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千年古鎮系列——智人遺居 人文東都

智人遺居 人文東都  新泰市東都鎮  往明之前湖間隔,東渡曰僧西渡寺。  往來行者謠傳都,遂得今日曰東都。  ——題詞:梟遙子  東都鎮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東都三官廟曾有"明曰東渡僧西渡寺"的文字記載。明代以前,東都、西都之間曾有湖水相隔,來往需乘渡船,改稱東渡、西渡。明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前屬新泰縣婁德鄉(南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屬新縣上保南鄉,民國3年(1914年),設東都保,民國十年(1921年)設東都鎮,1941年9月為泰寧縣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區東都鄉,1945年10月為新泰縣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區都東鄉,1950年初為新泰縣大區東都鄉,1959年11月隸屬於新汶市,1962年4月為新汶市東都人民公社,1984年2月為新泰市新汶辦事處東都鎮,1985年12月撤鄉並處時原新泰市劉社辦事處欒庄鄉併入東都鎮。  東都是一座歷史古鎮,屬古戰爭兵家爭奪的重地,唐宋時期的古戰場,齊國右丞相鮑叔牙故居,烏珠台古人牙化石發現現場。

  位於泰山南麓新泰市烏珠台村南丘陵山區鳳凰山與玉皇山之間的溝壑中。  同時發現的還有馬、牛、豬、鹿、虎、披毛犀等哺乳動物的牙齒化石。其中馬屬僅有零星的牙齒,未見馬剌,大小與野驢齒相似;豬齒從典型的丘形結構看,與野豬齒相近;虎牙與周口店第一地點及河南安陽發現的虎牙標本接近。  王屋山因"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它以主峰天壇為中心,

  王屋山前有華蓋峰,後有五斗峰,左有日精峰,右有月華峰,這一峰突起、群山簇擁之勢,大有"惟我獨尊"的王者風範。王屋山綠樹掩映,清溪環流,雲霧繚繞,亦真亦幻,各種宮觀廟宇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真乃人間仙境,為道家修身養性的最佳場所,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道境極地"。二是從修道者的層次講。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源自黃帝和老子的學說,所以又稱"黃老之學"。早在戰國及漢初的道家學派,就以黃帝和老子同為道家創始人。據唐代《天壇王屋山勝跡記》載:軒轅黃帝於元年正月甲子在王屋山設壇祭天,統一華夏,三年後的八月十五日又在王屋山重會西王母,他欣賞了天女宋妙英的仙歌仙舞,品嘗了西王母賜給的瓊漿玉液,這時的軒轅黃帝已經功成名就,十分羨慕和嚮往天上的神仙生活,於是就在王屋山建立上訪院,拜廣成子為師,最後得道成仙。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各路神仙、四方善士皆雲集王屋山,這裡的總仙宮便成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被奉為道教鼻祖的太上老君李耳,也曾在王屋山修道煉丹,現在天壇頂尚存"老子煉丹池"。其他還有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廣成子、浮丘公、周靈王太子王子晉、曾引發黃巾起義的《太平經》的作者于吉、王羲之的書法老師、南嶽夫人魏華存、東晉道教理論家、丹藥學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等,都曾修道於王屋山。唐代道教宗師司馬承禎,曾被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召見,唐玄宗尊其為"全國道教首座",並命其在王屋山建廟而居。後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馬承禎為師入王屋山修道,陸續相繼建成了紫微宮、陽台宮、清虛宮、總仙宮、十方院、靈都觀等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從而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唐代著名的《道藏·上清天宮地府經》,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正式列為"天下第一洞天"。  圖覽東都

  東都段柴汶河濕地

  東都農業生態

  烏珠台村文物保護碑

  烏珠台智人牙化石發掘地

  玉皇山


推薦閱讀:

兒童節到了,我卻想送給辛勤的家長們一個故事
秦漢鮮:有人想要獲得整個春天的盛景,結果卻被一朵花埋葬
四大書院之嵩陽書院:理學發源 人文薈萃
你最自戀的時候自戀到什麼程度?
屈原投江有什麼意義?

TAG:人文 | 古鎮 | 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