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體詩詞寫作(譚步雲)??講座筆記

舊體詩詞寫作(譚步雲)講座筆記

譚步云:中山大學教授

詩人是天生的,培養不出來的。張若虛在全唐詩只存兩首試帖詩,自有科舉來就要寫詩

格--格式 律--韻律,節奏要不要用平水韻,現代的概念如何在詩歌中體現?平水韻既然是一種古體的東西、是一種舊體的形式,那麼我們就要恪守它的舊的形式。新詩韻的推行,好多體裁就不能用了。有許多詞牌是押入聲韻,《滿江紅》、《念奴嬌》,會被淘汰。在古體詩中,如果把入聲韻取消,那麼韻部肯能就會亂套。徐晉如:青年詩人,「要有敬畏的精神。」能否用白話入詩?除非必要,否則不用白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詩語可以入詞,詞語不可入詩。」詞--詩之餘。雅,正也。如果以詞入詩,則是不正。唯有三多,才能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多閱讀,多練習,多切磋。掌握語言的方法:文法,辭彙量切磋:別人批評你就是把錢放在你的口袋裡。推薦書目:謝天瑞《詩法》,葉葆《應試詩法淺說》,揭傒斯《詩法正宗》(字字珠璣),陳廷敬、王奕清《欽定詞譜》,舒夢蘭《白香詞譜》中國書店《曲譜》,王力《漢語詩律學》(瑣碎,粗),李新魁《實用詩詞曲格律詞典》,朱承平《詩詞格律教程》,郭芹納《詩律》(有對入聲字的歸納),胡馬《禪心劍氣相思骨》。乾隆:十萬多首詩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南宋末年到元,入聲消失。周德清《中原音韻》,入聲已消失)入聲的特點很短促,這個短促是有一個塞音(閉止音)的音尾。用方言分辨入聲字是最有效的方法。sonnet的最後兩句是對仗的。"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ree."(第十八首)sonnet是格律詩,每行有十個音節,有十四行,分成三節,最後兩節單獨成一節,最後兩句對仗。許渾《咸陽城東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對仗的練習非常重要,字數由少到多鼎足對:三個互為對偶的句子組成的對聯。如《天凈沙.秋思》,《水仙子.譏時》「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卧龍,三腳貓渭水非熊。」扇對:「隔對」,兩聯中,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蘇軾《正輔既見和複次前韻慰鼓盆勸學佛》「著意尋彌明,長頸高結喉。無心逐定遠,燕頷飛虎頭。」(軒轅彌明,複姓軒轅,貌丑,多才。定遠,定遠侯班超。)折腰體:詩的首聯能守平仄規則,但第二聯卻不能守平仄相粘之規。五律學杜甫杜詩出對情況 例《卜居》「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林塘幽是三平聲,拗句。李白失粘《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理應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二四六為平仄平,相反,為折腰體。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古詩很流行,李白的集子里,古詩為多。譚步雲先生認為:折腰,拗句不救,都是古體。西方的blank verse是無韻詩,無韻詩是格律詩。中國《江南》(江南可採蓮)北島的詩《生活》內容就一個字「網」沒有韻的東西稱之為詩是比較勉強的。羅長培「例不十法不立」「例外不十法不破」平頭:五言 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子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上尾: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排除韻在內的情況。「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鶴膝:第五字不能與第十五字同聲大韻:重疊相犯,鄰部的韻小韻:除本韻外九字中不得有兩字同韻正紐:兩句中不能雜用聲母及韻母相同的四聲各字。《詩法醒言》五律正格仄起。五絕的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側格: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平起為正格,首句入韻為通例。仄起為側格。

拗救:

孤平 孟浩然《送張祥之房陵》「我家南渡頭,慣習野人舟。日夕弄清淺,林湍逆上流。」當句救:我家南渡頭。仄平平仄平。對句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二四六 張籍《征西將》「黃沙北風起,夜半又離營。戰馬雪中立,探人冰上行。」柳宗元《梅雨》「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蘇軾《飲湖上初晴復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張憲《留別賽景初》「自笑窮途不歸去,空懷漫刺闔閭城。」

李白《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歐陽修《晚過水北》「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截取首尾二聯,通篇不對仗:王禹偁《泛吳松江》「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惟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素心愛雲水,此日東南行。笑解塵櫻處,滄浪無限情。」折腰體:杜牧《過華清宮》:「新豐綠樹起塵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楊衡《題花樹》:「都無看花意,偶到樹邊來。可憐枝上色,一一為愁開。」排律:始於唐取士。五言,六韻,十二句。除了首聯尾聯,中間全部對仗。

初學作對,先以工穩為貴。白居易《窗中列遠岫》「天靜秋山好,窗開曉翠通。遙憐峰窈窕,不隔竹朦朧。萬點當虛室,千重疊遠空。列檐攢秀氣,緣隙助清風。碧愛開簾後,明宜返照中。宣城郡齋在,望與古時同。」

