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人民日報的挑戰,對灤平縣政府的反駁

對人民日報的挑戰,對灤平縣政府的反駁

45 人贊了文章

(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出,這裡不是人民日報評論區,並不會篩選您的回復)

語言問題一般被認為最無爭議,離現實利益的各種糾紛最遠。是這本來最無爭議的地方,現在發生了一些爭議,本來最沒有現實利益糾紛的地方,出現了政府為了增加旅遊收入和地方軟實力的虛假宣傳行為。

刻著「中國普通話之鄉———中國灤平」的石碑

2018年2月6日,一篇來自中國青年網的文章稱新中國成立後,河北承德市灤平縣不僅成為是普通話語音的採集地,而且為我國普通話提供了語言(語音)標本,文章中一幅圖片中的一塊石碑更是赫然刻著「中國普通話之鄉—————中國灤平」的十一個大字①。次日人民網進行了轉載,推動了此項歷史的「發明」。②

要知道中國青年網和人民網分別隸屬於中共共青團和人民日報、這樣的行為就是官方的造謠。

時間早在2013年,一篇標題為「承德灤平小村莊老太太普通話水平震懾記者」的文章在民間資訊網發表,先後在網路上轉載。灤平縣政協副主席王國中在文中稱1953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後兩次來到該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採集,這位官員對記者說道「客氣點兒,我們灤平是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地,要是不客氣點兒說,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採集的語音來最後定的標準。」③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2015年曾報道過標題為《走進「普通話之鄉」灤平》的文章,顯然這標題也具有誤導性。④

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5日報道題為《灤平人咋沒地方口音》的文章⑤亦稱「灤平縣普通話之鄉」。

毫無疑問,這些文章都在瘋狂的製造一個謠言「中國普通話之鄉———中國灤平」。

偌大的國家從什麼開始連自己說的話的來源都說不清了呢?事實真是以上媒體所說的如此嗎?普通話真的發源於灤平?這當然是謠言。我們知道普通話定義是: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 《現代漢語》第三頁(增訂五版)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這本書目前的地位是漢語言專業現代漢語課程主流教科書)

定義前部分「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是由中國科學院哲學部,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在1955年主持召開的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所決定的⑥;「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是次年國務院以行政法規《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的法律形式增添規定的。定義後部分是對定義前部分的補充和完善。

上述決議、法律顯然沒有提及灤平縣。作者先後查閱了其他各類文獻,沒有任何證據說明灤平縣是普通話之鄉的說法。

以下是四個證據:

語言學家曹先擢在《說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論文中介紹說自從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首次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新國音」《國音常用辭彙》以來,建國後的主要工作是異讀詞審音工作,解決語言內部語音的分歧問題。事實上正證實了,普通話從民國時期的「新國音」開始就與灤平縣毫無關係。

語言學家王均著《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該書第從159頁到163頁也詳細介紹了建國後的異讀詞審音工作,審音工作中採用的是北京語音,即北京話。此書詳細記錄文字改革的歷史沿革,顯然書中並沒有記載在灤平縣採集過語音作為普通話的標準這種荒唐的說法。

1955年10月19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教育部長張奚若所作報告《大力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回顧歷史文件,顯然標題就已經粉碎謠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社論《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亦稱北京語音。「漢民族的口頭語言,在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一方面漢語的方言紛歧,地方的差異性很大,另一方面漢民族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民族共同語。這種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①檔案君| 你會講「普通話」,但這些故事你可能不知道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②你會講「普通話」,但這些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社會--人民網

③承德灤平小村莊老太太普通話水平震懾記者 河北電視台-今日資訊頻道

④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⑤灤平人咋沒地方口音--社會--人民網

⑥《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決議》被收錄於《語文學習》期刊. 1956年、第一期、第4頁.


推薦閱讀:

普通話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
普通話聲母辨音: zh ch sh與z c s
普通話是胡語嗎?
二輪專題複習學案:識記普通話字音

TAG: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