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賞析| 什麼才叫真正的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詞。不管是在什麼設計領域,仿若只要裝飾稍加繁複一些的就會有人以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這樣的名稱來加註。稍微懂一些設計歷史的人會告訴你,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Rococo)藝術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有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頹廢和瓦解的階段。洛可可藝術風格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裝潢、繪畫、文學、雕塑、音樂等藝術領域。

洛可可不等於巴洛克

洛可可(Rococo)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和義大利語Barocco(巴洛克)合併而來,Rocaille是一種混合貝殼與石塊的室內裝飾物,而Barocco(巴洛克)則是一種更早期的宏大而華麗的藝術風格,有人將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相較於前期的巴洛克與後期的新古典主義,洛可可反映出當時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此外,此派畫家受到當時外來文化的啟發,在創作中添加不少富有異國風情的元素。

洛可可傢具

洛可可傢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特點是把截為弧形發展到平面的拱形、圓角、斜棱和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不笨重。各個部分擺脫了歷來遵循的結構劃分而結合成裝飾生動的整體。呆板的欄杆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以及用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飾,如槭木、桃花心木、烏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終結,這種有史以來最華麗、最風行的傢具風格才告結束。

洛可可傢具以其不對稱的輕快纖細曲線著稱,以其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其凸曲線和彎腳作為主要造型基調,以研究中國漆為基礎,發展流行一種既有中國風又有歐洲獨自特點的塗飾技法。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莊嚴、豪華、宏偉的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則打破了藝術上的對稱、均衡、樸實的規律,在傢具、建築、室內等藝術的裝飾設計上,以複雜自由的波浪線條為主勢,室內裝飾以鑲嵌畫以及許多鏡子,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效果。

洛可可的發展

18世紀30年代,洛可可藝術在法國高速發展,並逐步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這種風格從建築裝潢擴展到傢具、油畫和雕塑領域。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風格複雜的形象和精細的圖紋,並逐步與大量其他的特徵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東方藝術和不對稱組合等等。

這種藝術形式隨後從法國蔓延到德國、西班牙等地區,並與當地的這種風格相融合,18世紀的英國將洛可可風格視為「法國品味」,較少使用在建築上,更多地運用在銀器和陶瓷上。當時由義大利移民的藝術家,如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為載體將洛可可風格帶入英國,愛爾蘭的法蘭契尼兄弟也做了同樣的嘗試。

隨著拿破崙在法國的崛起,洛可可逐漸被剔出法國。

特點

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築大約是指室內裝潢的藝術風格,洛可可建築風格以貝殼和巴洛克風格的趣味性的結合為主軸,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與路易十五

洛可可風格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路易十五登基後給宮廷藝術帶來了一些變化。前任國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後期,巴洛克設計風格逐漸被有著更多曲線和自然形象的較輕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藝術,即是大約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時開始的。

在攝政時期,宮廷生活不再局限於凡爾賽宮,藝術風格亦隨之而轉變,由皇宮逐漸滲入整個法國上層社會,洛可可纖細和輕快的設計風格被視為是伴隨著路易十五的統治過渡而來。

可以認為,這個時期的一個標誌是18世紀初歐洲瓷器使用的普及。之前人們一直是用笨重的銀制餐具飲食,用大塊的石頭創作巨大的雕塑,而此後則是用易碎的瓷器來做餐具,也製作小巧玲瓏的瓷塑像,從而反映了時期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

中國的裝飾風格在歐洲洛可可室內裝飾藝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國人從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瓷器以及桌椅櫥櫃等造型中吸取了靈感,牆面的曲線「也含有東方花鳥紋樣的生命氣息」。大自然中的貝殼同莨菪葉飾相纏繞形成渦形花紋,上面布滿了花朵,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曲面與曲線非常精緻優美。洛可可傢具則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這種藝術風格,充分反映了法國統治階級宮廷空虛與腐朽的享樂生活。同時,由於法國在歐洲的先進地位,使歐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種藝術風格,以致形成了18世紀中期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洛可可」式的藝術形式。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下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

岩棉保溫板

11.27非農周來襲下周一原油瀝青現貨白銀操作建議

搜狐網11-27額頭大怎麼辦


推薦閱讀:

詠史懷古詩大全賞析
宋詞鑒賞:朱敦儒名詞賞析
《黃鶴樓》賞析
宋詞鑒賞:蜀中妓名詞賞析
唐寅《一世歌》賞析

TAG:風格 | 案例 | 賞析 | 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