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的發展變化

  南遷的客家人,傳承著黃河流域的建築文化。不過,客家民居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在建築形式和功能方面也有各種變化。例如,「走馬樓」的出現便是其中一例。  「走馬樓」是當今廣東、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區常見的建築形式。它多倚山而建,其形式有一字形、曲尺形、凹字形。其中的凹字形走馬樓,顯然是由方形土樓演變而來。這是因為客家人在當地站穩腳跟,反客為主了。於是,他們便將高層、龐大、防範嚴密的土樓,改成了低矮、小巧和靈活開放的走馬樓了。  走馬樓形式雖多,但共同特點是:在二樓外部,用木料(今有用鋼筋混凝土的)架設一條長長的外伸懸空的騎樓式走廊。同時,走馬樓的二層多為卧室、倉庫,一層則用作廚房、農具雜物間、牛欄豬圈、廁所和加工糧食的碓房。這種房屋結構和居住習慣,與古代南方百越人,以及今日西南一些兄弟民族所居住的「干欄」式房屋相似。顯然,這是客家人南遷後吸收南方土著民居的優點,以適應嶺南地區多山、潮濕和多蟲蛇獸害等自然環境。  客家華僑在海外生活中,既恪守中華傳統習俗,又努力吸收外國文化。這在民居建築中的表現是出現在僑鄉的一種被稱為「中西混合式」的民居。60多年前建的梅縣白宮的「聯芳樓」,便是其中的一個例證。  從外表看,「聯芳樓」是一幢西洋風格的建築:在兩層樓上,高聳著三座穹頂的鐘塔;正面的30多條柱子,20扇拱形窗戶以及牆面、牆角、牆邊,都裝飾著精美的歐化浮雕和繪畫……然而,穿過西式門樓進去一看,屋內是「三堂四橫」的殿堂式圍屋。走廊的柱子和樓梯地面的裝飾,也是星星、雲彩、牡丹、鳳凰等中國民族圖案。  近十幾年來,客家民居建築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結構,布局、裝飾也愈來愈精緻,既有花樣翻新的走馬樓,又有外國式的洋樓,還有設計精巧、裝飾華麗、美觀舒適的別墅式民居,真可謂百花齊放。
推薦閱讀:

張中秦:短期市場一個新的變化!
從「河東」到「河西」,還需要三十年嗎?
從《滴天髓》中「從象」看天乾的變化——賀雲飛
當你發現自己身體有這些變化時,你就是真的愛上TA了!
【女性健康】更年期的癥狀那麼多,關於身體的變化你都知多少

TAG:發展 | 客家 | 變化 | 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