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姜鳳山:京胡伴奏技法淺談

(摘自姜鳳山文《梅派唱腔藝術與京胡伴奏技法淺談》)

我可以算得上是位老琴師了,京胡拉了幾十年了,集自己多年在舞台伴奏的實踐經驗和平日練琴的切身體會,從中總結出一些要拉好京胡的必要技巧、方法及要領。歸納如下,僅供參考。

拉好京胡首先要從基本功練起,其中姿勢是第一位的。首先坐姿要端正,自然放鬆,兩肩要平衡,雙肘下垂,琴筒放置在大腿中部,左手以虎口在千斤繩處夾擔子,與身體上身基本平行,其餘四指自然放鬆向懷內彎曲按弦。通過持弓、推弓、換弓、過弦一系列動作就可完成京胡的演奏。但要讓胡琴發出優美動聽的聲音,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在練習拉琴基本功時必須注意:「運弓必須一條線,過弦距離不能遠,防止翹弓與騰弓,勁勻弓平音飽滿。」

京胡運弓技巧有顫、抖、連、帶、頓。演奏時如何運用以上技巧呢?其實這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則的,這就是弓序。京胡的弓序是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根據樂曲旋律的結構,強弱的變化與內外弦運弓的關係等問題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它不僅在烘托唱腔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也形成了京胡演奏方法上的特有風格。

京胡的弓序比其他弓弦樂器的弓序更為嚴格,有著自己特定的規律與法則。以伴奏唱腔及演奏曲牌為例,基本規律有以下幾個:開始時是拉弓,結束時是推弓,弱位置以拉弓的推拉交替法則,就是京胡的基本弓序。這種運弓的次序在演奏上稱之為「順弓」。若與此相反則稱「反弓」或「戧弓」。若演奏中不按弓序原則運弓,任意為之就會感到很掣肘、不順當。

弓序是根據伴奏唱腔的曲調、節奏的快慢、力度強弱的變化、風格特點、弓子在內外弦運行的關係、運弓的技巧以及演奏順手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的。但總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內容,所以弓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需要有其特殊性的處理而使用「反弓」,這對於增添曲調色彩表現力也會有很好的作用。

京胡左手指法常用的技巧有打、滑、抹、揉、泛等。打音有裝飾和加強本音的作用,分單打、短打、長打。滑音可使發音疊厚、濃重,加強曲調的韻味,是京胡常用技巧;滑音又分上滑音、下滑音、上回滑、下回滑、墊指滑音。抹音也是滑音的一種,這種指法的運用只限於推弓。揉弦是潤色發音必不可少的技巧,它有助於加強音樂的藝術表現力及戲曲風格特色。京胡揉弦有兩種:滾揉和壓揉。以上是京胡演奏中必須掌握的技巧,掌握了上述技巧最終還是要運用到伴奏唱腔中去。

京胡姓「京」,它是為京劇而生的,沒有京劇也就沒有京胡。京劇伴奏,身為琴師來講一定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既是「伴奏」,必須突出一個「伴」字,在伴奏過程中能把這個「伴」字體現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為唱腔伴奏俗稱「托腔」。「 托腔 」的手法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儘管如此卻仍有著一定的規律。「托」是要托著唱腔走,我們常用「托得嚴」來讚譽琴師。這個「嚴」就是要與唱腔的旋律、節奏變化、強弱變化、氣口感情方面一致,不能各行其是。但一字不差、一模一樣也不是京胡伴奏的目的,同樣也失去了伴奏的意義。

伴奏的基本方法有:包、隨、襯、補、墊。包,是伴奏一段唱腔的某部分時運用加花的方法把唱腔包起來,它可以使唱腔更加豐富,連綿不斷,並給唱腔換氣的停頓以補氣。隨,即在伴奏某一段唱腔的某部分時,伴奏與唱腔旋律基本相同。襯,是在伴奏到某一個唱字上加花構成襯的形式。補,是演員某部分尾腔不唱滿的情況下以一定相適的旋律來補充,這種方法對於唱腔的完整及前後的銜接有很好的作用。墊,即運用恰當的旋律來為唱腔承上啟下(但不超過一拍),俗稱「小墊頭」。上述伴奏方法都是根據需要而採用的,貫穿唱腔的始終。

要伴奏好京劇還必須學習打擊樂。打擊樂是京劇樂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京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唱腔的過門、起唱、收尾,曲牌的起與收,都是由打擊樂來領奏的。如果琴師不懂打擊樂和鑼鼓點,不知道哪裡入哪裡收,在舞台上就會造成樂隊的混亂,造成樂隊與唱腔間的混亂。因此,學習打擊樂了解鑼鼓經也是拉好京胡的必修課之一。

京胡並非京劇伴奏的唯一樂器,京劇「文場」樂隊素有「三大件」之稱。所以要伴奏好京劇,胡琴還必須與二胡、月琴、弦子等眾文樂相配合,只有形成默契才能在場上達到「 一顆菜 」的水平。我給京胡與二胡的合作關係做出了幾點總結:

二胡京胡合作,抑揚頓挫相合,

胡琴掌桿掌舵,二胡相隨附和,

不可各行其是,不可喧賓奪主,

齊心協力碰心氣,揚長避短巧靈活。

注意了上述問題,加上長時期的合作實踐,要形成一堂好樂隊也並非難事。

此外,伴奏好京劇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演奏技能,同時對唱腔所表現的內容、感情、變化、氣口、力度、速度變化等多方面也都要充分了解、熟悉和掌握,也就是說必須會唱。只有會唱才能由表及裡地去把握唱腔,因此會唱是伴奏好唱腔罪基本的條件。我常對我的學生們講,演員與琴師的關係是「魚和水的關係」,既親密又相互依存。作為琴師必須清楚地了解你所伴奏的演員的風格、特點、習慣,甚至於毛病。了解他的優缺點及嗓音條件,有助於在琴師與演員之間達成默契。在伴奏過程中,你在用琴跟他一起唱,這樣的伴奏才會使演員感覺舒服,嚴絲合縫,唱得帶勁、過癮。這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托得嚴」。

藝無止境,藝不壓身,只有勤學苦練,像梅大師那樣永不自滿、精益求精才能拉好京胡。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我願以上面提及的問題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簡易伴奏法(二十一)
淺談如何提高鋼琴即興伴奏水平
鋼琴即興伴奏中的五種常用類型
怎樣分軌製作和聲伴奏

TAG: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