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1曲老師微課全記錄

?好的融合要從家庭做起

如果要做好融合,只改變孩子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努力去改變孩子身處的環境。我認為小的時候就應該注重基本的生活禮儀及原則,有禮儀去和別人相處,學習在團體中等待及遵守規則。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在家庭中學習是非常重要且基本的。今年暑假我設計了六個營隊活動,包含台灣及大陸地區,都是注重自然情境及隨機教學的營隊。不要只是說教,說教式的訓練對孩子的幫助是比較小的。要透過自然情境及隨機教學的方式去介入,當可以教學的時機出現了,我們就要把握這個時機去做引導。

?

曲老師如何在真實生活中實踐隨機教學

這個大孩子正在上中學,我和孩子相處快一年的時間,孩子的父母告訴我孩子吃飯的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拚命夾,不管別人要不要吃,其實在家裡父母都有一直提醒他,但效果都不顯著。每次見面,我都有把這件事情當作基本的目標與要求。這不是坐在教室裡練習,而是真實生活中的用餐情境去做練習。孩子參加完海南五天四夜的營隊,結束後大家一起用餐,飯桌上他仍然沒有顧慮到其他在用餐的人,我不斷的提醒他,到後來孩子不太開心,覺得我影響到他吃飯了。這個孩子在提醒下,可以稍微控制自己夾菜的速度及關注別人還需不需要吃,但最後還是會控制不住把他最愛的烤乳豬夾光了。飯後我和孩子討論用餐禮儀的事情,告訴他這是基本的禮儀與尊重,你應該等待及要求自己。如果你出去外面和人相處時,得不到別人的好感,那你如何融合於社會?和孩子討論這些議題,並讓他知道為什麽要要求他,並表示我是來幫助他的。

?

在自然情境下的練習讓孩子爭取訓練自己的機會,學會等待與控制

過了兩周我們又見面了,再次有機會一起用餐,家長特地帶孩子來,希望再度利用自然情境讓他做練習。那次的用餐,這位孩子已經脫胎換骨,在場的家長都很驚訝,不斷稱讚他,我也很驚訝他在短短時間內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讓孩子從小就透過自然情境去不斷練習,透過真實生活經驗的累積,讓孩子具備將來在融合環境中所必須具備的態度及能力。

教養方式很多時候比特殊教育的議題更為重要

舉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聽,以我過去的經驗,孩子的表現顯露了家長的習慣及態度。在台灣我有帶一個二十幾歲的大孩子,他有典型的亞斯特質,但他的許多表現其實和他父親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父親很常搭飛機出差,那天地勤人員沒有注意到他是商務艙旅客讓他排隊等候,他當下非常憤怒,就用無禮的態度對待地勤人員。這位父親還跟孩子說,你可以跟老師說,爸爸付錢了,所以你必須用我喜歡的方式來安排活動,把事情做好,否則我就要找我爸來找你算帳。教養的問題,尤其是身教,真的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個孩子只要面對不如意,也會復製父親的作法,同樣用不禮貌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有一個家長跟我說,他很討厭孩子說滾這個字,但我發現媽媽才是最常說滾的人,雖然媽媽都是開玩笑的但是孩子並不知道,所以會在學校對老師及同學說。而當我提醒媽媽時,他覺得非常不可置信自己怎麽會這樣而不自知,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會自動化,會不知不覺表現出來並影響孩子。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傳遞許多價值觀給孩子。我經常提醒家長,我的新書中也有提到,我們要如何透過七個習慣走向正向教養的歷程,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親,大家都在學習。不怕犯錯,只怕自己不改過。

?

內在的動機比外在的動機更重要

不要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父母親,也不要怕自己現在或過去曾經犯錯,實事求是地去認識自己的孩子目前所具備的能力,不要讓標籤局限自己及孩子,我們要去解放自己的想像才能看到孩子的可能性。

?

家長重要的十個基本心態

第1點,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愛與全盤的接受是第一步

這是反人性的,你能接受孩子外表十歲,但心理年齡只有三歲嗎?

