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的技巧與風度

劉良華教授在演講

第一,嚴格控制陳述的內容和時間。

陳述時重點提示你所研究的問題、研究思路和主要觀點。答辯人應在規定的時間內陳述完畢,以便給評委的質疑或質詢留出足夠的時間。陳述結束後,要告訴評委「我的陳述完畢」。否則,評委可能會繼續等待你說下去。他們會誤以為你只是暫時的停頓。陳述完畢時,不要出現類似「我的陳述完畢,請各位老師提出善意的批評」的口誤。因為,這意味著你認為老師提出的意見可能屬於惡意的批評,或者,這意味著你禁止評委對你的研究提出比較尖銳的批評意見。

第二,陳述時注意說話的語氣和節奏。

盡量保持從容平靜的表情,清晰平和的語音語調,避免緊張、焦慮、氣喘吁吁。盡量採用對話式的語氣而不是社論式的宣傳語氣。表面看來,陳述的主要作用是讓評委知道你所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思路和主要觀點。實際上,答辯人的陳述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讓評委整體評估你的學術氣質。評委可能會藉此機會考察你在公眾面前的言談舉止。評委可能會關注你說話的語音、語調、站立的身體姿勢;也可能會關注你的衣著和你的長相,尤其會關注你的「精神長相」。這些因素連同你的選題、研究思路和論證方式一起構成你的學術氣質。

相比之下,評委可能並不關注你所陳述的具體內容,因為,他要麼在此之前已經閱讀了你提交的文本,要麼利用你陳述的這段寶貴的時間趕緊瀏覽你的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總之,評委可能更關注你「怎樣」陳述而不是你陳述了「什麼」。表面上,評委在傾聽你的陳述。實際上,評委可能會憑藉你的語音、語調、身體姿勢和精神氣質來對你的學術氣質做一次整體評估。

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你的陳述,也為了保持良好的言談舉止的形象,最好在正式的答辯之前先在私下進行一次或多次模擬的陳述。

第三,不要說「大話」,避免言過其實。

在陳述過程中,盡量不要說「以前沒有人研究這個問題」,更不可以說「本研究填補了有關……的空白」。類似「填補空白」或「以往沒有人……」的說法往往會激起評委的惡感。評委可能會在心裡斷言,原本已有大量的研究而不是「沒有」相關的研究,只是因為你淺薄無知或文獻搜索的視野太窄而導致你沒有找到相關的研究。因此,在陳述過程中,你可以說「有」哪些人、「有」哪些觀點,而斷言「無」或「沒有」什麼時則需要慎之又慎。謹記「說有易,說無難」的原則。比較合適的說法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關注……,這些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有意義的資源和基礎。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重點關注……」。

如果你想提出自己的「創新之處」,你可以說「本研究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自己的觀點」或「本研究結果發現……」而不必一定採用類似「本研究有以下幾個創新……」或「本論文的創新之處在於……」之類的說法。

第四,不要立刻回應評委的提問。

一般而言,主持人會提示,先由評委提問,等所有評委提問結束之後,答辯人再來整體回應。在回應評委提出的問題時,即便你感覺某個評委提出的問題是特別容易回答的,或者,你感覺自己可以在此時此地用一句話或三言兩語就可以立即「搞定」這個問題,你也要忍住不說,不要立刻回應(除非提問者要求你立即作出回應)。

立刻回應可能會出現兩個後果。第一個後果是,如果評委的提問確實不那麼恰當而你立刻「搞定」了這個問題,提問者會感到尷尬、羞愧。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評委偶爾會提出不那麼恰當的問題,這雖然讓人感到意外,但也可以理解。你要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任何他人,你不必期望任何評委的任何提問都是恰到好處的。立刻回應的第二個後果是,你沒有完整地傾聽評委的意見,評委後面還有話要說。甚至,評委並不需要你回答這個問題,他自己在後面可能會自己幫你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他並不是在提問或質疑,而是針對你的研究有感而發、自言自語。如果你急於作出回應,評委可能會感覺你沒有理解他的提問。或者,他可能會感覺你在阻止、搶奪他的話語權。

