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製作 錢從那兒來?

影視製作 錢從那兒來?

8 人贊了文章

本文作者: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賈虹律師

近日的新聞事件、逃稅傳聞、洗錢可能,讓高速發展的影視行業紛紛擾擾。

影視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以保障順利拍攝和成功發行,優秀的影視項目離不開資金支持,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項目積極對接資本,金融資本也正更進一步促進影視行業的增長和發展。

作為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影視項目的融資模式有其特殊性,在產業光環聚集、暴利誘惑的背後,投資方對其投資款的事前風控極為重要。如投資方不懂行業或者疏於風控時,投資風險加劇,資本就會失手。

國內常見的影視項目投融資模式有聯合投資、銀行貸款、基金投資、投貸聯動、版權預售、廣告融資、類眾籌融資等方式。

現試著梳理幾種常見模式:

聯合投資

聯合投資是影視項目較為普遍的一種融資方式。

這種模式下,各投資方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影視版權由各方共享、項目收益由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約定比例分配。

聯合投資一般由一家或二家投資方主投和啟動。在影視項目啟動、初期或進行過程中,尋找其他投資方或合作方跟投。

主投方通常會同時負責或安排影視製作和影視發行事項。

各投資方除投入資金外,一般還會根據各自優勢,進行一定的分工或資源整合,比如分工負責:提供劇本、主創聘用、拍攝製作,報批送審、廣告招商、宣傳發行等事項。

各投資方會在出資前簽署《聯合投資協議》,明確約定各方出資和支付、新增投資情況、項目收益和分配、各方權利義務、影視版權歸屬、各方署名順序、發行及結算等事項。

內行的投資者,在作為跟投方時,如果是出資金額較大或投資比例較多的情況,會額外重視投資的風險防控。不僅會在確定投資前,先行了解影視項目的題材是否適合市場、主投方是否資深靠譜、製作班底是否精良專業以及投資預算是否合理等,還會要求設立共管賬戶、派駐進組財務監督記賬,並且會要求如到期未發行可更換髮行方、項目出現問題可撤資等。而前述事項,在口頭協商一致後,均會體現在《聯合投資協議》中,以相應合同條款進行約定,提前布局必要的風控,盡較大可能的保障其知情權、監督權、退出權等。

筆者知悉的幾個投資方未回款的情況,主因不乏為:外行投資者在進行影視投資時,對影視行業了解不足,未設置基本的風控措施。有的投資者根本就沒有風控,在不了解項目情況、沒看過項目預算和沒有事先調研的情況下,相當於拍腦袋、閉著眼簽署了一份出資協議,協議內容對己方也完全無保障。這種情況下,事後再補救就會非常麻煩,並且結果不確定。因此,請務必在投資前睜大眼睛,評估或看清影視項目的風險,並盡量提前布局、防範。

大部分影視劇均採用聯合投資的模式籌措項目資金,這種方式既可以減小或分擔主投方的資金壓力,又可以綁定各投資方的資源,非常有利各投資方的合作分工,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各投資方的投資風險。

固定回報模式的聯合投資:

聯合投資中有一種特殊模式,即不論影視項目是否盈利及盈利多少,投資方均按照固定的比例在約定期限到期前,取得收益和收回投資本金。

這種模式,實質是以沒有擔保的債權方式投資影視劇,風險較大,投資方的出資金額或投資比例通常較小。

在大多數情況下,固定回報的投資方除享有收益回報和署名之外,不再享有影視項目其他收益,並且不享有任何版權。

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融資成本較低的方式,只需支付銀行固定的低額貸款利息,無需與銀行分配影視劇的收益。

影視項目為輕資產,收入渠道單一併資金占用周期較長,期間會存在諸如拍攝中斷、延期播放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對銀行回收貸款而言,都是很大的風險。因此,目前僅有少數大型影視企業的知名影視項目獲得了銀行貸款。

如電影《集結號》,在經過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嚴格的盡調和設置一系列風控措施後,取得了5000萬人民幣的貸款,其中,風控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華誼兄弟公司請中國進出口保險公司提供擔保,以王中軍個人資產進行抵押,華誼兄弟承諾在使用完自有的5000萬資金後方開始使用貸款部分,以及招商銀行派專人駐劇組監督用款等,可謂相當嚴格。

