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論之三十三:新的社會進程

認識論之三十三:新的社會進程

(2010-08-22 19:19:25)

哲學的品格在於它的思維坐標所確立的世界視野。

哲學以其所確立的思維坐標,給予事物種種總體的揭示,以哲學的洞察和概括,凝聚起新的認識材料,揭示新的發展進程和它的切入,在新的概念造就的切立中,賦予思想認識體系重大的變革和創立。

當代世界新的發展進程,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性的社會主義反思和變動,給予了傳統社會主義思想認識體系巨大的衝擊。同當代國際市場經濟發展的聯結和匯合,已使我們無法再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立鬥爭的傳統觀念來框架整個世界的進程、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各國社會的發展變動。

當人們的思想還拘泥於原有的思想認識體系而苦惱於「姓社姓資」的純潔性被破碎時,社會進取的實踐則開闢著自己的道路,內在地要求人們的思想認識體系走向新的社會進程,走向新的社會概念。任何時代,當原有的思想認識體系無法包容和回答新的社會歷史進程時,這個思想認識體系的革命就到來了。

思想認識體系的變革,就是要重新審視這個思想認識體系所賴以構造的「定點概念」的界限所在,以新的認識材料的凝聚和概括,揚棄舊的「定點概念」,給出新的「定點概念」,並以新的「定點概念」的運作和建構,造就新的思想認識體系,賦予人類新的認識和自由。

一切思想認識體系都由它們的「定點概念」構造。

例如,歐幾里德的幾何體系,就是以「平面空間」為設定,引出若干定點概念即公理,如: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任意線段能無限延伸成一條直線;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所有直角都全等;通過一個不在直線上的點,有且僅有一條不與該直線相交的直線,等,並由此而演繹建構了一個歐氏的哲學體系。

經典物理學以「絕對時空」為設定,由此取出物體、質量、引力、慣性、加速度等一系列概念抽象和建構,等等。

種種思想認識體系的「定點概念」來源於域定的觀察材料,具有它的域限的主客互為關係的共制性和相通性。

人們關於事物的一切的抽象和概括既不是純主觀的絕對,也不是純客觀的絕對,而是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域定截取。任何「定點概念」都是依據一定認識材料,所進行的主客互為關係的域定截取。每一個域定的截取都不知道會引起更深層次的,新的主客互為關係的域定截取的認識材料在哪裡或是什麼,因而也不知道自己的域定的界限在哪裡。正是這種自身域定界限的不知性,潛伏著「定點概念」在它的思想認識體系的構造中,超越它的域定界限而擴展為無限包容的絕對。

非歐幾何和相對論的創立表明,客觀世界的本來或自身方式遠遠地超出了「平面空間」和「絕對時空」的框架。新的認識材料聚合的抽象和概括所給出的「曲率空間」和「時空具有物理性質」的新的概念構造的定點,則給予了幾何學與經典物理學重大的變革。只有根據新的認識材料的聚合,從原有「定點概念」無限包容的絕對中解放出來,才能以新的「定點概念」的運作和構造,進行新的思想認識體系的建構,走向新的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觀念的和實踐的製作。

新的「定點概念」的思想認識體系建構,則以更大的包容,給出原有「定點概念」及其思想認識體系的適用範圍和界限所在。如現代物理學在更大的包容中,給予了原有經典物理學應有的適用範圍。當然,任何新的「定點概念」和它的思想認識體系建構,亦有著它們自身所隱含的適用範圍和域限所在。

傳統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認識體系,來自它的「定點概念」建構。社會主義原是工業社會初期,要求消除勞動者貧困和資本剝削的理性呼籲和運動。把社會主義的理性呼籲和運動提升為建立一種歷史必然演進的新的社會形態,並由此導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則隱含了一種主客互為的賦予。在傳統「社會主義社會」 的定點概念運作中,社會主義者建構了社會主義社會「定點概念」的主體框架:

1、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的私有制;

2、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計劃經濟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

3、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佔有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佔有;

4、社會主義社會的集體組織原則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權法則。

這樣的定點概念和框架建構,以其絕對必然的觀念支配,生成了傳統社會主義社會的各項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和觀念意識形態。它帶來了整個社會的財產均等和差別的消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集中和單一。然而,這樣的絕對必然,其實踐結果則在另一方面無可避免地造就了社會生活和經濟運作的單一和豐富多樣的消失。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不再是個性自由的加入和多樣性的創造,整個社會都必須服從一種自上而下的計劃的集權控制,人人按統一的規定而生活和思想,從而失去了人類文明最為本性的以個性自由發展為基礎的創造活力。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因個性創造和多樣性的失去,日趨僵化、落後和貧困,與當代世界市場經濟開放聚合的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和財富增長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改變國家經濟的僵化、落後和貧困,求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鄧小平以其巨大的思想和實踐的勇氣進行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使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極為深刻的重大變化。

改革開放的推進在中國產生了市場經濟和多元經濟成分;

引入了資本運作的國際貿易準則和先進發達國家的經濟運作方式;

實施了包括國家、民間、個體和外資在內的種種經濟成分參與的社會組合和權利要求;

