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應抱著什麼態度學習中國法制史?

應抱著什麼態度學習中國法制史?

6 人贊了文章

針對研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我進行了思考

1、為什麼我們會誤以為中國歷史不值得學?

因為我們以往的教育告訴我們,歷史是在發展的,現代生產力更加發達,思想更加先進,過去的制度都是中央集權、封建專制,是錯誤的,是在奴役人民。

如果我們抱著這樣的貶低的、看不起的態度去看歷史,那麼無疑是限制了自己的視野。過去的人有當時的問題,如果過去的人使用民主或者當代的政治體制,在所謂歷史學家看來是先進的,但那又能如何呢?上層建築不匹配經濟基礎,結果導致國破家亡,比如王莽當時就廢除了奴隸制,而且採取了很多當代才有的制度,終究也沒能改變歷史

2、我們應該拋棄什麼樣的歷史觀?

我們所學的歷史不是為了證明當代政治制度是多麼好、多麼優秀。我們在評價歷史上某個制度時,不應該割裂地把它和當代的制度相比較。制度被創造出來是為了更方便管理,而不是為了得到更加民主、更加先進這種虛名。

如果我們把每個朝代的法律看做是不同公司的管理制度話,我們就不會去指責為了過去的公司沒有採用當代的股票制、董事會制、財務制,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這個概念。我們所學的主要朝代都延續了幾百年,作為一個公司,它無疑是成功的,我們學習的是,為什麼這些公司能做到基業長青,而不是去批評現在的管理制度比過去的管理制度好了多少,這能比較嗎?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管理是一門關於實踐的學問,理論得再好做的不好,只能證明這個管理制度有問題。相反,理論不清楚但做的很好,不妨礙這個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制度,值得去更深研究。優秀的管理者都是務實者。

3、我們應該抱著什麼態度去學習?

(1)當時面臨的情況是什麼?

(2)如果當時我們被任命為宰相或者當了皇帝,我們應該如何採取措施管理整個國家?

(3)然後再看看我們可能採取的措施與當時精英採取的措施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的做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他們對人性的把握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4、過去的諸子百家,他們學的東西是什麼?

(1)歷史

他們拿到的無非就是記載皇帝怎麼做、臣子怎麼做的材料

如春秋

(2)過去國家的規章制度

如周禮

5、學法制史,更重要的是學什麼?

(1)學習知識,為了以後管理公司、國家打下基礎

我們現在能掌握的材料遠遠大於當時的蘇秦張儀,也就是說,蘇秦懸樑刺股讀的書,我們能夠看到、蘇秦找不到的書,我們也能看到。那麼我們身邊有哪個人可以去成為蘇秦嗎?

這涉及到對歷史的學習方法,不同的角度去學習能有不同的發現,歷史是寶庫。如果我們抱著自己未來能成為國家謀士的角度去學習,那麼我們就能從中看到很多管理技巧。如果我們沒有目的去學,那麼我們只能是記下這些東西。

也就是說,兩個人頭腦中同樣有這些信息,但是一個人有進行處理,並進行實踐,而一個人沒有進行處理,他只是複製了這些信息。前者可以說得到了知識,後者只留下了信息。

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才是兩個人的區別所在。

(2)重要的是學習法律的內容,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法律是這樣規定?為什麼法律是這樣的形式?

A 比如商鞅變法,我們應該學習的是,為什麼他要制定這些制度,而不是僅僅知道他制定了哪些制度

B比如遇到一些五刑,禮法問題,我們應該學習的是,為什麼要有五刑,為什麼要有肉刑?

(3)法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某件事發生時,法律人能找到這個問題怎麼規定,這不是法律人的核心競爭力。因為,80%的法律人,或者能通過司考法律人都能做到查找法條,查找案例,並作出相對準確的判決預測。那麼接下來,法律人的競爭力又在哪裡?

我覺得是在於對法律條文的學習理解上,明白背後的立法思想。我們應該從婚姻法的條文規定中理解國家對於婚姻制度的態度,看到背後是對夫妻哪一方的保護。我們應該從勞動法中知道,管理一個團隊時,應該給員工足夠多的關心。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了解法律背後的立法思想,並將這些立法思想用在以後的實踐和管理當中。這樣,通過學習法制史,我們就能知道,過去皇帝是用什麼思想、什麼方法管理群臣,而且為什麼能夠管理得很好

(4)我們學習法律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學習法律不是為了發生問題時能找到法律解決問題,這是律師的思維、法官的思維,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站在立法者的思維,即學習法律的目的是從過去的這些法律中得到管理的啟發。孔子就是這樣,從周禮中抽象出儒家思想,用道德來管理人民。蘇秦、商鞅也從過去的歷史、法律中學到了管理國家的方法。

立法者的思維就是在學習法制史不斷思考:如果我成為一個國家宰相或者皇帝,我應該如何管理國家?或者更接近生活地思考,如果我是一個班長、一個CEO,我應該如何管理這個身邊人?如果有一天給了我一群人可以讓我差遣,也給我所有的權力,我應該如何管理?


推薦閱讀: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通讀1
秋審、圓審、會審、熱審、三司會審、九卿會審都是什麼?——中國古代審判監督制度
以徐元慶案為出發點淺析唐代復仇案,兼論復仇案衍生的禮法衝突
法制史學習思路2
中國法制史概念理解1

TAG:中國法制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