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 | 中傳簡答題: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的特點。

你來答,我們改!

每日一練,

公益修改,

幫助大家找答題角度,

理清答題思路,

找到答題信心。

成功在於點滴積累!

7月24日真題: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的特點。

題目來源:中傳2017年簡答題

真題解析

答案一來自@幻月XXX)

輿論監督是指藉助新聞媒介的傳播優勢,以公開的方式反映公眾對某一社會現象、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所形成的比較一致的意見,實際上它是代表公眾的意志對社會現實作出強有力的主動回應。 也可簡言之為: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即為輿論監督。(第一段給出定義,精簡到位,非常不錯。)

互聯網在改變者人們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時,其影響也滲透到了新聞傳播領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當前的媒介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媒介形態的不斷更迭也使得輿論監督有了新的特點。(概念介紹完之後,用一兩句話過度到題目想要解決的問題上,即新媒體環境下...非常不錯)

(一)監督的範圍擴大

大眾傳播時代,輿論監督主要是通過專業的新聞機構來實現,普通公眾很少有接近自己發聲的渠道,如今技術的飛速發展,進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輿論監督的範圍擴大了,所有公民只要擁有一定的設備和網路,便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言論,通過網路來實現輿論監督。(這一點沒有完全講清楚,輿論監督的範圍擴大,但是在解釋部分說的是每個公民有設備和網路就可監督,應該改成輿論監督的主體範圍擴大,可能會更好)

(二)輿論監督的更具有及時性

新媒體的最大特點之一便是時效性的大大增強,現在的新聞更加追求實時性,輿論監督在新媒體環境下,時效性大大增強,打破了以往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互聯網技術使得輿論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得到快速地傳播,從而輿論監督的時效性大大增強。

(三)互動性的增強有利於監督的效果

互動性也是新媒體的顯著特點之一,大眾傳播時代,人們多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來進行信息的接受,但反饋的渠道卻很少,大多為單向傳播,現在受眾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設備,通過網路及時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對某一事件的評價,時效性的增強有利於互動性的實現,互動性增強,起輿論監督的效果也有了改善。

(四)當今輿論更具有殺傷力

傳播範圍的擴大、時效性和互動性的增強,使得當下的輿論監督更加具有殺傷力,許多政府官員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互聯網時代下的輿論監督使得當下的傳播範圍擴大,影響力增強,其輿論監督的效果也更加具有殺傷力,其尖銳性也加大了監督的震懾力。(這一段可以不寫成第四點,而是作為一個總階段,效果會更好)

學姐點評:

答案整體字數有點多,應該是答案的段落直接複製粘貼的,建議自己寫出來有利於訓練寫作思維,另外觀點需要再提煉精簡,段首一句核心觀點句,後文稍加一兩句話解釋即可。其次邏輯需要加強,機器人新聞對新聞生產影響,包括兩方面,積極與消極,考生時而說好時而說不好,可以集中闡釋好,集中闡述不好。

出題院校:中國傳媒大學

答案二來自@SHEXXX)

一、概述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舊媒體」而言的,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通過各種當今先進的傳播媒介,進行傳遞信息和提供服務的新的傳播形態。(這句話可以不用,新媒體環境下的XXX,重點在XXX,而新媒體環境在之後的所有論述中都會涉及到,所以前面無需太多贅言。)而輿論監督是指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介經常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並有針對性、有傾向性地反映公眾的意見和要求。在新媒體環境下,對輿論監督影響最大的是互聯網,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產生的各種社交平台,如各種社交網站、微博,微信等。(小編雖然明白你寫這句話的意思,但是這句話真的寫得不怎麼樣,邏輯闡釋都不順暢,其實很簡單,可以就事論事,寫成:在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呈現了新的特點,具體如下:。簡單明了,直接過渡,效果會比啰嗦很長但不知所云強很多。考試的時候,講不清楚的話,沒必要的話盡量不要寫,會拉低答案檔次。)

二、特點

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呈現出以下特徵:

(1)監督範圍廣泛性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受其技術手段及制度的限制,「把關人」地位的顯著優勢,難以做到新聞報道的廣泛性,因而只有重大的、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的事件才能進入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領域。而在新媒體時代,由於網路信息的海量性以及開放性,任何人都能在諸如微博、貼吧、微信公眾號平台等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和接收信息,所以輿論監督的客體更加廣泛。(這一點和第一個答案一樣,範圍更廣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監督主體更廣,技術使然;二是監督領域更廣,以前媒體報道的或者身邊的才能監督,現在哪怕國外發生的事,也能在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中迅速發酵,輿論監督時時跟進。)