在大多數情況下,因為版權評估的難度較大,銀行更願意採用一些組合的擔保方式為影視項目提供貸款,比如:(1)版權質押+固定資產抵押方式:要求影視企業在提供成片影視劇版權質押的同時,讓影視企業用一些房地產進行組合抵押;(2)版權質押+擔保公司方式:即成片版權質押的同時,還要有專業的擔保機構提供擔保。(3)版權質押+個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方式:此種情況也多會要求個人以股權或房產等提供擔保。

根據筆者實操經驗:如進行正規的質押登記,未開拍、正在拍攝的作品均不能質押。部分已製作完成的劇集也不能單獨質押,需要電視劇製作完成並取得發行許可證後整部劇質押。

從上述可以看出,銀行貸款雖然融資成本很低,但需要提供擔保,並且,發放貸款的審核程序較為嚴格,周期也會較長,對大多數的影視項目而言,非常不容易取得。

基金投資

基金投資影視劇越來越常見,基金也逐漸成為影視項目的重要投資主體。

IDG資本早在2007年設立IDG新媒體基金,其參與了電影《未來警察》、《山楂樹之戀》在內的多部電影。隨後出現了包含一壹影視文化股權投資基金、大摩華萊塢基金、騰訊影視基金、博納諾言影視基金在內的大量影視基金,影視基金的數量仍在逐年增長。

影視基金更願意參與多部影視劇投資,分散投資,比如:博納諾亞影視投資基金,是由博納影業、諾亞財富、紅杉資本聯合發起的國內影視專業投資基金,自2013年8月首募成功以來,已投資《澳門風雲》、《竊聽風雲3》、《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等十餘部影片。

影視項目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對基金管理人的專業水平要求更高,其需要對金融產品市場和影視作品市場的運行有豐富的經驗和準確的判斷。

除了專業水平和經驗之外,正規的專業私募基金在投資具體影視項目時,也會格外重視風險控制,不僅會要求片方承諾在項目出現問題時回購基金出資、片方實際控制人提供連帶擔保、資產抵押,還會採取派基金的財務人員全程監管資金使用等風控措施。

此外,出於安全考慮,基金對每部影片的投資額也會限定投資比例,比如投資金額最多不超過該片總投資的10%-30%,以便更有效的分散投資風險。

投貸聯動

影視項目的「投貸聯動」,是指把資金分為投資和貸款二部分,銀行採用成立類似風險投資公司或基金的方式,對影視項目進行投資,在嚴格風險控制和風險隔離基礎上,實現資本性資金的投入;與此同時,銀行通過信貸投放等方式給影視製作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形成投資和銀行信貸之間的聯動融資模式。

還有有一種「投貸保聯動」,即加入擔保公司為貸款進行擔保,相比於「投貸聯動」,更增加了一層安全墊。

在筆者實操的「投貸聯動」影視項目中,「投貸聯動」需要簽署一系列的配套協議。銀行關聯的投資公司或基金除負責投資款出資和取得投資收益外,還負責為銀行貸款提供風險控制管理服務;融資企業(即影視項目的片方企業)的實際控制人,需要對影視項目的收益等提供保底,或需要對發行等事項提供擔保和承擔連帶責任。

一般情況下,「投貸聯動」中的貸款金額較大,利息介於正常銀行貸款和固定回報的聯合投資之間,加上投資的部分需要分配投資收益以及會涉及其他的一些「管理」費用,故「投貸聯動」整體融資成本會比銀行貸款高不少。

版權預售

影視項目的版權預售也是影視項目融資或者取得影視製作資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影視版權預售大多為網路平台預售、上星衛視電視台預售和海外預售幾個主要渠道,大多是播出平台或發行方以投代購性質的融資。

一般是在影視項目製作完成之前,基於劇本、主創和主演人員的陣容,向播出平台或海外發行方預先銷售影視劇的網路傳播權、電視播映權或海外發行權等,提前收取發行費、版權許可費或「保底發行金」,收回部分甚至全部製作成本,降低項目風險。

海外投資方因國內影視製作的限制性規定無法很便利的成為投資方時,也會改道以提前購買一些熱門影視劇的海外發行權(海外版權)以鎖定這些熱門劇目的海外發行並獲取相關海外收益。

預售劇目比較轟動的當屬電視劇《如懿傳》,雖然風波不斷、至今仍因種種原因尚未播出(擬於2018年8月上映),但是,當年僅宣布了由周迅擔綱女一號,電視劇還未開機,就已經定檔於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兩家衛視分別出價300萬元一集,加上騰訊視頻拿到網路獨家版權的價格是900萬元一集,片長90集,總售價達13.5億元。

