路尊高17厘米,器形圓潤,釉質粉嫩溫柔。器腹環繞貼塑網路繩紋一周,兩側飾以繩紋提手,不僅使得器物造型線條增添了變化,還使得粉青釉色濃淡層次更加豐富,同時又使器物本身與魚簍概念接近,而和文人「漁夫」理念相合。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仿汝釉琮式瓶

此瓶高29.4厘米,來源於孔祥熙家族珍藏。

琮式瓶是仿新石器時代玉琮造型的一種瓶式,最早的瓷質琮式瓶見於南宋官窯與龍泉窯。至明清之際,琮式瓶又稱為「著草瓶」,為插儲卜卦所用著草而得名。

此瓶全器滿施仿汝釉,釉質肥厚,工藝考究。瓶背上方有兩組對稱的象鼻穿眼,兩側足牆留有方形穿帶,為穿綁皮帶固定之用。這種帶穿眼的琮式瓶極為罕見。瓶底部書青花六字篆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清乾隆仿汝釉貫耳帶紋方壺

此瓶高29.8厘米。形制仿銅貫耳壺,侈口,短頸,碩腹,頸腹間飾帶紋兩道,通體施仿汝釉,釉層濃厚。釉色勻潤,開片細密,符合「大器小開片為上之佳器」標準。足沿施醬色釉護胎汁。底足內書青花六字篆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清乾隆霽藍釉天球瓶

霽藍釉是清代御窯主要色釉品種,歷朝都有燒制,常見造型是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霽藍釉祭器專供於天壇環丘台,乾隆三十年(1748年)冬至祭天首次奉詔用霽藍釉器。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出現的一種瓶式,始見於明永樂朝,此後明代各朝流行。清代康熙朝仿古之風盛行,天球瓶則多仿明初之器;雍正、乾隆時較為流行。此件天球瓶高55.3厘米,口微侈,直頸,球腹,平底,比起明代宣德器更為豐滿大氣。

(素材來源《收藏界》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滿滿的都是回憶的味道…
詩歌分類鑒賞送別貶謫類詩歌鑒賞
美文鑒賞:皎皎月空,孤月清輪
古典詩詞鑒賞<九>---2

TAG:中國 | 瓷器 | 宮廷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