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未來誰主沉浮?

  麥克盧漢有一句警語,「如其運轉,則以過時。」特斯拉,聆風,MIrai,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昭示著傳統汽車獨霸汽車市場的場景已經時日無多了。能源枯竭,環境危機,一系列口號在問題逐漸嚴峻的時候,終於得到正視。所有人都開始承認,汽車行業的未來屬於新能源汽車。然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誰才是最終答案?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PHEV)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插電混合動力汽車。2014年,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秦輕鬆摘得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也證明了PHEV的巨大發展潛力。PHEV在未來擁有很多優勢。首先最直觀的就是,沒有如同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任何一個車主都不想在開車的時候對著剩餘電量發愁。手機經常沒電已經足夠讓人心煩了,如果汽車也時不時沒電,那麼每天還怎麼愉快玩耍。插電混動汽車,採用比純電動汽車更小的電池組,來保證城市通勤的需要,同時還配備的內燃機則保證了長途旅行的可能,並減少了電池用光的焦慮。同時,插電混動由於電池組小,相應的對充電速度要求也低,這樣就特別適合利用現有的充電設施充電,推廣起來比較容易。【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

  插電混動的核心技術與常規混合動力相似,所以傳統汽車企業都願意發展,而且風險較小,市場比較容易接受。在國內,插電混動是可以享受到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對與消費者和生產商,都是一件利好的消息。不過,國內的汽車廠商一窩蜂的扎堆生產插電混動汽車,明顯有套取補貼之嫌。另一方面,國內不少城市的限購政策,都給插電混動汽車留有一定優惠空間。比如,深圳市於2014年12月29日18時起,對全市小汽車實行限牌政策,暫定每年總指標10萬輛,其中2萬個指標單獨針對電動汽車。但是,剛剛過去的2014年,深圳市新增機動車55萬輛,缺口有多大,搖號和競爭有多慘烈,可想而知。很可能,消費者通過買插電混動汽車減少競爭壓力,日常生活中又通過燃油行駛,這樣逼出來的插電虛假繁榮,真的好嗎?

純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特斯拉是2014年汽車行業名符其實的頭條王,街頭巷尾,隨便找個人,都能說道幾句。不過真正代表電動汽車發展實力的還是日產聆風(leaf)。從上市到現在,聆風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0萬輛,而且還在飛速發展。不過,純電動汽車在國內的發展應該算是叫好不叫座,聆風的國內版,啟辰晨風銷量也是非常一般。歸根到底,還是純電動汽車的三大瓶頸問題。售價高,里程短,充電難。不過,儘管如此,政府為了推廣純電動汽車也是蠻拼的。免搖號,不限行,給補貼,合稱電動汽車大禮包。其背後的深意是,希望中國車企可以繞開內燃機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這兩座技術大山,在電動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

  如今,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國內的電動汽車市場正上演著「冰與火之歌」。城市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明顯有點辜負政策的優惠,純電動汽車是站在風口的豬沒錯,不過這豬趕著才走也是挺讓人著急的。而爹不疼娘不管的鄉村電動車卻生機勃勃,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其實,稍加管理,農村電動車的規模推廣很可能反向來促進純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良性互動,也就是筆者曾說過的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電動車的未來最終還是取決於電池續航能力和充電基站建設。一旦取得突破,未來能有多美好!藍天掛白雲,喧囂化寧靜,清風過街道。畫面太美,不敢想。

氫燃料電池汽車(Fuel Cell Vehicle)

  氫燃料電池汽車以前屬於名符其實的未來車型,不過最近豐田把這個夢想變為現實。2015年1月15日,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商豐田宣布,首輛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正式上市。與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僅清潔,而且分量輕、加氣快速。如一輛車蓄時里程400公里,僅需50千瓦的燃料電池堆,大約加5公斤的氫氣就可以,而同樣一輛純電動汽車跑400公里,所需鋰電池的重量大約為700公斤。最新推出的豐田首款氫燃料電池車Mirai,寓意「未來」,最大續航里程接近500公里,加滿燃料的時間僅為3分鐘,完全解決了目前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技術方面,氫能源汽車完全具有叫板甚至碾壓純電動車的優勢。

  不過,無論是相對於插電混動還是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都沒有先前的規模推廣優勢。大面積的推廣需要大範圍的配套設施建設輔助,而大範圍的配套設施建設又以大面積的推廣為前提。私人投資者很少會在未來技術路線不明確的情況下,貿然一擲千金。只有政府才能夠不計成本,迅速推動充電站,或加氫站的建設。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與日本安倍政府的氫能源社會不謀而合,也難怪首輛marai的車鑰匙會交給安倍。【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

  其實,歷史總是極其相似。關於汽車行業的未來技術路線之爭從未停息過。一百年前,汽車行業也曾群雄並起,百家爭鳴。蒸汽機汽車,內燃機汽車,電動汽車,那時也是三分天下。最終,內燃機汽車在技術進步方面搶先取得突破,最終贏得先機,獨佔市場。插電混合動力汽車(Plu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純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燃料電池汽車(Fuel Cell Vehicle),這幾種新能源汽車技術,到底哪一個會成為未來的主流,絕不是僅僅探求哪一個最適合汽車技術的問題。配套設施的建設,主要市場政府的政策,能源開發冶煉的技術,電網的發展速度,電池儲能技術,每一個環節都將影響新能源汽車的最終走向。無論未來新能源汽車是一家獨大還是三分天下,我們的汽車生活都將產生巨大變化。

來自:騰訊汽車,作者:梁鋒濤


  金屬加工微信由創刊於1950年的《金屬加工》雜誌(包括冷加工和熱加工兩個半月刊)和金屬加工在線(mw1950.com)共同運營。匯聚了新聞、技術、產品、市場等內容。金屬加工通過雜誌、數字媒體、活動與服務四位一體的全媒體服務平台,為行業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務和推廣服務。

推薦閱讀:

不缺「面子」缺「里子」的氫燃料汽車
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燃料快耗盡
燃料對發電機的重要性
為什麼沒有帶氧氣罐的汽車?
3分鐘充滿電/續航700公里 本田交付首輛氫動力燃料電池車

TAG:電動汽車 | 汽車 | 混合動力 | 未來 | 混合動力汽車 | 動力 | 燃料 | 電動 | 氫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