第2點,關心孩子的基礎能力是重要的

這個基礎的能力包含對事物的喜愛及對人的興趣,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顛覆了過去對天賦所描述的觀點。當我們對一件事產生喜愛,我們都有機會透過正向的教育或訓練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你應該改變孩子成為怎麽樣的狀態,讓他能在融合的環境適應的更好。

第3點,內在的動機比外在的動機更為重要

孩子今天尊重我,不是因為我是他的老師,而是他知道我是可以聽她說話的人。

第4點,尊重與對等讓我們與孩子產生真實的連結

我很喜歡把我和孩子的對話紀錄下來,這有助於讓大家知道我們該如何平等的和孩子說話,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是對等的。

第5點,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我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給孩子機會能夠自己選擇,讓他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我經常提醒小齡的家長,不要剝奪孩子自己決定的機會。因為很多大孩子,在生活中沒有自我決定的能力,這是很可惜的。

第6點,早期療育是相對值而非絕對值

不是孩子超過六歲就沒有進步的空間,很多家長在六歲前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課程,彷彿到了六歲還沒有效過就沒救了,這是不健康的心態。

第7點,大齡孩子只要用對方法,孩子仍然可以改變的。

家長看著我帶大孩子,發現前後不到半年孩子就有很大的變化,這改變了他過去的想法。

第8點,家庭的支持與氛圍會對孩子起關鍵的變化

某位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這種特質的孩子時,他有種滅頂的感覺,要怎麽開心起來呢?後來家長自己轉念,對孩子的成長帶著樂觀與正向的心理預期,他的孩子才能有這麽好的發展與變化。

第9點,具有AS特質的孩子內心有兩個世界

我們一般人只有一個世界,如果想要讓孩子來我們的世界,那我們要讓我們的世界是好玩的,這樣孩子才願意探索嘗試這個世界並做出努力。

第10點,功利心與比較心是家長無法真正認識自己孩子的障礙

追求世俗的成功很多時候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本質和天賦當我們在追求普世價值時是會消失的。如果我們依照傳統價值下,孩子幾歲就應該會甚麽、到了甚麽時間就要做甚麽,這觀念就會成為我們陪伴孩子的包袱。從孩子本身的能力與特質去考量,去調整環境,給予支持,才有可能幫助孩子在普通教育的融合環境中適應得更好。

以上十點和大家分享,希望給各位家長一些想法,進一步去反思及檢核自己的心態。方法和技術都是人想出來的,很多很基本很重要的就是心態,當心態正確了,我們在陪伴孩子時就不要患得患失,或者盲目追求。

在陪伴孩子實踐融合教育

一個面向是如何在學校有效的協助孩子融合在普通環境中。所謂的正向行為支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預防,一個是教導孩子好的行為替代掉不好的行為。努力去調整孩子的狀態之外,也思考要如何對環境產生實質的影響,讓孩子能夠在過程中有更好的資源及彈性適應。

有個孩子有一年的時間是離開學校的,跟同學有許多的衝突,都是對於同學語言,行為上的不理解造成。我會看到他對於同學的談話或互動有高度的好奇,但經常誤解別人的意思。還沒進入學校的時候,孩子經常在放學後來找我抱怨同學對他的不友善,當進入學校做觀察後,我發現這孩子很多時候只是誤解了別人的意思。媽媽因緣際會下找到我,我們除了陪伴孩子做衝動控制、降低焦慮等訓練課程外,也走入孩子的學校,讓特教老師陪伴他適應學校生活。我們同時也提醒學校,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很常見的,提供給他支持是最重要的。

給譜系特質的孩子最棒的支持是「人」。如果旁邊有人能夠適時提醒,當成同學間的橋樑,他就能適應得更快。班主任也說,他看到孩子在有老師的陪伴下,對於班級的穩定度是有提升的。學校還了我們一間教室,讓老師能夠自行運用,讓孩子有喘息的空間。我非常感動,在和這所南京的中學合作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學校給的彈性及願意為我們的孩子所做的努力與調整。我想要公開表揚這所南京的中學非常的了不起,為我們的孩子做了不一樣的改變。

?暖星社區家長線上提問

問題一: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常常生氣就躺地上不起來的狀況,一天會發生數次這樣的情況,該怎麽改善孩子的這個情況

曲老師回應:

