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報 第568期 A1版:揚州特校師生首次「觸電」微電影

  特約記者 談雷 通訊員 蔣斯亮  

  隨著網路視頻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利用手機、數碼相機等多種方式拍攝視頻,「微電影」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近日,從「微影·我們」全國微電影頒獎典禮上傳來消息,由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出演的微電影《追日》獲得大賽創投獎第四名,這也是全國第一部反映盲孩子題材的微電影。  

  以盲女吳晶為創作原型  

  《追日》講述一個因病致盲的少女在家人和小夥伴們的關愛下,從迷茫彷徨中走出來,勇敢追求音樂夢想的故事。《追日》主人公的原型是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畢業生吳晶。吳晶的故事在揚州家喻戶曉,她7歲進入特校,師從該校著名音樂教師、揚州市音樂家協會特殊藝術分會常務副主席華桂明。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靠著背譜,慢慢學會了長笛、竹笛、單簧管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同時也在音樂中漸漸找到了自信與快樂。後來,吳晶成為南京外國語學校40多年來唯一接收的盲人學生,被哈佛、耶魯、斯坦福等6所世界著名高校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現在的吳晶,已成為瑞典長笛演奏家、瑞典盲人協會董事、瑞典文客文化交流公司音樂業務總監。  

  「這部微電影的劇本創作從去年3月就已啟動,幾易其稿,最先準備拍攝吳晶參加殘奧會的故事,最後確定了現在的主題。」吳晶的啟蒙老師華桂明也參加了拍攝。「我們國家關於殘疾人題材的影視作品太少了,當得知拍攝這部微電影時,我就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出演。」華桂明說。  

  特校盲生長笛手當主演  

  這部微電影沒有明星陣容,也沒有動畫特技,有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堅持。這樣的電影誰來演?執掌這部影片拍攝的是微電影界著名的導演李宇寧,拍攝之前,他在揚州特校「體驗生活」,華桂明給了他中肯的建議——展現盲人題材的影視作品,一定要盲人來演。「盲人有盲人的世界,明眼人扮演盲人總有那麼一點不自然。」華桂明的建議最終得到了導演的認可。於是,李宇寧導演就在盲生中物色主演。  

  最終,李宇寧看中了和吳晶一樣在樂隊里擔任長笛手的全盲學生徐曉紅。雖然沒有一點表演功底,但徐曉紅很快就進入到角色中。「故事講述的內容和我的成長經歷類似,我知道一個看不到世界的孩子,她的內心是怎樣的迷茫與掙扎。」徐曉紅動情地說。  

  20多名師生友情助演  

  「這次微電影選在吳晶的家鄉泰州拍攝。為了讓更多的盲孩子和他們的家庭走出陰霾,讓這部微電影影響他們,學校同意了我們赴泰州演出。」華桂明說,參加演出的有20多人,他們在微電影中有一段樂器表演和獨白,用盲孩子自己的方式鼓勵主人公走出因病致盲的陰影。「拍攝這部微電影是去年9月份,天氣很熱,雖然很辛苦,但孩子們很興奮。由於不是專業的演員,一個簡單的鏡頭,也要重複很多遍。」華桂明告訴記者,「但想到能給全國更多的盲孩子傳遞正能量,他們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始終勇敢面對。而孩子們在演出時的台詞要大聲喊出來,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激勵。」微電影製作完成後,孩子們都向華桂明要了電影拷貝,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孩子們的第一次『觸電』,不僅僅是演出,更是一次生動的教育。」

(觀看《追日》視頻,請關注本報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近15年來最好的30部怪獸電影
《閃靈》這部電影恐怖嗎?
《西遊伏妖篇》中哪些細節可以推斷出幾個妖怪之間的關係?
苦等5年,這部喪屍電影終於出了!
翁紅最好看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TAG:電影 | 教育 | 揚州 | 微電影 | 江蘇 | 觸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