廣告融資

植入廣告在國內起步較晚,發展也較為緩慢,但近期隨著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廣告融資也逐步發展。

目前,較為成功的廣告招商,可為片方收回一至三成的成本,大陣容和知名製作團隊及口碑良好的發行渠道是招商成功的關鍵。

也有一些更為成功案例,可以達到招商收入與成本持平。比如: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影片中的吃住行均滲透了各式各樣的植入廣告,出行駕乘的馬自達汽車,到辦公使用的聯想電腦,以及頻繁出現的屈臣氏、諾基亞、立頓紅茶、智聯招聘等。而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也是靠植入廣告收回了大部分成本。

如何既讓植入情節符合品牌定位,又能與劇情、演員,甚至是觀眾進行有效互動,避免讓觀眾感覺是在看廣告片,是未來廣告融資的一大挑戰,考驗著片方策劃和創意智慧,也對廣告融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眾籌融資

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是較早出現的影視「類眾籌」產品。然而,從本質上說,它並非眾籌,其實是國華人壽一款投連險的保險產品。

「娛樂寶」在2014年的首期項目包括電影《小時代3》、《小時代4》、《狼圖騰》、《非法操作》,全球首款明星主題的大型社交遊戲《魔范學院》等,總投資額為7300萬元人民幣。其中,影視劇項目投資額為100元每份,遊戲項目的投資額為50元每份,每個項目每人限購兩份。投資期限約為一年,預期年化收益為7%,不承諾保本保底。一年內領取或退保收取3%的手續費,一年後自動全部領取。購買人並有機會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

用戶通過娛樂寶平台購買國華人壽的保險產品後,資金將採取合法合規的方式採用信託或其他通道等轉化後,由阿里影業投向文化產業,獲取投資收益權。「娛樂寶」(阿里影業)對每個影視項目的投資最多不會超過30%,對大多數項目的投資比例會盡量控制在20%內,這樣可以很好的分散和控制對影視投資的風險。筆者參與的影視項目也曾被「娛樂寶」投資,投資比例也大致在這個範圍內。

類似的還有「百發有戲」,由中信信託與百度金融、中影股份等合作的「百發有戲」電影大眾消費互聯網服務平台,實質是全國首單互聯網消費信託,但是在宣傳和口語化時,稱其為「眾籌」。

「百發有戲」平台首期產品為《黃金時代》,以消費眾籌+電影+信託商業模式,通過信託受益權拆分轉讓的方式,參與投資該影片。任何人都可以憑身份證參加,最低起購金額為10元,投資回報與電影票房直接有關,即票房越高,用戶潛在的回報越大。

對片方而言,「娛樂寶」、「百發有戲」這類融資模式可謂一舉多得,不僅可以為影視項目帶來資金,還可以幫助片方進行用戶喜好分析,並可以在影視劇開拍前擁有海量粉絲和投資人,同時,加大了影視項目宣傳推廣力度。

資產證券化

很多人對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感到陌生。資產證券化(ABS)是指以目標項目所擁有的資產為基礎,以該項目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為保證,在資本市場上發行高級債券來籌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

1997年1月,美國著名搖滾歌星大衛·鮑伊(David Bowie)由於缺少流動資金,出售其音樂作品的版權債券,通過美國金融市場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了為期10年利率為7.9%的債券,募集了資金5500萬美元,用於其後期音樂製作,這一融資行為大獲成功,也被認為是最早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案例。

國內也正在進行電影票資產證券化的嘗試,華夏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華夏文交所)在2016年7月8日正式掛牌上市《我是處女座》的電影票,掛牌價為每張22元,總發行量100萬張,交易周期為三年。而《我是處女座》影票早在申購公告發布時,便吸引眾多投資者的目光,開放二級市場申購後,短短4小時即出現超額認購,成績耀眼。

結語

利益總是和風險共存,影視項目投融資規範操作時,風控措施相當嚴格,投資款並非像傳聞所言那麼隨意的被做手腳。影視投資雖然是高風險投資,但高風險並不意味著就只能躲避,藉助資深專業人士,讓風險防控從走過場變成實際保護的鎧甲,可較大限度的使投資更安全、更有保障。

推薦閱讀:

中國電影今年為何爛片成堆 影視投資7個賠2個賺1個平|中國電影|票房|爛片

TAG:影視投資 | 著作權 | 眾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