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仰的你,要怎麼在這個世界生存?

沒有信仰的你,要怎麼在這個世界生存?

當今社會下的青年,在物質充裕的情況下在某個時刻感到困惑,思考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當卻往往由於經歷、知識等各種原因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是無助的,迷茫的。

我們的時代

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之下,看似開放的互聯網環境開始變化,各種各樣的娛樂軟體

,你的生活作息,喜好與否以及你在互聯網上的所有行為,都會通過數據的收集,根據云計算,匹配出屬於你最佳的選擇呈到你眼前。也就是說網路比任何人更了解你,甚至包括你自己。於是你在大部分的時間選擇通過演算法推薦的數據去了解世界,因為這樣會使你感到放鬆,但是你也就漸漸離這個世界的核心越來越遠。

根據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人平均使用每天手機的時間為三小時,而在這三小時里除了聯繫以外,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平日里的短視頻,直播,網上購物,佔據了人們的日常。在這一部分的時間裡,人們真正有意義的時間被奪取,取而代之的是填充在時間之中的信息垃圾。

在舊時代,信息與知識牢牢掌握在權貴階層的手裡。而互聯網的出現,更多給予的是樂觀的態度。因為這打破了過去的壟斷權,信息共享使更多的人們獲得知識,了解時事,不在過著信息匱乏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有用的知識得以在網路中傳播,然而同時,越來越多的信息垃圾也混入其中。遺憾的是,人們對於信息的共享更多的是獲取一些快速讓大腦興奮或快樂的事物。可這些信息就好比垃圾食品,使短時間給予你快樂,可攝取多了就對身體無用,精神也一樣。互聯網過去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知識加以修改,用不同的文字表現或平台傳播到人們的手裡。給予人們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失去了對於知識獲取的耐心。

舒適區

這讓我想起《海上鋼琴師》的一幕,也許是為了到陸地上看看大海,又或去尋找他深愛的漁夫女兒,一輩子生活在輪船的主人公1900決定告別夥伴們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輪船。走下舷梯時突然停下來,向著大陸凝望了一會後,便返回輪船,從此再也不離開輪船。

後來,屬於1900的船即將炸毀,摯友邀請他上岸,與他描繪自己的美好願景,他將心中的想法告訴摯友。對於1900來說,他所理解的世界是這一艘他生活了一生的輪船,城市對他來說,是一架他無從下手的鋼琴,讓他永遠看不到盡頭的鋼琴。在輪船上,1900所接觸的一切,他都得心應手。

我們也是一樣,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了解世界的空間被壓縮成一艘艘輪船,我們在裡面舒心地彈奏屬於我們自己的樂譜,自認為這就是我們的世界。於是,慢慢的我們習慣了待在舒適區,待在自己的輪船,哪怕這艘船要給炸爛,我們都沒辦法離開它。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願大家都能成功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英雄主義。

推薦閱讀:

無神論者是否更易接受信仰自由和宗教寬容的觀點?
現在的基督教是如何對待日心說的?
什麼叫做真正的宗教自由?
論中國人的信仰

TAG:宗教 | 生存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