1,立意:「立意要高古渾厚有氣概,要沉著,忌卑弱淺陋」---《詩法家數.作詩準繩》2,鍊句:最好是作對子3,琢對:「寧粗毋弱,寧拙毋巧,寧朴毋華,忌野俗。」---《詩法家數.作詩準繩》4,寫景:「景中含意,景中瞰景,要細密清淡,忌庸腐雕巧。」---《詩法家數.作詩準繩》5,寫意:「要意中帶景,議論發明」---《詩法家數.作詩準繩》6,書事:「大而國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詩法家數.作詩準繩》(不能無病呻吟)7,用事:「陳古諷今,因彼證此,不可著跡。只使影子可也,雖死事亦當活用。」---《詩法家數.作詩準繩》8,押韻:「押韻穩健,則一句有精神。如柱磉欲,其堅牢也。」---《詩法家數.作詩準繩》9,下字:「或在腰,或在膝,或在足,最要精思,宜得當。」---《詩法家數.作詩準繩》

破題:「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狼,勢欲滔天。」---《詩法家數.作詩準繩》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詩法家數.作詩準繩》(欲離不離)頸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詩法家數.作詩準繩》尾聯:「或就題結,或開一步,或繳前聯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場,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盡而意無窮。」---《詩法家數.作詩準繩》

七言:聲響 雄渾 鏗鏘 偉健 高遠五言:沉靜 深遠 細嫩

七言下字較粗實,五言下字較細嫩,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詩。須字去不得方是,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珠聯不斷方妙---《詩要法雜論》

「絕句之法,要婉曲迴環,刪蕪就簡,拒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詩要法雜論》「至如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詩要法雜論》首句切題。唐,景雲,全唐詩收詩三首。《畫松》「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王安石《金陵即事》「水際柴門一半開,小橋分路入蒼苔。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第三句起,「前二句皆閑,至第三句方詠本題。」王安石《初夏即事》「石樑茅屋有彎,流水漸漸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宋 陳與義《清明》「卷地風拋市井聲,病夫危坐了清明。一簾晚日看收盡,楊柳微風百媚生。」「順去」:賈島《尋隱者不遇》,李白《山中問答》「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中斷別意」:前二句說本題,後二句寫題外意。陳與義《入山》「都迷去時路,策杖煙漫漫。微雨洗春色,諸峰生晚寒。」「四句不聯」: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遲日江山麗》「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的練習詩)「借喻」:「雲想衣裳花想容」「詩有內外意」:「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含蓄,方入詩格。」---《金針詩格》「詩有四煉」:練字 鍊句 煉意 煉格

句法:「問答」:王禹偁《日長簡仲咸》「日長何計到黃昏,郡僻官閑晝掩門。子美集開詩世界,伯陽書見道根源。風飄北院花千片,月上東樓就一尊。不是同年來主郡,此心牢落共誰論。」「當對」:杜甫「白狐跳梁黃狐立」,「婦女行泣夫走藏。」「上三下三」:「鳳凰月奏鈞天曲」「烏鵲橋通織女河」「上四下三」:「金馬朝回門似水,碧雞人去路如天。」「上三下四」(折腰句):江西詩派,黃庭堅《題竹石牧羊》「石吾甚愛之」白居易《答客問杭州》「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上應下呼」:「素練抹林雲氣薄,明珠穿草露華新。」把兩個句子顛倒過來,「先呼後應」「行雲流水」:杜甫《勝王亭子二首》「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雲間。」「顛倒錯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會造成比較突兀的感覺。「言倒理順」:唐 方干「未明先見海底日,良久遠雞方報晨。古樹含風長帶雨,寒岩四月始知春。」「議論語」:劉敞《蟬》「屈宋悲秋苦,夷齊卧隱高。」「直抒句」:杜甫《題鄭縣亭子》「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並兩句為一句」:「屢將心上事,相與夢中論。」「蕭蕭千里馬,個個五花文。」三種句子,自然句,容易句,苦求句。自然句---命題屬意,如有神助,歸於自然。容易句---命題率意,遂成一章,歸於容易也。苦求句---命題用意,求之不得,歸於苦求也。

字法:不能用今典;不能用俚語;詩有六對----正名對;同類對;連珠;雙生對;疊韻對;雙擬對;詩有五忌----格弱;字俗;才浮;理短;意雜;五理-----美;刺;規;箴;誨刺:杜荀鶴《山中寡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規:裴說《中秋月》「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箴: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雲合,佳人期不來。」(佳人喻賢人)誨:戴叔倫《早行寄朱山人放》「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

推薦閱讀:

十首禪意詩詞,紅塵修行,禪意人生
歷代名人的絕筆詩詞八首欣賞
曲高和寡的詩詞大會為何收視爆棚?
竹韻清幽-格律詩詞281期
【翰林詩詞第109期】格律詩詞:榮華富貴皆身外,唯有痴情你我知。

TAG:寫作 | 詩詞 | 舊體詩 | 筆記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