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的高冷 豈容你來觸摸?

vivo的高冷 豈容你來觸摸?

來自專欄獨孤依風1 人贊了文章

我們都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享受著這個空間里自嗨帶來的一次次虛幻與高潮。即使遭遇再大的非議,我們依然驕傲的抬起頭,挺起高冷的身軀,蔑視的從人群面前走過。因為,這個世界只有我做主,你們的一切,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讓你歡喜讓你憂。

vivo的高冷,來源於營銷的一次次塑造。它用大眾化的營銷策略,將自身的產品一次次推到那些小白用戶面前;它用所謂的潮流設計將美感傳遞給了整個國內智能手機行業,也帶給了追逐美感與眾不同的青少年們。它用所謂的物理升降式攝像頭「俘獲」了業界對它的創新贊同,也折服了那些內心急需渴望改變的燥燥不安的機友們。

但高成本的營銷,也讓vivo戴上了「高價低配」的市場綠帽。它從來都是特立獨行,而這也為它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小米、魅族的市場之路。憑藉於眾多線下門店的鋪設、高成本的大眾化營銷、產品的美感打造,vivo在國內的出貨量持續走高,目前穩定在前三左右。按理來說,vivo的這種商業模式是值得業界學習的,畢竟成績擺在那,但從我的角度來看,vivo在高冷前行的過程中或許充滿著多變因素。

首先,vivo NEX是一款智能手機,買來是用的 不是發獃盯著看的

還記得vivo前段時間推出的所謂黑科技新品vivo NEX嗎?其利用物理升降式攝像頭完美解決了屏幕頂部的前置攝像頭的物理障礙,增大了全面屏的屏佔比,引起業界熱議。有好多人評論或者寫稿子說道,vivo開創了國內智能手機從模仿到創新的先河,我不知道華為的粉絲們咋想的哈。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懶撒的創新,畢竟在物理形式上的創新很容易的。而且這種創新對於用戶體驗來說,基本上意義不大,畢竟誰閑著沒事等著它彈出來再拍照哈,這嚴重的阻礙了智能手機的真創新。

這不隨後就有媒體曝光用戶購買vivo NEX之後出現的各種問題了嗎?京東商城vivo NEX銷售頁面里的商品評價中,有用戶是這樣評價的:」前置攝像頭彈出就歪了,而且縫隙比較大,身上來的時候呢就是,左邊的縫隙比較大,降下去的呢,就是右邊的縫隙比較大,左右晃動特別明顯......」

一位名為@愛***生的用戶後續跟著吐槽道「可以看到裡面的膠水,現在全是灰,攝像頭也是歪的,右邊縫隙明顯偏大,還有底部也有少許縫隙,沒有左右兩邊貼合的好」。」

除了升降式攝像頭帶來的上面問題之外,vivo宣稱所謂的屏下指紋黑科技,也被用戶吐槽了。

比如在使用過程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識別速度過慢、識別體驗不佳(需要用力按壓才能識別解鎖)、識別率過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右手指紋解鎖一直不行,左手可以,但也有解鎖不成功;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指紋解鎖確實有點不靈;vivo NEX的指紋識別率僅有「一半左右」......

此外用戶反饋的問題還有「屏幕通話發聲技術不成熟,發聲音量低,生硬,渾濁,機械;屏幕發聲技術先進,但是效果一般,通話時整個手機都在震動,手都有點發麻,效果還是和傳統聽筒有一定距離,總覺得隔了一層什麼。」還有一點就是某拆機達人對vivo NEX進行了分拆,發現電機位置距離手機邊框很近,如果手機摔到地上尤其是邊框著地,那麼電動馬達有很大幾率發生故障,相機就沒法升降了。所以購買vivo NEX的小夥伴們在購買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再做決定。

其次,vivo的升降式攝像頭解決方案並不是其獨家 國內外早已存在

說到vivo的升降式前置攝像頭解決方案,許多人以為這個只有vivo獨享,其實不然。經常關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朋友或許都知道,小米在2015年就提交了彈出式相機專利申請,並於2017年12月授權公布。

在美國也有一個類似的專利。即為安卓之父、,Essential Phone創始人安迪·魯賓(Rubin)擁有。Rubin彈出式攝像頭的專利他們在2017年就已經獲得,並且還專門附帶了Google專利鏈接頁面。從頁面上查詢看到,美國專利(US9736383B2)頁面顯示,此項專利實際上是Essential於2016年5月首次提交的"使移動設備顯示面積最大化的方法"。設計和vivo NEX幾乎如出一轍,並且在2017年8月就獲得授權,目前正在進行後續專利的申請。

咱們再來看看vivo升降式攝像頭的專利申請時間,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其申請時間為2017年7月21日,目前還在審核階段......

