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貪小便宜的人都有哪些行為,如何跟喜歡佔便宜的人相處?

愛貪小便宜的人都有哪些行為,如何跟喜歡佔便宜的人相處?

來自專欄李海說事5 人贊了文章

文/李海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微信公眾號李海說事。

人是群居動物,具有社會屬性,人際交往是社會屬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達為一個雙向的交互過程,可以是經濟,可以是勞動,也可以是精神。這種交往除非是父母、子女等由基因帶來的血緣關係,本質都是相互協作,互助共贏,互相利用的。因此我們對被佔小便宜之所以有強烈反應,往往是潛意識認為自身為對方所付出的交互過程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或者認為對方沒有潛在利益的價值時的抱怨。對於這種現象,海叔認為,首先要區別對待,其次要調節心態,最後因人而異,方能有的放矢,優化自己的社會環境。

一、定義

廣義上的佔便宜,是指個人通過不平等的方式佔有或交換他人(組織)的勞動及有價物質的行為。

主要由以下三種方式體現。

1.經濟上利己。

2.機會上獨佔。

3.人格上扭曲。

二、判斷方式

先說第一種,經濟上利己。

如何判斷呢?海叔教你一招,看三個消費標準。一是本人支付、本人消費。觀察對象平時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都可以納入這個範疇。這一項主要是用作參照物,衡量其經濟水平;二是本人支付、他人消費。比如請客、請玩、送禮物等;三是他人支付、本人消費。觀察對象在被人請客、請玩等環節中的表現。通俗一點說,別人請客,把菜單給你,你來點菜。

通過海叔分析的大量案例來看,以吃飯為例,拿本人支付、本人消費為基準線,則在本人支付、他人消費過程中的中位數為基準線上浮30%左右。可以理解為正常朋友之間應該有的面子觀念。同一類餐館,平時中午我自己吃個30元的套餐就夠了,那咱倆一起吃,大多數人請客至少花費高於78元,低於這個值的,就是經濟利己者。他人支付、本人消費呢?中位數和基準線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對方請客,讓自己點菜時,不會點太貴的。高於這個值的,也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一要避免求人、升職、喬遷等特殊情況,二為了保證可靠性,儘可能取多次平均值。

第二種,機會上獨佔。

判斷方式,是否會利用信息不對稱性。比如,作為觀察對象潛在的競爭對手,在出現機會性競爭時,他是否會主動告知你。舉個例子說明,你們班有一個推優名額,在規定時間內,拿出相應的學術論文,可以在暑假交流到美國參加學術活動,你的條件與推選要求相當符合,但現在老師將信息只傳遞給了班長,班長知道你的情況,但他也想去,那麼他是否會把這個情況有時效性地告知你,給你公平競爭的機會?

這種類型的人相對隱蔽,家庭條件通常高於中位數,平時在經濟方面還往往比較大方,捨得吃虧,口碑相對不錯,迷惑性較強。

第三種,人格上扭曲。

這種基本就是我們說的社會巨嬰,絕大部分都是城市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寵愛,在人格和價值觀上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偏差。

判斷方式,重複性的、無實質性感謝的找你幫忙。他們往往會很有禮貌的請你幫自己帶個東西,拿個快遞,搭一段順風車。最開始你不會太過注意,但你會發現,從自己答應第一次以後,會面臨第二、第三次的請求,對方除了嘴裡的謝謝(甚至謝謝都不會說),毫無實質性的表達(比如請你吃飯,找機會給你帶禮物)。因為這些人自己從小當公主少爺,頤指氣使,從心底最深處就不會去注意他人感受。

三、應對策略

1.對於經濟利己者,毫不客氣的說,此類型涵蓋面不小,區別只是輕重程度而已。不過雖然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對於重度經濟利己主義者,也是社會非主流的。讀者可以拿海叔的消費標準進行參照,偏離越大的,非主流程度越重。對於偏離不大的人,可以放平心態,視自己的經濟能力正常交往,但要切記,你們之間的友誼有利益的因素存在。其實這種人相對可以接受,只是你需要對對方能給予的反饋和自己的經濟付出進行一個精確評估。

2.對於機會獨佔者,相當多的人反應最為激動,甚至事後很多人會咽不下這口氣,認為對手搶走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機會。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實際結論卻剛好相反,對方能佔據信息不對稱的高點,就說明了他比你在某些方面要更加強勢、他平時的人脈和資源要比你積累地更加豐富。哪怕他是因為長輩的原因,其權重值也是大於你的。真正讓你去公平競爭,你的希望也不見得就一定能高過對手。此類人在你自身有一定社會資源和地位(利用價值),且雙方沒有明顯競爭的環境下,是可以成為朋友的,假如大學裡真有一個官二代班長同學因此搶了你這樣的機會,你也大可忍下這口氣,笑著說一聲沒事,讓對方欠下你這個人情。假如今後畢業不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行業,還可以搭上一條人脈資源。如果已經工作,不巧又成為競爭對手,對於此,海叔只能送你四個字,謹言慎行。他們的需求目標主要是精神上的,你只需要付出一些肯定評價,就能夠獲得相對高附加值的反饋。此類人員的極致就是《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

3.對於人格扭曲者,此類巨嬰是現代社會獨有的產物,由於溺愛,從小喪失了部分情商和處事能力。價值觀已經異於常人,海叔說過,不要跟價值觀不同的人交朋友,崔永元跟馮小剛磨合一萬年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此類人如果沒有遇到重大事件改變自己性格的話,不可能在事業上有突出的發展,哪怕長輩有一定背景。對於他們,幾乎不可能通過交互過程,獲得或者說達到你所想要的反饋。四個字,敬而遠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種類型,可以有條件地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當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以上行為時,不建議繼續交往。

作為社會屬性里的權重部分,每個人、每一個行為都有可能虧,也有機會賺,但總的思路不變,那就是合作與共贏,如果已經被對方佔便宜,切記不要讓情緒帶領自己的行為,將時間線放長遠一點,因人因事分析利弊,以提升自身社會地位做決策,才是理性的。文/李海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微信公眾號李海說事。


推薦閱讀:

與人交往,是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成長動力 | 日課
你必須了解的交往的三個技巧!
教你與人交往
與人交往技巧
與人交往最忌這六點,你清楚嗎?

TAG:與人交往 | 朋友相處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