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池的閱讀筆記_自序

流量池的閱讀筆記_自序

來自專欄 BIBI的增長黑客學習筆記

本系列文章為本人結合自己的觀點的增長黑客讀書筆記。

前提:2015年開始中國移動互聯網紅利開始消失。

1.頭部的移動互聯網巨頭已經形成,壟斷流量的入口。必須要在他們的生態下獲得流量。用戶更願意花費時間在這些巨頭的產品上,新生的移動流量會被大環境下的壟斷巨頭控制和吞噬。流量紅利時代:流量消費客戶,不在乎口碑。能獲得最大收益即可,目前來說。當下爭奪流量為爭奪用戶的有限時間。

微信,今日頭條,知乎,微博,手游刺激戰場,王者榮耀等等,已經搶奪了大部分用戶的時間。留給其他產品的機會不多了,可能只能在垂直人群(二次元,遊戲玩家)或者應用場景(吃喝玩樂出行,外賣)尋找機會。

記得看過一個幕布這款APP的推廣案例,結合在這裡一起說一下。我在哪裡看的我也忘了,所以說不了很具體,見諒。

這是一款主打思維導圖和筆記大綱清單的軟體。

有點像XMind

記得當時在推廣的時候,幕布的運營團隊有人去DOTA的遊戲論壇發帖。就是通過幕布這個軟體很好的去總結英雄的出裝,打法,遊戲更新的內容等等,所有的內容都是通過幕布產生分享到論壇里。甚至有一篇文章被論壇管理員加精。當天導入幕布用戶4000+

dota作為一款80後的遊戲,玩dota的應該群體都是工作黨和部分90後大學生。所以這部分群體對於使用效率應用應該是有很多的應用場景的。通過不停的系統的打法出裝的總結,也讓這些人明白了幕布這款軟體的優點

這是一個很好的垂直群體的增長案例。

2.流量源巨頭壟斷,流量費用高,獲客成本持續走高。

百度競價,淘寶競價,亂七八糟一堆搜索引擎的競價。今日頭條等等自媒體流量入口的屏蔽,不允許放二維碼,不允許做推廣。微信針對淘寶,今日頭條的封鎖等等。

創業公司和互聯網營銷的第一痛點。

線上流量開始減少,價格上升。自媒體等網路渠道效果不明顯,大多數自媒體都是假熱度,背後小號,刷轉發,刷閱讀(一些明星也是,我看著都尷尬,刷到榜單,比如提出鄧超,謝娜),目前刷量已經成為了一條產業鏈。自媒體公司接廣告盈利,分出一部分給刷量團隊。刷量團隊表面造成某一個現象10萬加等等。

很多企業開始轉型到線下挖掘流量。線下門店(新零售),傳統的廣告(分眾電梯,廣播,院線貼片),舉辦線下活動,網易雲音樂的地鐵現象級活動等等。人肉地推(攜程和阿里巴巴起家動作),都成為挖掘流量的手段。

營銷戰場,因為線上成本高,效果差,轉移至傳統媒體整合。

寶潔,可口可樂減少線上投放,回歸電視廣告。趨勢所歸。

流量不分線上線下,甚至垂直城市流量獲得成本可以更低,而且更為廣泛和容易。我們現在更要重視的是口碑分享,而不是消費流量。

實例:

曾經在蘭州藉助蘭州晨曦音樂節辦了一次活動。

我們需要給一個本地的青年文化自媒體吸引粉絲,主要是通過微信這個平台。因為微信具有社交的屬性,更好的產生裂變。成本也低。

偶然間注意到一個點,孤獨的城市年輕人佔據總體年輕人的80%,這個數據我胡說的,但是就是單身狗很多,所以我們辦了一個幫大家免費獲得一個完美陌生人的活動,隨機匹配,無論男女。

我們是準備做線上裂變。首先我們申請了很多個微信小號,偽裝成帥哥美女,通過探探,積木等等去加異性。都是本地年輕人,而且很好加,幾天時間一共加了500左右人數。

所以我們獲得了我們冷啟動的資本,500左右個單身的本地年輕人。

緊接著就是蘭州晨曦音樂節的舉辦,由於是蘭州第一次辦音樂節,所以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去了很多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線下流量入口,而且非常精準,獲得這個流量的成本是多少?500元錢,是的500元錢你就可以租一個攤位,攤位就在音樂節場地裡面,基本上大多數流量你都可以獲取到。因為每個人都會去逛一逛,你要做的就是吸引別人掃碼!