由上可見,從升降式攝像頭專利申請日期先後順序排列的話,小米基本上算是第一個,安卓之父安迪·魯賓為第二個,vivo算是第三個。這時候就有人肯定問了,vivo申請的最晚,但人家基於這種解決方案上市的智能手機是最早的。其實我想說的是,並不是小米、魯賓所在的手機公司不會做,不能做,而是這兩家公司站在市場、用戶角度考慮的比較全面,反觀vivo就顯得比較激進了,這從前面用戶對這個解決方案帶來的負面評論就能看的出來。

再次,vivo的花式營銷與公關確實顯得比較LOW 希望多向友商學習下

但凡大型的娛樂平台上,vivo的廣告基本上都是如影隨形。依靠其僵硬的狂轟亂炸式的產品廣告詞,收穫了一大批年輕小白粉絲。這些粉絲追隨的不是性價比,而是所謂的虛偽潮流。當然,這些粉絲群體對於品牌的忠誠度還是比較可以的,只不過有點盲目隨從,缺乏理性思考。

比如在上個月初有網友使用一款名為Telegram的聊天軟體時,發現自己的NEX手機前置攝像頭竟然伸了出來,有人說這是該APP惡意調取前置攝像頭進行偷錄用戶視頻。於是,智能手機圈炸了,粉絲們狂熱了,各種追捧vivo NEX的公關文章及評論鋪天蓋地飛起來了。說vivo NEX堪稱用戶隱私保護神器,能夠實時監測各種APP的惡意行為。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絕望的,也是崩潰的,為啥國內有這麼多腦殘粉呢?難怪我國的足球搞不起來。

很簡單一個道理,反過來講,vivo的產品不止NEX這一款吧,只不過這個產品搭載了升降式攝像頭,發現了所謂的「盜取用戶隱私問題」。那其它沒有搭載升降式攝像頭的vivo產品,是不是也和粉絲們大力聲討競爭對手產品一樣存在著「挖掘用戶隱私問題」呢?

而且事後不管是技術大神,還是相關APP運營團隊,都對這個所謂的「盜取用戶隱私」做了詳細的技術說明。原理即在優化用戶體驗的背景下,平台與APP方的程序運行規則出現了問題,APP方面只是觸發了vivo NEX升降攝像頭的彈起,並不會開啟攝像頭,攝像頭也沒有做任何拍攝或採集行為,不會採集用戶任何隱私。

這個從QQ瀏覽器與百度輸入法雙方的對外聲明即可窺見一斑。QQ瀏覽器團隊解釋稱,為實現用戶對一些功能使用(如掃描二維碼),W3C規範有一個前端標準介面navigator.mediaDevices.enumerateDevices()可以遍歷媒體設備,獲取攝像頭參數以供後續使用,Android有兩套API來操作攝像頭,camera1和camera2,其中camera2不需要打開攝像頭就可以獲取攝像頭參數,而camera1需要調用Camera.Open()函數初始化,以獲取攝像頭句柄,然後通過攝像頭句柄獲取攝像頭參數(developer.android.com/r)。考慮到camera2在AR攝像頭等應用中在性能和兼容性上存在很多問題,手機QQ瀏覽器內核使用的是camera1介面,導致vivo NEX手機用戶體驗上會出現攝像頭「升降」動作。

此外,手機QQ瀏覽器團隊稱,這只是調用了相關的介面,並不會開啟攝像頭,攝像頭也沒有做任何拍攝或採集行為,不會採集用戶任何隱私。

百度表示這是由於在場景化語音以及語音面板使用場景中,輸入法做了語音麥克風預熱的優化,目的是為了加快語音的啟動速度,解決之前用戶反饋的語音識別丟字問題,而這樣的操作會讓vivo系統認為百度輸入法正在錄音,實際上並沒有錄音。

大力宣傳vivo NEX為用戶隱私保護神器,結果證明卻是一場空。這種碰瓷式的公關營銷策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NEX的產品進行了所謂的「黑科技功能」宣傳,短暫時間內收割了小白用戶,時間長了,正如前面所述,各種問題接連而來,到頭來損傷的還是自身品牌形象和公信力,建議多向友商學習下。

最後,賊喊捉賊的鬧劇不適合重演 vivo的公關一定要記住

我查閱了下vivo產品所屬的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在2017年與騰訊公司有過一次官司,其最後敗訴。案件主要內容為vivo依靠其底層系統,重複跳出風險提示頁面,誘導用戶取消從手機QQ瀏覽器下載的第三方軟體,轉而從vivo應用商店重新進行下載。這種涉嫌壟斷誤導用戶損害騰訊產品市場份額及形象的行為最終被法院要求停止並進行改正。

為了獲得市場捆綁利益,對用戶從第三方正規應用分發渠道上下載的軟體不斷進行負面渲染,除了降低市場公信力和用戶好感度之外,不知道還能有啥好處哈?

將升降攝像頭與用戶隱私關聯起來進行市場營銷炒作;利用底層系統涉嫌壟斷應用分發形式,誤導用戶。耍賣小聰明無異於賊喊捉賊,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早點收斂,即使排行國內前三,依然如履薄冰,隨時翻船。(文/獨孤依風,原創稿件,如若轉載,請保留出處。)


推薦閱讀:

作為VIVO NEX或OPPO FIND X用戶,你發現了哪些 App 會莫名其妙讓攝像頭升起?
OPPO Find X國內售價為4999元值得購買嗎?

TAG:OPPO | vivoNEX | vivo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