激起了民生權利的主張和民主政治變革的要求。

種種個性開放的參與、競爭和選擇,人的個性自由的復甦和要求,給予了社會生活多樣性的創造活力和財富增長。「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分和對立,在實踐上日益模糊,社會發展的這種日益模糊和鄧小平告誡人們不要進行「姓社姓資」的無謂爭論,實質地表明了一種深刻轉變的新的社會進程的到來。

當今世界,工業社會的發展已從機械動力時代邁入了高科技時代。這種變動以更高的生產力和財富的增長:

一方面使勞動者的絕對貧困和困苦勞作得到了改變,產生和建立了對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

另一方面使所有制形態在世界範圍內,由單一型的私有制統治或單一型的公有制統治,變革為了國家、民間、個體和外資等多元混合方式的社會組合;

再一方面則以世界範圍的市場經濟聯結的資源配置,對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發生著難以抗拒的全球融會拉動。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的運作,日益進入了規範競爭的調控協調,其規模自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由一個國家自身的調控協調伸展向了超越國界的區域性的調控協調和全球性的調控協調,如歐洲共同體及歐元區的建立、東亞經濟聯盟的組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世界經貿組織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加入和貿易規則的談判、協調、遵守、承諾和裁決等等。

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鬥爭,用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用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和平演變」等等的傳統概念的運作和建構,已無法解釋越來越主導著當今世界開放聚合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聯結和各國的社會發展變動。

這樣,必然的指向是,要消除「姓社姓資」的疑難,就必須審視和給出傳統「社會主義社會」定點概念的界限所在,走向新的社會進程的概念運作。

社會主義從工業社會初期要求消除勞動者絕對貧困和資本剝削的社會呼籲和運動,提升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其主客互為關係的來源在於:

一方面,在人類步入農業工具文明至工業機器文明初期的數千年間,由於生產力的落後,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始終處於總體的物質貧困狀態。財產的私人佔有和統治在社會總體貧困的狀況下,產生著大多數人困苦勞作,少數人依靠經濟強力、公共職權和國家庇護,掠取更多財富的各個不同經濟時代的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而不同經濟時代的奴隸、土地、資本等生產資料和財富的佔有方式,以及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成為社會主義者劃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譴責私有製為萬惡之源,把社會主義社會作為消滅私有制和消滅一切階級對立的一個新的社會發展形態的歷史依據。

另一方面,在於傳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揭示。馬克思在他的《資本論》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由來,進而揭示了資本佔有和運作的內在矛盾,即:

1、財產的私人佔有和生產日益社會化的矛盾對立;

2、個體生產組織的計劃性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對立。

而經濟危機的發生和資本的剩餘價值性質所決定的無產者與資產者的兩大階級對立的激化,必然導致對資本統治的社會變革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由此,「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的確立和建構,有著它的實在指代的歷史真理。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然而,人類社會的實在是一個無限多樣的生成、切入和聯結。生產力發展所涌動的非連續性切變,自為地開闢著自己的道路,使原有的社會過程被新的社會進程所切變,當一個舊的過程為一個新的進程所切變時,原有的過程規律就會被新的進程規律所切變和更新,人們的思想認識體系也將為新的概念定點和運作所重構。

上世紀中葉以來,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標誌的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形成、切入和發展,在世界進程的主導層面上,帶來的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是:

1、人類生活的總體貧困狀況,正在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和致力於發展的國家中走向消失和得到改變;

2、資本的利潤運作,被勞動保護、分配調控、共同福利和公共設施的社會制度建立所限定;

3、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產生,中產階層日益擴大為社會主體和勞動者的有產化,使無產者和資產者的兩大社會階級對立走向了解體;

4、生產資料所有制日益由單一型的私有或公有的形態轉變為了國家的、民間的、私有的和外資的多元混合型組合形態;

5、市場經濟由無序競爭,進入了不同層面的規範競爭和調控協調,並由一個國家範圍伸展向了數國之間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調控協調;

6、儘管存在著各個國家不同的進程方式和利益的矛盾衝突及局部戰爭,世界性市場經濟的聯結,則以其不可抗拒的聚合給以各國社會經濟文化開放交融的強勁拉動;

7、民主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的世界性開放交融的新階段,並由此生成以民生權利和國際準則為認同的新的民主建構、人權要求、人文關懷、市場和社會的自治管理;

8、民族的歷史背景、心靈方式、文化習俗和地緣特點與世界進程的互動和聚合,形成著各國特色的多樣進程方式。

這一新的世界進程的切入和波及所到之處,一切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和傳統的「社會主義社會」都在被和將被這個新的世界進程的切入所改變和揚棄。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無限包容地用「姓社姓資」,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鬥爭」,用「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等概念運作,框架和凝固整個世界的進程和各國的發展變動,必然使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走向迷失和陷入謬誤。

新的社會進程的世界性切入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在更大的歷史層面上是由生產的財富創造力,以及這個能力對整個社會層面所提供的經濟支撐力所決定的。當人類社會生產的財富創造力雖然能夠達到和實現單體家庭的建立和生存,而對整個社會層面的經濟支撐則處於總體貧困狀況時,它必然導致各個時期對物質財富佔有的階級對立和鬥爭,帶來少數人的富有和絕大多數人的貧困,造就社會歷史發展的階級鬥爭的動力結構。

