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姐講堂】品茗靜心-普洱茶這麼喝(一)

A、茶器之選

沖泡普洱一般使用壺和蓋碗為主。壺多為紫砂壺,蓋碗為瓷器。

壺應選擇續溫能力強的、腹寬稍大一些,這樣便於茶葉的舒展,另外茶壺的出水最好流暢一點,有時置茶量太多,沸水沖入壺中需要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夠快的壺會影響執壺者的操控能力。紫砂壺適合個人把玩,建議專壺專用,不要混用!

蓋碗為瓷器,因其密度高又施釉所以它不會吸附茶葉味,可混用沖泡任何一種茶,很適合評茶之用。建議沖泡細嫩芽茶、生茶等苦味不重者建議用蓋碗泡,因為開口大,降溫快但是因為續溫力稍差,所以與壺沖泡出來的口感有些差異。

B、投茶量

沖泡普洱茶時,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習慣、沖泡方法、茶葉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係,應富於變化。就初喝者來說建議投茶量不必過多,4-6克比較合適。通過控制水溫及沖泡節奏的快慢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例如,熟茶、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新茶適當減少等等。切忌一成不變。

C、沖泡水溫

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溫有利於發散香味,有利於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溫也容易衝出苦澀味,容易燙傷一部分芽茶。確定水溫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異。例如,用料較粗的餅磚茶、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沖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普洱)、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沖泡,溫度控制在85-90度為宜,避免高溫將細嫩茶燙熟成為"菜茶"。

D、沖泡時間

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準確。如前所述由於雲南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決定了沖泡的方式方法和沖泡時間的長短。沖泡時間的掌握,就規律而言:陳茶、餅磚坨等緊壓茶類沖泡時間可以稍長。第一泡洗茶(也叫醒茶)後快速出湯、放置幾分鐘讓茶氣恢復,第二泡入水後可適當悶10-20秒出湯,隨著沖泡次數的上升悶泡的時間也隨後延長,普洱茶因茶種原因都很耐泡,可連續沖泡10-12泡,沖泡完的葉底還可用鐵壺煎煮餘味猶存。細嫩芽茶、散茶及機械揉捻茶沖泡時間可稍短;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可稍長。當然也不能千遍一律,還得根據茶及口味去變化調整。

E、關於洗茶

「洗茶」這一概念出自於明代《茶譜》載"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對於普洱茶洗茶這一工序還是必不可少。這是因為普洱茶特殊的工藝所決定,特別是熟茶因其渥堆發酵工藝,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對於品質比較好的普洱茶,如納姐普洱的茶品普遍都很乾凈,只需一次洗茶即可,不必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味流失。

F、關於鐵瓶

最後再給親們啰嗦幾句,以我這些年喝普洱茶的經驗,我建議大家燒水器皿採用生鑄鐵壺,裡面不要搪瓷內膽或塗層什麼的,就是里外鐵質,這樣出來的湯特別軟,水質得到凈化。其次鐵壺燒水的沸點很高,在北京可近百度,特別適合沖泡普洱等緊壓茶,而且保溫性還很好,不用像不鏽鋼壺得反覆燒。再次就是可以給人體補充鐵離子,讓身體壯的像鐵似的噹噹響!

推薦閱讀:

求靜心要讀什麼佛經好?
六字大明咒(只求靜心)
靜心聽佛語,佛渡有緣人。
舒心謠、去煩謠、靜心謠,句句在理,請珍藏!
靜心絮語9

TAG:普洱茶 | 靜心 | 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