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白酒才三度多 漢代酒文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詩經】,先秦經典,你我共賞!

漢朝白酒三度多

漢代時,酒已經不再神秘化和特權化,而成為各基層都可以享用的日常品。漢朝所造酒的度數,只有3度而已。一部分漢代釀酒者把精力關注在制曲方面,想方設法提高酒麴的發酵能力,以求釀出度數更高的酒。由於漢代所造酒麴的發酵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漢代釀酒雖然用曲量大,但釀出的酒度數仍然不高。

根據王賽時的研究,漢代酒可能是翠綠色的,這是因為當時酒麴的微生物種群就是綠色的,當時的人們在培育微生物種群時不能保證酒麴的純凈。漢代還出現了各種香料酒,包括桂酒、椒酒、菊花酒等。這些酒都屬配製酒,有的是直接泡製,有的是在制曲過程中就加入草藥。

在南京地區,也出土過漢代的飲酒器。記者查閱資料後得知,在屬於漢代丹陽郡的江寧丹陽鎮地區,曾發現過西漢的耳杯和漆碗。耳杯是帶握把的小杯,長圓形,可用來飲酒,也可盛羹,兩個耳朵(握把)為弧形,猶如兩隻耳朵。南京還發現過一隻三足硬陶把杯,其外形和現在的杯子很形似,可能就是漢代人拿著直接喝酒用的。

漢代酒文化

漢代還有鄉飲的儀式,鄉飲是古代的一種宴飲風俗,起源於上古時代氏族集體活動,周代鄉人因時而聚會,是在舉行射禮前的宴飲儀式。儀式嚴格區分長幼尊卑,升降拜答都有規定。這種聚會有舉薦賢士以獻王室的意義所以一般選擇吉日舉行。

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鄉飲酒禮」。每年三月學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時也要舉行盛大的酒會。「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當時的鄉飲儀式非常受重視,伏湛為光武時的大司徒「以為禮樂政化之首顛沛猶不可違。是歲奉行鄉飲酒禮,遂施行之。」

按照漢代的禮俗當別人進酒時,不讓倒滿或者一飲而盡,通常認為是對進酒人的不尊重。灌夫與田蚡有矛盾,灌夫給他倒酒時被田蚡拒絕了,灌夫因此罵座。

當時的貴族和官僚將飲酒成為「嘉會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極殿大宴群臣,「雜會萬人以上」場面極為壯觀。太極殿前有銅鑄的龍形鑄酒器,可容四十斛酒。當時朝廷對飲酒禮儀非常重視,高祖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婚喪嫁娶,送禮待客,節日聚會是暢飲的大好時機。孝宣帝五鳳二年秋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兩千石或擅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賀招。由是廢鄉黨,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勿行苛政。」充分說明了酒在當時的重要性。

在漢代酒還用作實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後下詔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酒,酺五日。」酺五日的意思是聚飲酒五日,按照漢代律法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這是國家對百姓的一種賞賜。孝文帝元年三月詔曰:「年十八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賜帛絮」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賜天下人爵各一級,孝者二級,女子百戶牛酒。百戶牛酒是對女性戶主家庭的賞賜,標準是每百戶賜一頭牛,十石酒,每戶合百錢左右。

酒還用來犒賞軍士,劉邦當年進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秦民大喜,爭持羊酒食獻享軍士」。武帝初置四郡保邊塞,兩千石治之,咸以兵馬為務酒禮之會,上下通焉,吏民通焉。臧宮率兵屯駐駱越。越人「其渠帥乃奉牛酒以勞軍營。」爰央為司馬「乃悉以其裝買二石醇醪會士卒飲。」

當時男女宴飲時可以雜坐,劉邦回故鄉當地的男女一起在宴會上「日樂飲極歡」。西漢時供人宴飲的酒店叫做「壚」僱傭幹活的店員叫「保佣」當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在臨邛開了一家酒店。「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車騎,買酒店,乃令文君當壚。」

按照當時宴飲的禮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規模宴飲還分堂上堂下以區分貴賤,呂公當年宴飲「進不滿千錢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禮儀制度的嚴格。

酒在漢代用做醫療用途,酒有「百藥之長」的稱號。當時有菊花酒、茉莉花酒等藥酒。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養生方》和《雜療方》中記載了利用藥物配合治療的藥酒的方劑。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記載。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茅台鎮曾是白酒塑化劑重災區 高檔白酒含量較高
西鳳酒出口竹簡裝瓶試飲筆記
中國白酒試飲:1991裝瓶「亞運」郎酒
你在成長,白酒在凋亡
白酒最怕的大剋星,喝酒前偷偷吃兩粒,白酒啤酒混著喝也不會醉

TAG:文化 | 酒文化 | 白酒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