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不能「只開藥不諮詢」

患者在醫院就診得不到有效心理治療,而社會心理諮詢機構水平又良莠不齊,這一現實困境亟待解決。

  新修訂的《精神衛生法》中明確規定:「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然而,近日有媒體探訪了幾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發現醫生只是隨便談幾分鐘就直接給患者開藥,心理諮詢在門診中變得非常罕見。

  有業內心理醫生自曝稱,患者多,診費低,直接開藥方便划算,很多醫生更願意去社會上的心理診所做兼職。據了解,心理科醫生每天需要接待的患者數量多達80至100人,因此,留給每名患者的問診時間非常短暫,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即便是願意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醫生,每小時諮詢費為60元,真正拿到醫生手裡的錢就更少了。

  而社會機構里心理諮詢師的諮詢費為每小時300元至500元,高出醫院裡近十倍。根據媒體調查,部分醫院的心理科醫生會利用業餘時間到社會機構兼職做心理諮詢,一些業內有名氣的醫生的心理諮詢費可達每小時上千元。據報道,某大醫院的心理醫生在看了一名患者的病歷,詢問了病情後,建議該患者除了吃藥,還需進行心理疏導治療。而這名心理醫生給患者推薦的一家社會上的心理俱樂部,負責人就是其本人。

  心理醫生的上述做法,明顯違反了《精神衛生法》的規定。《精神衛生法》明確,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發現接受諮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應當建議其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就診。否則,將被處以警告,並處5000元至10000元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如造成嚴重後果,責令暫停半年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吊銷執業證書或營業執照。

  從1985年到2012年,我國首部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的法律——《精神衛生法》,可謂走了27年艱辛立法路。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從2013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精神衛生法》,並沒有起到對心理醫生的約束作用。對於這一點,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規範。

  此外,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也亟待規範化。我國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數量顯得異常龐大,統計數字表明,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已達1億,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精神病問題已佔中國健康問題的20%,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為10%。此外,世衛組織還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這一比例將增長至25%。

  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藥物治療能起到60%的作用,而心理疏導的作用可以佔到40%至50%,甚至更多。一般來講,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時間至少為1個小時,通常要3個小時左右,並且大多數患者需要多次疏導。然而,從媒體的調查情況來看,醫生們用在心理疏導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而與醫院的心理醫生「只開藥不諮詢」相對,最近幾年,我國心理諮詢行業發展非常迅猛,大批心理諮詢機構也湧現出來。然而,市場的紅火卻難掩心理諮詢師資良莠不齊的亂象,有媒體調查發現,培訓「速成」、課時「縮水」的情況並不鮮見。只需花幾千元,培訓20天,就可以考取資格證書上崗,穿上白大褂,聊上幾句就敢稱自己是心理諮詢師。而這樣的心理諮詢師一旦走向了工作崗位,不僅是對職業本身的褻瀆,更可能給諮詢者造成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傷害。

  據了解,美國的心理諮詢師不僅要求大學的專業背景,而且必須達到一定時限的實踐要求,另外,還要通過資格考試。而在澳大利亞,要成為心理醫生更是嚴格得可怕,所有心理醫生的職業認證都是由APS澳大利亞心理學協會進行的,要獲得這認證通常需要完成本科生4年研究生2年的學習才可以。而心理學本科生,只會選擇在全州高考排名當中前3.5%的學生,入讀之後更是會面對超高的淘汰率。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心理諮詢師從業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制定和實施心理諮詢師從業人員註冊登記和繼續教育制度,促進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心理諮詢從業人員在取得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或心理治療專業資格證書後,應在正規專業機構的心理諮詢部門實習一段時間,經考核合格後再執業。

南方日報
推薦閱讀:

不敢努力怎麼辦?
看圖好玩的心理學測試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玩梗?
不願意活著的人都是有病嗎?
為什麼每天早上起來悵然若失?

TAG:醫生 | 心理 | 諮詢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