類似這樣的答辯主要不是自由的學術對話而是一種以質疑、批判為主的學術儀式。在這個時刻,你的主要責任是傾聽評委的意見並對評委的提問作出友善的回應而不是立足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與評委展開一場針鋒相對的對話。

第五,注意回應的順序。

如果評委提出的意見不多,你可以按照提問的順序逐一作出回應。在回應評委的提問時,可以採用類似這樣的說法:「某某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如果評委提出的意見較多或不止一個評委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問題,則可以採用類似這樣的說法:「感謝老師們為我的研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老師們主要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你感覺評委提出的有些問題比較複雜,你感覺自己很難作出清晰的解釋,則可以考慮先回應那些你自己感覺有把握的、能夠說清楚的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自己的回應有一個比較好的開端;也讓自己和評委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情。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不要讓任何評委感覺你遺漏、忽視了他的提問。如果某個評委發現你沒有回應他提出的問題,他可能會感到不愉快並由此而提出比較尖銳的追問。

第五,不要讓評委感到尷尬。

如果評委提出的質疑在你的文本中已經有所解釋或論證,你可以直接說你是如何解釋或論證這個問題的。但不要說,「這個問題我在第幾頁中有討論」。這樣的說法會讓評委感到難堪或難看。它意味著這個提問的評委沒有看或沒有看懂你提交的文本。與之類似,不要有類似「我覺得您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或「您誤解了我的意思」等等這樣的說法。

如果評委提出的問題與你的研究沒有太大的關係,你可以就事論事,直接針對評委的提問簡要地作出解釋。不要有類似這樣的說法:「這個問題與本研究的主題無關」,或者,「這個問題與本研究的主題無關,我申請不回答這個問題」。

第六,學會應對你無法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你無法回答的問題,你可以先肯定並感謝評委的提問,然後提出「將來的打算」作為彌補措施。可以考慮類似這樣的說法:「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對這個問題也有研究的興趣。但我目前對這個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我暫時還沒有形成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以後我會繼續關注這個問題,爭取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遇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你可以採用類似「這個提問很重要」的說法,但是,這樣的說法只適合「一次性消費」,不要重複兩次以上。如果你遇到了兩個以上無法回答的問題,你可以把這幾個問題一併提出來,然後一次性地說出你對這些提問的肯定、感謝以及「將來的打算」。

不要在答辯過程中頻繁地「表揚」評委,否則,評委可能會感覺你太俗氣或油腔滑調、不真誠。不要把世俗市儈的元素帶入學術。何況,你對這個評委的「表揚」意味著你對其他評委的「不屑」。這可能會讓其他評委感到不被承認。因此,你最好直接針對評委的提問作出學理上的回應,而不要對評委本人以及他的提問作出價值判斷。

第七,不要輕易動用導師的名義。

如果評委的提問與你的導師的意見不一致,盡量避免說「根據我的導師的建議,……」或「我的導師讓我……」。不要讓評委感覺你在動用導師的力量來壓制評委。那樣對你的導師和評委雙方都會構成傷害。

第八,保持不卑不亢的精神氣質。

在答辯過程中,盡量保持謙和、謙遜的語氣和姿態,避免說大話,不要顯得趾高氣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要討好評委或顯示出滿臉的奴才相。趾高氣揚只是令人不快,低聲下氣則令人不齒。理想的狀態是「不卑不亢」:謙虛而不謙卑,自信而不自負。也因此,你可以說「我的理解是……」;「我的思路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準確」,但盡量避免「我主張……」、「我特別贊成……」、「我極度相信……」等過於自我中心的說法;盡量避免採用「最重要」、「最著名」、「最清晰」等最高級(沒有迴旋餘地)的形式說話。

來源 |劉良華教授博客


推薦閱讀:

魏晉風度其實是名士們精神出了問題
降溫要風度 明星示範大衣穿搭
如何擺脫尷尬而又不失風度
做個有風度的老年人
欣賞,是一種修養和風度;遠遠的欣賞,更是一種人生的意境

TAG:風度 | 答辯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