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界的行話有哪些

  古玩行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然要受地域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不同地域特色的行話。例如,我們逛上海城皇廟市場、南京夫子廟市場、北京潘家園市場時,各地通用的行話往往同中存異,有些用語差異還很大。這正是華夏文化的宏偉博大處。學習古玩行話,我們只要把握市場交易、暗語切口、鑒定賞玩等方面的常用行話,游弋古玩收藏市場也不至於「嗆水」了。那麼,古玩收藏界的行話有哪些呢?

  收藏歷史上,「骨董」這句行話,在唐朝時就通用了,後來演變成了「古董」,大約到清乾隆年間再演變成「古玩」,大概是取「古代文玩」的寓意。

  「古董」的意思是古代遺存珍奇異品之通稱。「古董」這句行話,社會上今天還在流行,但收藏界多使用「古玩」一句。你約好友說「逛『古玩』店」,或「逛『古董』店」,都沒有出錯,如果你說成「逛『骨董』店」,那就太掉牙了。

  相對「古玩」當今市場上又出現「今玩」或「現玩」、「新玩」三句行話。「今玩」、「現玩」、「新玩」說的是一個意思,均指當代製作的工藝品而言,說法不同,是南北東西地域上差異。

  「古玩」與「今玩」指的是兩個不同時期的收藏。愛好收藏「古玩」的藏家,稱「古玩家」,他專註的是收藏清朝以前的藏品,愛好「今玩」的藏家稱「今玩家」,他專註的是收藏民國之後的藏品。兩者的時間分界線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與建立民國後。

  古玩市場里同行之間的買賣行為行話稱「叫行」,有的地方也稱「叫市」,同行之間買賣的成交價,行話稱「叫行價」。古玩商人把一萬元叫作「一桶水」或「一足數」,把100元錢叫作「一元(塊)錢」,50元錢叫作「五毛(角)錢」。

  如果他對你開價說「三元(塊)五毛(角)錢」翻譯過來就是出售價350元。賣家收進一件賠錢貨或假貨,買家購進一件假貨或貴貨都可以叫「吃藥」,賣方把低價收進一件好貨或高價賣出一件低檔貨,叫「吃仙丹」。

  買家在市場上用低價或從內行人手中購到一件真貨叫「撿漏」,懂行人買了假貨叫「走眼」或「打眼」,被騙上當叫「交學費」。

  「開門」、「一眼貨」都是指特徵明顯的老貨;「到代」、「夠年份」是說看到的貨物系正宗的古器,是具有一定年代的老貨。

  把新貨做舊成偽貨叫「仿舊」,作舊做好的叫「高仿」,作舊做不好的叫「判眼」;清代包括清以前的仿舊為「舊仿」,現代人的仿舊為「新仿」。

  按古器形制尺寸規格或老字畫作品等做複製品叫「下蛋」。不論「新仿」、「老仿」對一切仿冒的贗品,行話統稱「新家生」。出諸名家或高手仿製的仿品,複製品無論「舊仿」、「新仿」,具有相當藝術水準的貨物,同樣有收藏價值。

  雖然是「開門」的「一眼貨」,由於製作粗劣沒有藝術美的「到代」貨物,除非要保存樣本資料使用,一般上手看懂就好,要堅決放棄。因為沒有多少收藏價值之故,收藏者推崇的是藏品的質量,而不是追求低檔次的數量,行話說「寧咬仙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

  出土的古玩文物稱「地貨」,新出土的「古玩」叫「生坑」,出土後的傳世古玩文物叫「熟坑」。從江河湖海底打撈出來的貨物稱「水貨」。無論「地貨」、「水貨」,尤其涉足「生坑」,一定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稍有不慎會給自己帶來太多的麻煩。

  古玩業里,行話把書畫說成「紙兒」、「片兒」或「紙頭」,把玉器說成「石頭」,把翡翠說成「綠頭」,把老翡翠說成「老種」,把新翡翠說成「新種」。

  有缺損的貨物如瓷件,口沿缺一角,行話叫「崩口」,器身發現有裂縫,行話叫「衝線」。

  作偽的陶瓷器、青銅器贗品表面因做舊而殘留顯現出來的色、澤、浮光,行話叫「火氣」,有的地方稱為「賊光」,對仿品和作偽手法很高,具有很大迷惑性使人受騙上當的做舊器物表面殘留下來的色、澤、光,行話稱「妖氣」。「火氣」是贗品上自身存在的表面浮光、新澤,有一定鑒識經驗的人,可以鑒別出來。 「妖氣」是做舊時,新貨表面上的浮光、新澤被人為偽裝深藏在背後,誘使過於自信的內行和功力不深厚的藏家「走眼」受騙。

  有的老貨如老紅木傢俱、竹木器、骨器、紫砂壺等表面會形成一層玻璃質感的包裹物,青銅器表層會形成一層黑漆似的包裹物,古玩行話把這種物象叫作 「包漿」,有的地方也稱作「皮殼」,「包漿」或「皮殼」是歲月記錄,在古器物表面的一種痕迹,人力是難以仿製作舊的,因此,「包漿」或「皮殼」成色是鑒定古玩的重要依據之一。

  古玩業里,把坐在店鋪里做生意的叫「坐座」。在南北市面上,又把做國內生意為主且經營項目主宗業務為工藝品類古玩商鋪,稱為「本庄」,把做外國人生意為主的同類商鋪稱為「洋庄」。把趕集市或臨時沿街找空地做流動生意的叫「設攤」、「擺攤」、「攤地皮」。

  在古玩市場上,如有人叫你去「冷攤」上走走,是指叫你到古玩市場中冷僻的地攤上去尋寶。圈內人士習慣把穿街走戶的遊走小商販稱為「跑筒子」或 「卷地皮」。把自己既不「坐座」也不「設攤」,而是利用賣買雙方需求貨物的信息做交易獲利的行為叫作「搬磚頭」,把背著莊上的貨去尋找下家出售獲利的經營行為稱為「掮做」,而把靠賣假器物,或商業上賣空買賣的欺詐行騙行為稱作「賣野人頭」,如有好友提醒你身邊的那個人是「賣野人頭」的,那你就要繃緊神經了。賣家把自己的進貨地點稱為「落家」,如賣方向你介紹一隻青瓷瓶說:「落家」在龍泉八都。意思是說,這件青瓷瓶我是原產地龍泉八都收進的,貨絕對「開門」。

  在古玩行里,無論莊上攤上,賣家手中的每一件器物都會編織成一個動聽的故事,誘惑你迷戀上他手中的古玩,是準備「撿漏」還是「吃藥」,全憑你自己的鑒識能力和控制能力了。

  在賣家面前,你對店主或攤主向你竭力推銷的器物有疑點或發現問題時,不要當店主的面說:「是贗品、假貨」,你應回說「看不好」,禮貌的把貨送還對方。古玩行業,不愧是一種文化領域裡特殊的行業,就連行話里,也滲透出文溫雅趣來。

推薦閱讀:

《話說鏢局》-- 鏢局行話
【廣告】和田玉行話詳解,這才是老手買到好玉的秘訣!
春典大全——江湖行話
易趣: 古玩收藏行話術語 ...
戶外驢行話毒蛇及其預防

TAG:男性 | 收藏 | 古玩 | 行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