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客輪沉沒:搜救隊10餘次欲進入船艙均失敗

217日,韓國總統朴槿惠慰問乘客家屬。

217日,一名乘客家屬在沉沒的客輪旁哭泣。新華社發

  17日,韓國客輪沉沒的搜救工作仍沒有太大進展。韓國西海警察廳廳長金守炫當天說,由於能見度低、水流湍急,搜救人員還沒能進入到船艙。

  他說,16日和17日,搜救人員十餘次嘗試進入船艙,但都以失敗告終。金守炫說,待氣象條件好轉,會向空中發射照明彈後連夜嘗試進入船艙。但如果氣象條件惡劣,水下搜救仍會遇到困難。

  17日,韓方共投入172艘輪船和592名潛水人員進行搜救。18日海上起重機到達事發海域後,將會立刻啟動打撈工作。

  截至當天,16日沉沒的「歲月」號已證實有11人遇難,179人獲救,285人下落不明。

  17日下午,中國駐光州總領館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確認,「歲月」號上載有兩名中國公民,一名姓李,一名姓韓。韓媒報道,這兩名中國人是一對情侶。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領事部官員介紹,16日沒有發現有中國公民在船上。後來,一名中國公民與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取得聯繫,稱他的妹妹和另外一名中國人在船上,下落不明。從沉沒客輪登船錄像的畫面里能夠發現這兩人,且該船搭載的車輛名單上也有兩人的車,但登船記錄上,卻沒有兩人的名字。

  經過再次核實,中國駐光州總領館確認,兩名中國公民在船上。

  韓媒報道,兩名中國公民是朝鮮族,分別為38歲的李某和37歲的韓某。韓某的表弟說,表姐來韓已有十幾年,與李某是戀愛關係,兩人此次是去濟州旅遊。

  此外,由於該船學生所屬學校所在地為中國人聚集區。中國駐韓大使館領事部官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排除還會有其他中國人上船。

  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追問1

  沉船內是否還能有生還者?

  截至發稿時,距離「歲月」號沉沒已過去一天半的時間。中國一名海上搜救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重要的是時間,越快越好。現在應該使用探測儀,探尋沉船上是否還有生命痕迹。」他說,「如果有的話,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打開一條生命通道。」

  17日,韓國潛水員多次試圖進入沉船內部,但都以失敗告終。此外,11.6攝氏度的水溫也令潛水員不能長期呆在水下。

  韓媒報道,目前人們把希望寄托在沉船「氣穴」上。有專家表示,由於客輪一部分還露在海面上,且「歲月」號船體較大,隔艙較多,因此理論上還會有充滿空氣的密閉「氣穴」存在,其中可能還有倖存者。上述海上搜救專家表示,當船翻扣沉沒時,會有一些艙室沒有完全進水。在應急搜救中,必須向船內注入氧氣。

  不過,即使有「氣穴」,由於事發海域的海水溫度很低,失蹤人員倖存可能性並不大。而且,乘客房間多在船上部。但「歲月」號下沉後極有可能是呈翻扣狀。這樣一來,乘客反而身處底部。這種情況下,獲救可能性很小。

  追問2

  為何多數乘客未能逃生?

  多數乘客未能逃生,韓國媒體質疑事發時的應急處理。

  在船隻開始傾斜進水時,船內廣播通知乘客「不要動」,這讓乘客很可能失去了最佳逃生時機。

  一名海上救援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歲月」號上的救援組織得不好。客船從出事到沉沒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如果組織得當,400多人在一個小時之內完全可以組織撤離。

  韓媒體報道,該客輪8點55分開始進水,乘客9時開始穿救生衣。進水約一個小時後的10點15分,船內廣播才通知做好跳海準備。」海難救助專家表示,乘客們浪費了一個小時寶貴時間。等要逃出時,船已進水,難以逃出。

  韓媒報道,當廣播通知大家棄船跳海的時候,船隻已傾斜90度,地面變成了牆壁,乘客走路都困難。且當船進水後,電路被切斷,艙內會漆黑一片,乘客很可能找不到出口。韓國潛水產業研究院院長鄭龍鉉也認為:「從下層船艙到甲板需要經過七八個階梯,身處下層的乘客尋找上甲板的路幾乎是不可能」。

  追問3

  船長先逃「該當何罪」?

  船長李俊錫和大多數船員在第一時間逃離,未引導乘客撤離,也成為失蹤者眾多的重要原因。

  韓國法律規定,船舶遇險時,船長有義務為保護人員、船舶和貨物竭盡全力;如果法院認定船長沒有為救助乘客和其他船員盡職盡責,可能判處船長至多5年監禁。目前,韓國警方正在調查他是否存在工作失誤。另外,李俊錫是二級航海師。按韓國法規,二級航海師可駕駛3000噸級以上短程客輪。但「歲月」號達6825噸級,李某的資格是否適合受到質疑。

  海上搜救專家表示,如果船體傾斜90度,再想逃離船體很難。船員們都受過培訓,可以逃走,但是一般人很難走出去。作為船長,應該對整個船隻負責,不能一走了之。

  也許與船員們爭相逃命有關,「歲月」號沉沒時,救生艇並未及時發揮作用。

  據韓國媒體報道,「歲月」號上載有60多艘15座的救生艇,但事故前後,這些救生艇一艘都沒有啟動。也有韓媒報道稱,船上25人座救生艇共46個,但僅有一個打開。

  采寫/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媽媽再見,我愛你!」

  絕望的學生們

  沉沒前發出告別簡訊

  媽媽,我怕沒機會說了,我愛你。」16日上午9時27分,當客輪已大幅度傾斜,海水也湧向船艙時,高二學生申永鎮在船上給媽媽張美子發送了這樣一條簡訊,但收到簡訊的母親不明就裡,回復說:「怎麼了……兒子,我也愛你。」

