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分鐘讀懂小米市值背後的「貓膩」和機會點

10分鐘讀懂小米市值背後的「貓膩」和機會點

來自專欄唐興通1 人贊了文章

利益往來說明:沒有買小米股票,短時間內也沒有計劃持有;最近2年沒有和小米有經濟項目往來,寫文章只是從旁觀者角度剖析小米市值及未來核心競爭力問題。

小米破發,我想從核心價值力角度看小米市值問題,為便於討論不妨約定幾個假設前提:

假設前提1:市值是變動的,不排除階段性的做局、經濟形勢、企業熱點話題炒作等眾多元素的影響,但我們關注的是:相對穩定的長期市值問題。

假設前提2:市值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基礎標準的;

假設前提3:小米市值不管是否被高估低估,不代表它就是一家糟糕的公司;

假設前提4:小米還想活6年+;

為用戶創造價值是小米活下去,也是其他企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股價市值是在創造價值的前提下,利益相關方對未來預期的一種看法和表達。

創造價值的關鍵是靠組織這個物種,它的核心競爭力來保證。也就是企業能夠活下去,在功能層面體現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執行層面表現為有沒有核心的競爭能力來保證能夠創造價值。

小米做起來,4把斧:

  1. 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窗口期,勢能強(需求急迫)、低端市場藍海;
  2. 社群營銷,炒作!有效抓住微博、QQ空間等平台的營銷紅利;
  3. 拼接技術元素,關注設計感、低成本、走規模的套路;
  4. 融資能力,講故事能力,資本的加持;

小米市值和核心競爭力問題:

一:講的故事與現實距離,有點大

小米的定位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體公司?資本市場拷問直接關係到小米的估值,也是最具爭議的點,說按硬體企業估值也就百億美元,如果能按亞馬遜這類企業市盈率估值,那將超過千億美元。從目前市場用錢來投票的結果來看,大家更多認為小米是家賣硬體組裝的公司給出估值。

招股書也顯示:小米營收由2015年668億元、2016年684億元,2017年的1146億元。其中,大部分收入只是來自智能手機銷售。智能手機部分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雷軍採訪時表示:「小米有點像蘋果,但更像亞馬遜,同時又有些谷歌的味道。」這是掌舵者心目中的「三不像」,暫時還搞不清楚。

二:紅米撐門面的日子能扛多久?

近幾年,小米的銷售業績中紅米佔比超過50%。2017年小米全年出貨量為9141萬台,紅米手機的出貨量超過7300萬台。低端品類佔比過高的小米,未來的發展是什麼?對外宣稱小米的黑科技,IOT,是不是只是個夢呢?

三:團隊給人「路跑跑」印象

這裡的團隊,包括投資方、創始團隊,以及利益的相關方。

小米董事會授予雷軍15億美元獎金,大約是100億人民幣的獎金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疑問。小米66%為新股(Primary Share),34%為舊股(Secondary Share),即原股東賣出。晨興資本賣出627,257,000股股份,晨興資本減持受爭議最大,套現超過100億港元。

給你的感覺是? 為什麼不將更多的錢用於技術的研發,用於未來的企業成長呢?是不是說創業團隊跑累了或者有懈怠的風氣蔓延呢?

林林總總行為給公眾感知印象,這樣的印象,也會讓大家對小米未來的發展存疑。存疑不同程度反應在股票價值評估上。

四:業績是不是真逆轉?

在2016年,可能是小米內部最痛苦、最黑暗的一年,銷量陷入谷底,市場地位被擠壓。雷軍在小米路演中說,小米走出低谷有三板斧,1,夯實基礎,打基本功;2,線上走到線下,打通新零售;3,全球鋪開。通過補課,小米迅速實現了脫離低谷,恢復高速成長。

那麼那麼不妨追問是:

1.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家企業展在谷底的時候能夠迅速的,短時間內的逆轉?

2.這樣的逆轉是真的科學性的增長,還是為了上市,採取相對短視的打激素的行為呢?

在遇到銷售危機後,小米團隊採取通過渠道和代理的分銷,加大市場的佔有額度和壓出貨量。2017年末,公司存貨餘額的增長遠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2017年銷售增長67%,但存貨增長了96%至於代理商手裡的庫存及實際銷售內幕,目前還不得而知。

雷軍心中的「惡夢」源於投資的凡客誠品在創始人承認銷售下降、市場疲軟後,媒體和用戶對其拋棄是毫不猶豫的。2016年的雷軍是急切逆轉認知,不惜一切代價,恐懼成為下一個凡客誠品的。

五: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核心競爭力,是這個轉型年代企業和組織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核心競爭力更多的是要面向未來,正如貝索斯所說,將組織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未來十年不變的方向上去。

通過鍛造核心競爭力能夠在未來為用戶及社會創造價值。

偉大的企業,不僅僅是在當下市場中能夠為用戶來創造價值,更多的是布局未來,可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

所有的這一切的前提是核心競爭力。

追問一下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是技術整合能力?

是它的設計能力?

還是研發能力?

可能,也許……..

一個企業就像一個物種一樣,它最後能不能活下去,不取決於當下的體重,當下的市值,更為重要的是有沒有面向未來環境競爭下的生存能力.

技術成為重要的稻草!

在這個技術跌宕和發展的年代,技術研發的缺乏將會錯失掉未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更多的是在淺顯應用層面整合,而在涉及核心技術,關鍵資源的獲得上都呈現戰略性的缺乏。小米核心技術儲備,嚴重不足且重視不夠。例如AI、晶元、區塊鏈等部分技術。

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3月,小米研發費用分別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和11.04億元,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2.26%、3.07%、2.75%和3.21%。這個比例不僅低於美的、格力等硬體企業,與百度、阿里巴巴等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不能有效的理解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被表面的現象、短時的勝利沖昏頭腦的大有人在,沒有看到流行背後實質性的東西。、

例如拼多多,對外宣稱社交電商新平台。我看到的拼多多本質就是一家網路營銷(社群營銷)公司而已,營銷花費佔整個運營費用的80%以上,可想而知談何售後服務、產品選擇等保證。

拼多多的錢被用來進行市場工作,並沒有去關注源源不斷為用戶能夠創造價值。所以我對拼多多的未來存疑。

結語:小米的市值是否會繼續走低?拼多多能活多久?唯品會困境能解套不?盒馬鮮生的困局等熱門議題。如果放在時間的長河來看,只有那些不忘初心,持續不斷面向未來構建核心能力的組織,才值得我們推崇和尊敬。

未來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但是,構建一個物種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不變的追求!

做個小小調研:你認為小米股價中期來說是跌,還是漲?你的觀點是


推薦閱讀:

FXBTG金融集團:默克爾警告-貿易戰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大華銀行本周市場指南-2018.01.29
上證指跌到1000點會怎麼樣?
如何看待從信用社改制過來的農商行今後的發展?
mmm金融騙局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TAG:貓膩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