(2)監督方式時效性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傳受雙方發布的信息得以即時傳播,增強了輿論監督的時效性。首先,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事件的發生得以迅速傳播,其次,由於公眾具有主動性,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件以及話題,信息反饋及時,互聯網便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具有共同關注點和興趣偏好的廣大網民,為形成輿論創造了條件,輿論發酵時間得以縮短,因而輿論監督更具時效性。

(3)意見表達豐富性

在互聯網環境下,網路匿名性的特徵使得網民在發表評論和意見時能暢所欲言,因而意見表達豐富多樣,網路輿論充分體現民意。

(4)新舊媒體合作,輿論監督更具影響力

在新媒體時代,輿論監督的主力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不少事件先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後,傳統媒體才予以報道,而傳統媒體再次報道後,事件又繼續發酵。此時的傳統媒體輿論監督優勢並未由於新媒體的崛起而消失,相反,新舊媒體以互補的作用力共同推動輿論力量的興起,進而增強輿論監督的影響力。(這點非常不錯)

三、面臨的挑戰

從傳統媒體時代發展到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環境給輿論監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具體表現在:

(1)網路暴力。由於網路的匿名性以及利用發表言論的低成本,低風險優勢,部分網民會發表大量非理性言論,進而形成對他人的輿論攻擊,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2)媒介審判。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在司法報道中,參雜了過多媒體意見,形成某種輿論壓力,從而(容易)干擾了司法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注意措辭。輿論監督會不會導致司法不公,關鍵在於度,輿論監督得恰如其分,如於歡案可以促進司法公正,這對於目前我國司法體制有待改善的情況下,很有必要。一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輿論監督非常有必要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從傳統媒體時代發展到新媒體時代,輿論監督呈現出其明顯優勢之外也顯現出不足與缺陷,如何克服從而使其正面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是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的問題。

學姐點評:

內容方面分三部分,一概述二闡述輿論監督特點三簡述輿論監督存在問題,總體上答案內容到位,可以拿到基本分。

但是作為考研的答案,可能在語言銜接方面還需要多多改進。俗話說,考場上的簡答題和論述題要當做一篇小論文來寫,既然是寫文章,那麼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詞語銜接就非常重要了。好比砌一棟房子,基本房屋架子出來了,還需要裝修、裝飾,否則房子就不好看。

另外簡答題字數為600-800,這個答案可以再精簡一下就好了。

答案三(來自@224XX)

輿論監督是指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以公開的方式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反映公眾對某一社會現象、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所形成的比較一致的意見。在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呈現出更多的特點,形式更加多樣。(定義加過渡句,處理得很好。)

首先,實行輿論監督的主體擴大,更多聲音能被聽到。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網上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在傳統媒體為主流的時代是很難做到的。過去,只有新聞媒體能夠參與輿論監督,通過記者了解民情民意,意見較為單一;如今網民不必通過傳統媒體,可以通過網路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找到更多相似觀點的人,擴大輿論聲勢,實行輿論監督。(主體)

其次,輿論監督的渠道增加。新媒體為公眾直接向主管部門表達意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許多政府部門、機關單位等開通了微博和微信公眾平台,公眾可以隨時隨地反映情況。除此之外,新聞媒體也通過新媒體平台收集意見,以便更全面地反映輿情。自媒體的迅速發展和新興草根意見領袖的崛起,使輿論加速發酵,短時間內便形成合力。(渠道)

第三,輿論監督環節簡化。新媒體平台的運用使上傳下達的過程加快,省去繁瑣過程,輿論監督的效果實時可以看到。如北京市公安局對於微博上引起的輿論事件,多次通過官方微博賬號「平安北京」發布權威通報,反饋及時,並達到了一定效果。(環節)

第四,輿論監督的合理性和正當性難以控制,網路暴力時有發生。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快,內容多,而發布信息的主體也魚龍混雜,對於信息的監管難度加大。因此「反轉新聞」層出不窮,形成合力但並非正當的輿論不利於合法監督,甚至對當事人造成網路暴力。(消極作用)

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的力量在增強,這種監督的權利賦予每個人,但也同樣要注意防止濫用。利用好新媒體帶來的優勢,依法依規理性發表意見,使輿論監督服務於更多人。(總結)

學姐點評:

這個答案是三個答案中最好的,在上考場答題如果能把這道簡答題答到這個水準,是非常不錯的。字數方面控制得非常好,700+,不多不少。結構為總-分-總,每個段落也是總-分格式,邏輯清晰。答案主體內容比較完整,論述有理有據。如果再加一兩點消極的特點答案就非常完美了。


推薦閱讀:

中國畫的時代精神從邱漢橋山水中傳來
聊聊半夏的儀式感和廣院這三年
夢中傳奇
在擀麵杖中傳承

TAG:環境 | 媒體 | 新媒體 | 輿論 | 答題 | 中傳 | 輿論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