  20分鐘後,姐姐打來電話,母親才知道情況,也立時明白兒子信息的意思。淚流成河的母親馬上跑向學校。幸運的是,小申獲救了。

  船沉時刻,申永鎮的同學小金也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爸爸,船就要沉下去了。我穿著救生衣躺在床上。該怎麼辦?」父親說:「把行李都扔了,就算是根柱子也要緊緊地抱住。」「活著見。」最後傳來兒子哭泣的聲音,之後,電話中斷。

  男生小朴也給母親打電話:「船已傾斜一半,什麼也看不見。只能看到大海。我還沒穿上救生衣……」

  一名女學生用手機拍下客輪開始沉沒時的視頻和照片,發給母親。視頻中,一名學生高喊:「傾斜了!船進水了,水!」其他學生繼續說話,嘈雜聲一片。一名女學生拍下自己的樣子,並留下語音信息:「怎麼辦,媽媽再見,我愛你!」

  船下沉之前,還有學生反而發簡訊安慰家人。女學生小申說:「爸爸不要擔心。大家都穿著救生衣在一起。在船艙走廊里。」父親回復說:「船可能會沉,要到外面的欄杆處。盡量往外走。」小申又回復說:「不行,爸爸。現在沒法走,大家都在走廊里,船傾斜得很厲害。」(宗合)

  船員的不同選擇

  有人逃跑 有人犧牲

  韓國媒體質疑:客輪逐漸沉沒的2小時期間,船員們都在哪裡?

  《朝鮮日報》報道,雖然發生了如此悲慘的事件,但包括船長在內,應該對船隻負責到底的大部分船員卻在事故剛發生時便早早撤離。事發當時,客輪上有30多名船員,大部分因「離船及時」獲救。

  船長李俊錫是最先逃出的人之一。多數目擊者稱,李俊錫在發出求救信號後,很快逃離了失事客輪。獲救之後,這名船長也被警方拘押。調查發現,其只是一名頂班的代理船長。17日,在接受警方調查時,69歲的李俊錫把頭深深埋在連衣帽里,不敢面對媒體,「我對不起乘客和失蹤者的家屬,我沒臉見他們。」

  另一名逃離的船員則稱,「當時真的是沒有辦法。」舵手吳某說:「逃到船外的人都是萬幸地活下來的人。我們告訴乘客要避免受到傷害,直到救援隊來。」

  還有一名船員說:「當時正在工作,但船突然傾斜,急忙跑出來,根本無暇救其他人。」

  但是,在大多數船員逃離的時候,還是有一名女船員朴智英留了下來。

  「當船下沉的時候,她還在給學生們分發救生衣。」一名17歲的獲救學生說,「我問她為何不穿救生衣,她說船員應該先照顧其他人。她大聲喊,讓學生們儘快撤離。」

  另一名49歲的獲救者也看到了奮力協助乘客撤離的朴智英,「她在船上負責廣播,她一直催促乘客儘快離開,直到最後一刻。」

  客輪完全沉沒後,救援人員找到了朴智英,年僅22歲的她已經沒有氣息。

  朴智英原本不應該在這艘船上,2012年,她考上了水原一所大學,但不到一個學期,她便退了學。朴智英家庭貧困,守寡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需要她養活。「歲月」號客輪,是朴智英第一次工作的地方,也成為她人生的終點。(百千)

  「倒霉」的總理

  慰問家屬被潑水

  事發後,青瓦台取消所有會議,進入緊急工作狀態,但對政府的質疑聲並未平息。

  17日下午,韓國海水部漁村養殖局長朴俊泳對乘客家屬承諾:「為沉沒客船提供氧氣的設備將在下午五點到位」。在此之前,海洋警察廳曾表示「現在正大量往船艙注入空氣,為倖存者贏取生存時間」。

  韓國媒體報道,聽到朴俊泳的話,失蹤學生家長表示憤怒:「昨天夜裡就兩次提出已經在供給氧氣了,原來都是騙人的。」

  部分學生家長上前推搡朴俊泳,並向一起在現場的調查課長投擲麥克風。

  當天上午,韓國總理鄭烘原抵達安置沉沒客輪家屬的體育館,慰問等待消息的家屬。他從巴基斯坦訪問歸來後知曉客輪沉沒,隨後連夜趕來面見親屬。

  鄭烘原被情緒激動的家屬圍堵,被大聲質問救援不力。還有家屬向鄭烘原的身上潑水。

  當天,韓國總統朴槿惠也來到沉船事發海域,視察救援。此後,她也來到總理被潑水的體育館,慰問家屬。

  乘客家屬情緒激動,批評政府救援遲緩,並要求政府儘快向船體注入空氣。對此,朴槿惠表示政府會投入所有人力和物力進行救援。

  「朴總統一夜都沒合眼了。」青瓦台一名高官對韓媒體稱。 (儲信艷)

  特寫

  在失事客輪上,有多達325名去濟州遊玩的高中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已經隨船沉入大海。17日,韓國《朝鮮日報》、《中央日報》等媒體報道了這些學生在危急時刻發給爸爸媽媽的簡訊和電話。

推薦閱讀:

空軍一架飛機訓練中貴州境內失事 正全力搜救
馬航失聯客機搜救直擊:中國空軍每天飛8小時(圖)|飛機|海軍
怎樣看待動用如此力量搜救浙江浦江三名失聯孩子?
作為東方之星號的潛水搜救人員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韓國 | 失敗 | 搜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