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言之教——讀《道德經》有感

且思且行不言之教——讀《道德經》有感顧明遠 《 光明日報 》( 2013年10月16日 14 版)

夜來無事,翻讀歷代碑帖書法,偶得《趙文敏書道德經真跡》一冊(1940年文明書局版)。除欣賞趙孟頫的書法藝術外,對《道德經》里有一句話,由於職業的敏感而有所感。《道德經》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我想很切合現代教育理念。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為了不教」,與老子的說法基本一致。現代教育的一個特點,就是要從教轉到學。教育不是教師施教於受教育者,而是學習者自己學習、親身體悟。這也是《道德經》里一貫主張的自然哲學思想的一種教育觀點。《道德經》認為,一切事物發生髮展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教育就是遵循自然之規律,自由發展人的自然本性。

前不久,一位精通外語的老同志告訴我,我國文件中常用的「受教育者」這個詞,在國外早已不用了,通常是用「學習者」這個詞。這反映了對教育的理解和觀念。現代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不是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學習者自己學習、自己體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信念。

那麼,還要不要教師呢?教師的作用何在呢?教師當然是需要的,而且是教育過程中,特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是很重要、很關鍵、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經常說「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就是說明教師的重要性。教師重要並不等於教師要包攬學生一切學習。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啟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設計適合的學習方案,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道德經》里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三十七章)通常理解道家是無為之學,其實老子認為無為才有所為,為君者無為,老百姓才有所為。所以《道德經》里又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五十四章)這裡講的是為政之道,但引伸到教育上,也是這樣。教師的無為並不是說不為,而是為了讓學生有所為。教師表面上無為,其實是為了放開手讓學生有所為。如果教師事事都管著學生,學生是難以有為,也難以成長。

無為之治也可以用到教育管理上。教育只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的規律(即是道),教育局長應該放權給學校,局長的無為而讓校長有所為;校長要放手讓老師改革創新,校長的無為醞釀出老師的新鮮經驗。家庭教育也是這樣,父母事事都包辦代替,孩子的能力就難以發展。

我們現在的教育,層層管得太死了,所以要提倡老子的「不言之教」。

推薦閱讀:

以正常的道德標準來說,我們是否應該使用「支那人」的稱呼?
忠君是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嗎?
室友A考試作弊被抓登記時名字卻寫了室友B的名字,B該怎麼辦?
道德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佛陀為什麼要教我們感恩?一切不是我們修來的嗎?我好苦惱。?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