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家的入門書 | 牛津通識讀本《生活中的心理學》

每個人看起來都很正常,除非你真正了解了TA。(又譯:每個人都是變態。)「生活中,我們常聽到幾個高頻句式:「××有強迫症。」「××有選擇困難症。」「×××是神經病。」「我有社交恐懼症。」」讀完今天的推送,你使用這些「專業」術語之前,可能會留心了。在心理學領域,它們用來描述「變態行為」。如何解釋變態(abnormal)?什麼是正常(normal)?我們可以聽聽牛津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怎麼說。在《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書中,吉莉恩·巴特勒和弗雷達·麥克馬納斯用一個章節,簡要介紹了何為「變態心理學」。變態行為對照表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障礙在幻覺或妄想中與現實脫離、思想和知覺的明顯失調、行為古怪等。焦慮障礙主要癥狀是焦慮,要麼是對某種特殊刺激的反應,如恐怖症;要麼是擴散性的焦慮,如一般化的焦慮。這類障礙往往會引起恐慌症的發作,即一系列焦慮癥狀的突然緊急發作。心境障礙偏離正常心境,從極度抑鬱到異常得意(躁狂症),或在兩者之間交替(躁狂抑鬱症)。軀體化障礙E身體上的癥狀,如疼痛或麻痹,但又找不到身體上的原因,似乎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兒子一參軍,母親的右胳膊便不能動了,但兒子休假回到家裡,她的胳膊就又好了。在這個類別中還有疑病症,也就是對健康的過度擔心以及疑病妄想,病人常常會有錯誤的信念,認為自己得了致命的疾病。進食障礙以進食行為的嚴重紊亂為特點的失常,如神經性的厭食和貪食。衝動控制障礙不能抵抗衝動、驅力或誘惑,如偷竊癖(不為個人獲取什麼,只受衝動支配的盜竊行為)和拔毛癖(為快樂或為舒緩緊張情緒而習慣性地拔下自己的毛髮)。人格障礙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它們是持續而固定的,會引起痛苦或損傷,而且不符合社會規範。例如,自戀型人格障礙就和誇大妄想相關,有此障礙的人需要讚賞但卻缺乏同情心;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特點是過分追求整齊有序、盡善盡美和控制。這些行為,你有過嗎?「心理學家說:未經培訓的人第一次讀對照表時,會懷疑他們有了其中的每一種障礙,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這張對照表來自美國精神病協會編的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四版,簡稱DSM-IV。(DSM於1952年推出第一版,初衷是跟隨科學和時代的進步不斷進行修改,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3年的第五版。《生活中的心理學家》書中使用第四版。)根據DSM-IV,為了達到診斷的標準,患者的癥狀必須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所列的具體癥狀必須引起他們很大的痛苦或功能上的不健全。給變態下定義變態心理學,研究心理官能紊亂及克服的方法,關注的是非典型的行為,即精神障礙和精神殘疾。變態行為的心理學定義強調行為的當前效用——如果這個行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妨礙你達到重要目標或妨礙你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那麼,這個行為就被看作是反常的,是需要治療的。給變態行為下定義的方法中,沒有一種是完全令人滿意的, 把各種定義綜合起來恐怕會更好一些。有一種方法把社會福利和心理健康綜合起來,認為下列特性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夠或不足以描述變態行為,但是,下列特性卻有助於指出什麼是變態:非理性和不能理解不可預測和失去控制個人的和社會的不適應性受苦不合常規違反道德標準和理想標準令其他看到該行為的人感到痛苦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靈活,但也隱含著缺點(它容忍了更大程度上的主觀性)。變態怎麼治療心理動力取向最早基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現在又被許多人擴展了。簡而言之, 這種取向認為變態行為來自本能性驅力之間的衝突,這些衝突會導致焦慮。防禦機制是用來處理焦慮的,它們可以用來避免或減輕焦慮,並保護人的自我。治療常常著眼於病人的早期生活經歷,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治療能揭示病人的潛意識動機,並解決原始的衝突。

弗洛伊德:「問題出在你媽媽身上。」人本主義心理療法人本主義取向認為,人的自我感覺在促進人的成長和幸福安樂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鼓勵自尊和自我接受。治療是一個增強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使病人能在「無條件積極關注」(治療師不但不會批評病人,還會給他們溫暖和同情)的氣氛中揭示出他們的問題。

譯:你選擇不了父母。但可以選擇治療師。打開心理學大門的小書在《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書中,變態心理學出現在第8章,標題是:「在出問題時,發生了什麼?」這個行文順序無疑說明合格的變態心理學家,必須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幫助別人修復心理損傷。在本書其他的章節中,兩位作者還介紹了大腦工作的方式、最新的心理學觀點,以及各種有趣的案例。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安東尼·克萊爾評價說:「這本小書簡約明晰而又不乏洞見。」作為一本心理學入門書,它做到了!目錄

1什麼是心理學?怎樣研究心理學?2什麼進入到我們的頭腦里?知覺3什麼留在我們的頭腦里?學習和記憶4我們如何利用頭腦里的東西?思維、推理和溝通5為什麼我們會做我們所做的事情?動機和情緒6有沒有固定的樣式?發展心理學7我們能不能把人分類?個體差異8在出問題時,發生了什麼?變態心理學9我們如何相互影響?社會心理學10心理學有什麼用?索引英文原文

「推薦「心理學速成課」視頻, 10分鐘幫你了解「強迫症與焦慮症」。看完之後,我們可能會慎用某些「專業術語」,因為它們背後是正在遭受真實痛苦的人。

閱讀《生活中的心理學》了解心理學基礎常識

書名:生活中的心理學叢書名:牛津通識讀本作者:[英國]吉莉恩·巴特勒,[英國]弗雷達·麥克馬納斯
推薦閱讀:

心理調節四招 讓你每天都開心
為什麼我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
怎樣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安全感?
挽回愛情方法 之 對方心理行為剖析及應對措施
對一個男生有好感,要不要主動去追?

TAG:心理學 | 生活 | 心理 | 心理學家 | 通識 | 牛津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