而當人類社會生產的財富創造力在整個社會層面上能夠改變社會總體貧困和提供公眾生活的基本經濟保障時,它就會使少數人富有和絕大多數人貧困的社會兩極對立因勞動保護、分配調控、社會公共福利的確立和增長,以及中產階層擴展為社會主體而得到改變。私有財產亦將不再是萬惡之源,而是生活和家庭富裕的求取。儘管由於資本運作的利潤求取存在,以及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物質財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斷生成、變更和湧入,人們的財富佔有會產生種種新的多元差別和個體差別,需要不斷地進行和強化社會公正、公平、公開的協調和均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社會調控體系和福利保障,但少數人佔有財富和絕大多數人絕對貧困的社會階級對立和鬥爭,則將最終地歸於消失,不再具有歷史發展的決定意義。

財富創造力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和文明形態,它在與往的歷史層面上生成兩大階級的社會對立和階級鬥爭的動力結構;而在新的歷史層面上則移去了兩大階級的社會對立和階級鬥爭的動力結構,生成了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多元利益協調和均衡的新的歷史發展動力結構。財富創造力所造就的社會經濟支撐力不同,產生和生成不同的社會歷史動力結構,更產生和生成了不同時代的人類社會文明形態。

傳統的資本剩餘價值在本質上是由一定社會關係和財富狀態所域定的概念抽象和實在指代,它不是自我絕對的。

隨著以高科技為標誌的現代工業社會的進展,單一型所有制統治為多元混合型所有制關係所取代;社會統籌、稅收調節、福利制度、慈善關懷、勞動保護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工資、股份、權證、住房、汽車等多元收入和財富擁有所造就的勞動者日益普遍的有產化;社會總體貧困狀況的改變和兩大階級社會對立的解體,資本的剩餘價值概念,因其所賴依生存的社會關係被切變,已越來越失去了它們的現實意義。任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觀念抽象和實在指代,一旦在歷史定義的主導層面上失去了它們在社會生活和社會建構中的主客相互關係的域定,它們就失去了適用價值和實踐功能,而應為新的社會政治經濟的觀念抽象和實在指代所取代。

此外,由於社會財富增長方式的變化,資本的利潤創造和增值,越來越表現為了投資、管理、科技、信息、金融、市場、用工等多種因素集成運作的概念抽象,而不再是對僱傭勞動掠奪的剩餘價值概念抽象。在多元混合投資、財富增長方式變化和利潤集成運作的新的社會經濟活動的綜合形態下,以資本和僱傭勞動為對立的剩餘價值概念已越來越無法界定而失去了它的現實的域定性和合理性。

傳統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以及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已經呈現了它們的域限界限,要求人們的思想認識體系轉向更為廣闊的新的社會進程。

傳統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及其思想認識體系,是建立在機器大工業和階級鬥爭能夠消滅階級,改變人類社會總體貧困,消除絕大多數人困苦勞作和少數人掠奪佔有財富的階級對立的理性判定和實踐運動上的。隨著傳統社會主義社會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在新的世界進程中的解體,「社會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定點概念,則將被新的世界進程的切入而雙雙揚棄,並為新的社會進程的概念切入和確立所更替。

新的社會進程以更大的歷史和現實的概括,包容與往和取向未來。

這個新的社會進程的切入和發展,既不受傳統的資本主義框束,也不受傳統的社會主義框束,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同」,而是一個新的世界進程,新的社會進程的切入對傳統資本主義和傳統社會主義的改變和取代。

這是一個新的全球性的社會進程,但它的實現方式不是全球單一的,而將是各國多樣的,有著種種不同方式的具體選項、作為、創立和切入。

與往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概念抽象和範疇劃分,將是適應對與往歷史的賦予和描述而歸入人類社會的發展史。

人類社會的歷史不是一個預置的必然決定,它有著種種可以預料和不可預料的新的社會進程的切入和取代。對新的社會進程和社會形態的概念抽象及其名稱,無疑需要經過長期的醞釀而達到共同的歷史知曉和約成,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進行理性的判斷和哲學的把握。

提出新的社會進程的哲學意義在於:

第一,使人類的思想認識體系,無論在東方和西方,仍至全球,在向一個更高層面的躍遷上,在走向新的社會進程的總體框架下,跳出各種過時觀念和意識形態的歷史局限,以更為廣闊的思想解放和尊重各國民族特色的進程方式,推動世界政治、經濟、文化開放交融的多樣化發展,建構新的未來;

第二,使中國的改革開放,揚棄「姓社姓資」的歷史絕對和羈絆,在引入新的世界進程和社會進程的哲學眼光和歷史判明中,進行新的歷史創造和自由作為。

推薦閱讀:

南方周末--公民參與和社會正義
低智商社會:教育缺失18
社會性別、族群與差異:婦女研究的新取向
有人要在飛機上開艙門怎麼辦?拿起平底鍋 砸暈他
文革時舊社會的妓女被逼遊街

TAG:社會 | 認識 | 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