建議可以做詳細的觀察,包含發生的時間頻率,及那些課程會發生。之前帶過的孩子,也有相同的問題,他因為在某些課堂上無法吸收課堂內容,或是對於某些老師的言語比較敏感,所以在那些課堂上情緒特別不好,而出現干擾行為。出現這些干擾行為時,老師很常會讓孩子罰站,或擔心他再度影響課堂秩序而讓孩子到走廊罰站,但因為干擾行為隱藏的意義在於他對於課業上的學習無法吸收理解,老師這樣的行為是強化了孩子未來在課堂上繼續吵鬧的可能性,這讓只是讓不想聽課的孩子得到喘息的機會。我們要去了解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之前,是否是環境給了他甚麽刺激,或當下他發生了甚麽特別的感受或想法。每一個行為都有意義,我們要敏銳地找出理由。我建議媽媽做更深入的觀察,跟老師討論行為前後的變化。

問題二:孩子是可以遵守集體規範的,但是還是會用不適當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例如同學不小心碰到他,他就對人家吐痰。

曲老師回應:

就媽媽的描述,我認為孩子並不是因為想吸引注意而吐痰。

我們需要教孩子的是,當別人碰到你,你不舒服時,該用甚麽方式溝通,而不是吐痰。在台灣陪伴拒學的孩子時,有一些孩子跟學校有很大的衝突,而學校無法給予孩子太多支持的經驗。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觀念是,如果只站在公平或不公平這個觀點來看待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其實是無解的難題。

問題三:同理心要怎麽訓練?

曲老師回應:

這是一個非常好且重要的問題。同理心和同情心不一樣,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感受別人的感受,明白別人的想法。我常用在孩子對我做了甚麽樣的事情,是缺乏同理心的時候,在安全允許的情況下我也會對他做一樣的事。比如孩子笑我妳這個光頭,我也會笑他你這個矮子,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我曾經帶一個孩子和他的大學同學去峇里島畢業旅行,因為他小學到高中都沒有辦法參加畢旅,老師不敢帶他參加。旅途中孩子的相機不見了,他很慌張地找了一整晚沒有睡,後來他焦慮地推卸責任的說是曲老師幫我保管的吧,你要賠我!但事實上我並沒有幫孩子保管相機。我安定他的情緒,請孩子再找找,最後發現相機就在包包最底層。我還是很不開心,我認為怎麽可以長這麽大了還不懂負責任,碰到事情就推卸責任?剛好出國時媽媽請我幫她保管護照,所以我當晚就和孩子說,你的護照不見了。一定是你自己弄丟了!這個孩子非常錯愕,因為護照明明就是我幫她保管的,但我硬是說一定是你自己弄丟的。孩子非常焦慮,翻箱倒櫃的找,但是他也知道找不到了。第二天孩子還是很焦慮他回不了台灣,我這時才告訴他我後來找到了。這個經驗對孩子是很重要的經驗,這就是同理心的訓練。我後來和孩子做反思總結時,孩子就說他知道以後東西找不到時,要學著自己負責任,而不是推卸怪別人。

問題四:他的孩子在學校希望與他人互動,但是都是用拉人打人的動作,擔心這樣會讓別人討厭他,他會越來越自閉

曲老師回應:

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麽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我們可以去關注他甚麽時間點會有這個行為以及頻率,在過程中每個人站的位置是怎樣的,有沒有辦法在孩子出現拉人動作時就先預防?另外也要教孩子好的行為,要如何與人互動?喊名字、輕輕拍人等等。

問題五:有家長問要選機構還是幼兒園?還是自己帶呢?

曲老師回應:

我認為所有的機構都無法取代父母親,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父母是最重要的陪伴者。至於選擇,還是要看孩子本身的需求及家長的期待。機構和幼兒園的優點是分擔家長在訓練孩子時的壓力,形式或方式恰當的話,能夠刺激孩子的人際發展,和老師有好的交流也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推薦閱讀:

噶瑪巴·法王記錄電影《乘願再來九百年》在線觀看
【圖】膽大心細 編輯教你行車記錄儀如何布線
神秘的瑞海曾被曝安全隱患:去年9月檢查記錄已難尋
與一感情煩惱極重的女網友聊天記錄
異地戀,真的是憋不住,聊天記錄都害臊的沒法看了!

TAG:記錄 | 微課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