攤位我們設置的吸引接觸點是用透明的板子畫了好幾幅畫,把它們吊起來,不做任何商推。然後就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設計過的海報。中間有我們公眾號的二維碼。據我觀察,70% 的來看畫的年輕人都掃了二維碼。

對於裂變流程的實現。

我非常喜歡提接觸點這個東西,接觸點我覺得是做任何活動或者什麼事情最重要的事情。無數個好的印象加起來可能就能給你打100分,從而提升大家對你的一個整體印象,讓你更好轉化。總結就是不要吃相太難看,先做事再轉化。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為美好的東西買單

我們是通過掃碼之後,引導的關注語。直接點擊進入我們寫的一篇文采排版都十分精美的文藝文章(接觸點),底下當然是我們的活動了。

活動參加方式就是現在大家喜歡玩的海報裂變,分享海報加一句話,可以獲得我們的抽獎資格。

那500個人我們也是通過小號發朋友圈海報從而完成了裂變。

我就不寫很仔細了,寫出來篇幅太長。

3.企業和品牌對於營銷人員越來越苛刻,低成本高增長成為每個CMO的問題。

2017年,百雀羚高達千萬單文閱讀量廣告。引來很多質疑,只叫好不叫座。沒有轉化。

但是我覺得這個案例也不算失敗。雖然只帶來了2000的轉化但是帶來了很大的曝光量和品牌效應。而不是所有的廣告投放了我就要保證馬上要效益。比如蘋果的廣告。它的每一個廣告都很昂貴,但是靠廣告帶來的轉化有多少呢?蘋果X的那個微電影我覺得和百雀羚這個廣告一樣,我就是要給你種印象,這種印象短期看不會收益,但是背後的價值應該要比一次大量的轉化來的多。當然起前提是公司不缺錢,開始做口碑,我說的這些話可能違背了增長的理念

但是有時候做一篇理念化的東西也算是增長

移動互聯網實現閉環購買核心點。從頭到尾再到頭完全數據全部掌控在自己手裡。產生更大收益和價值。

4.技術與營銷結合速度加快,流量成本的提升和老闆需要的增長,企業內部數據和用戶標籤的(營銷技術)挑戰外部廣告技術。(廣告必須技術化,科學化,研究受眾,分析受眾,哪種最有效應,而不是單純的自己覺得好,土並不是不好),甲方去乙方化,逐漸成為趨勢。

2016年的全球398例廣告和公關公司併購案子裡面,78%是由IBM,Accenture和Salesforce(軟體營銷部隊)技術化的營銷團隊,等公司完成的,以增長黑客方法為代表的「技術取代營銷」口號甚囂塵上。(人類的通病,我要取代你,我比你優秀,你過時了!)

就和當時喊著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的口號一樣。

流量池思維和流量思維是兩個概念。流量思維指獲取流量然後變現,但是目前沒有大量流量可以獲取。

流量池思維則是獲取流量並且儲存,運營和發掘等等手段,來獲取更多流量。

三個思維層級:

1.如何獲取流量。品牌,裂變,微信,事件營銷,數字廣告,直播,BD(商務拓展)這七種辦法。

2.流量如何有效的轉化。

3.流量的運營和再發掘。如何通過運營手段讓流量轉化更為持續,存量找增量。

移動營銷的流量池思維

序結束。


推薦閱讀:

新媒體運營具體是做什麼的?
如何用產品體驗5層論,分析一篇新媒體文章的好壞?
新媒體運營時如何才能更加持久的產生優質內容
如何獲得新媒體運營面試offer?
新媒體營銷,該怎麼走的長遠?

TAG:增長黑客 | 新媒體 | 運營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