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西醫結合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國醫大師孫光榮在第二屆仲景論壇上講「中西醫結合,是我國在50年代在醫學領域的首創,要從兩種醫學認識上的結合,上升到結合的認識論,要從兩種醫學方法上的結合,上升到結合的方法論」。拜讀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李寧先著《中西醫學認識論》後,對中醫、西醫認識更加深刻,也勾起了對孫光榮國醫大師講話的思考:體悟到「天人合一」的認識論和「三分法」的方法論,更有助於學好和應用好傳統中醫。

中西醫結合的認識論

對中西醫學的認識,漸明漸晰。中醫認為生命是一個整體,通過調節生命運動,可以達到改變物質結構即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是從「道」上詮釋生命的。西醫是將現代科學對非生命物質的研究思維移植到醫學上來,希望通過研究物質結構改變來改變生命運動,西醫是解釋生命的「理」。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係也是「道」與「理」的關係。理可以成千上萬,而道是一。艾寧《在問中醫幾度秋涼》一書中指出,中西醫結合是主張「道」和「理」合。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只講「理」而不講「道」,或用「理」來要求「道」,那麼我們如何裁決「公理」和「婆理」?而理本來就有一時一地性,時過境遷時,這過時的理是留?還是不留?

對中西醫結合的認識,應從中醫所講的「道」上和西醫所述的「理」上進行結合,而不是現在中醫所示的具體技法上和西醫的術理結合。要用中國傳統醫藥學「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態醫學思想重構西方醫藥學,在中醫生態理論的指導下促進中西醫結合,在具體技法上可用現在中醫的理、法、方、葯或現代的西醫技術來對待或處理健康生命問題,具體到每一個生命個體,根據其具體情況選用適合其自身的中醫或西醫方法。「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態醫學思想這個大「道」,是真理,是不能改變的。

道德經講「返樸歸真」,西醫這個「理」最終還要歸到中醫這個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態醫學理論這個大「道」上去。西醫通過幾百年的發展,理論、方法完善,而中醫和傳統文化一樣,近百年來並未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由於不注重經典學習和教育,現在的很多中醫行為已離傳統太遠,現階段所謂的中醫技術也粉飾化了並沒有真實反映我們祖先所表示的自然生態醫學理論思想之道。究其原因,是我們數百年來忽視了在傳承道的基礎上應用技術的開發,過多的崇拜了西醫的技術,將淘到的西方技術,認為那就是寶貝,放棄了自己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給中醫自身一個發展修復的空間,挖掘傳統經典中的優秀部分,然後在繼承傳統優秀的部分的基礎上,去發展和創新。

我們現代很推崇醫療技術。古人:對醫不是從術這個層面來講的,「術只能盛極一時」;是從道這個層面來講的,「道則流傳千古」。古人是通天地之道,明生命之理,曉變化之術。今天,我們的醫學發展由原來的崇尚醫道變成了現在的片面追求醫術,不知是社會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反過來想,數百年來的西方科技革命,正好填補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原來重視道不重視術的缺陷,我們現在只需打通我們的智慧,選擇出適合我們的理、法、技、術,並充實、完善,靈活運用便是,也就是合二為一。哪能再去辯論西方的技術是否是中醫?只有吃中藥、針灸才是中醫?否則,因為吾輩的原因使中醫停滯不前或消亡,若干年後我們的後代不笑話我們才怪,說我們也太死心眼了吧。試想中醫發展過程中不也吸收了不少儒釋道的文化。相反,若西方醒悟過來,認為我們的中醫是真理、是大道,在這背景下他們吸收中醫具體技法,融合發展,又形成新的醫學體系,到那時我們中華民族還有何臉面面對世人,更別提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和實現中國夢了!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論

近百年來,我們習慣於「二分法」思維,也就以一種是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用是與非、對與錯、成與敗來評價事物或問題。近些年來發生的變化是,人們思想上從兩極走向了中介。今在「一分為二」的基礎上,再合二為一,就形成「三分法」思想。堅持「二分法」,豐富、發展和應用「三分法」解決現實問題,「三分法」是「二分法」的有益補充。「三分法」思維可化解工作中許多用「二分法」難以解決的難題,「三分法」是「中和」的哲學,也很符合當今社會現實。中西醫結合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本身就是「三分法」思維的空間。「三分法」思維可化解目前在中西醫結合認識問題上的誤區。來源於「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醫藥學自然生態醫學思想,是大「道」,是真理,是一。中醫這個「道一」,一生二,先生出了中醫的理法方葯;近百年又生出了西醫,也就是現在的西醫技術。而現在的西醫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中西醫結合是由偉人提出,原想通過結合創造出新的醫學理論體系,造福人類。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中西醫在理論上是無法結合的;理論雖不能結合,實踐卻可以整合或融合。樊代明院士提出中西醫整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在《醫學與哲學》雜誌發表「我國骨科發展應走中西醫整合之路「文章,提出中西醫整合治療骨折是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新模式,中西醫整合可更好地為骨傷病員服務。因此,現階段國家、社會應給中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適宜的發展環境,讓中醫沿著自己的軌道去發展。近代以來,中醫和我們的中國文化(其實中醫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部分)一樣,在我們的頭腦中印下了糟粕的印象。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地道中醫也會雨後春筍般地出來,並光彩奪目!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鬍剛教授認為,「中西醫學體系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已成為可能,創建「中國醫學「體系已初露倪端」。我們需明確的是,一定要在中醫自然生態醫學理論思想這個大背景下重構西方醫藥學,創建「中國醫學醫學體系」,不遠的將來,人類將迎來中國的世紀輝煌!

推薦閱讀:

認識低血糖,防患於未然
真替謝霆鋒臉紅,張柏芝兩個兒子都不認識謝賢
我們認識孟小冬嗎?(一)
帶你深入認識神秘星圖和宇宙魔方,每一位學易者不得不知的核心秘密
【科普貼】帶你認識7種常見健身補劑

TAG:方法 | 西醫 | 方法論 | 認識 | 中西醫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