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談員工職業化建設

2007年末,筆者參加了一年一度的企業文化論壇,一位企業總裁談及企業文化建設時,一番話語擲地有聲:「什麼是真正的職業素質與精神?我們不要總是和員工灌輸忠誠和奉獻的理念。其實,我個人認為只有讓你的員工本著「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態度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設起一支職業化的隊伍。」

一語落地,在座議論紛紜,以往我們總是所理解,「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是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這樣的態度與職業化相距甚遠,因此很多人認為這位總裁的言辭不過是語出驚人,嘩眾取寵而已。因為這樣的觀念的確有悖常理,也絕非企業管理者所能接受的。其實當出現了這樣的理念之後,也引發了我們對於員工素質建設的思考,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員工?什麼樣的員工才是最符合企業標準的優秀員工?

多年以來,大多數的企業大力投入企業文化建設,都在宣揚員工對於企業忠誠、奉獻等的企業文化理念,企業都在倡導企業就是員工的家。於是,在這層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很多矛盾和衝突就被遮掩起來,這是企業與員工的「蜜月期」。

但是經歷了蜜月期的亢奮之後,回歸到現實之中,當企業和員工相互熟悉和了解之後,面對著利益的衝突與矛盾的紛爭,就出現了種種不和諧的現象和聲音,例如:有的員工「身在曹營心在漢」,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而這山看著那山高;有的員工躺在企業溫床上而愜意地享受,卻總是端起碗來吃肉,擱下碗來罵娘;更有甚者拿著企業的機密資料作為籌碼,準備到新主子哪裡邀功請賞……種種不職業的現狀讓企業管理者苦不堪言,而與此同時也讓員工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懣。

難道在企業和員工之間存在著永遠不可跨越的溝壑嗎?當員工與企業雙選成功之後,彼此之間雖然簽訂了勞動合同,同時也簽訂了企業文化的契約,這是一種源自於心靈的契約,員工作為企業中的一分子,必須本著職業化態度而恪守心靈的契約。

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推行員工職業化的建設,只有員工和企業都具備了職業化的素質與修養,才能真正讓企業文化力轉化為執行力,也才能使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真實的績效。

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與廣度、深度,職業化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當中國足球第一次走向世界,一位外國人米盧告訴了我們這樣的真諦:「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是決定一個人做事、做人的方式,同時也帶給最終的收穫與結果。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如何走好自己的每一步?這一刻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態度而上路呢?

這是一則關於態度的哲學故事:清晨,住持方丈奕尚禪師剛剛從禪定中起身,寺里剛好傳來陣陣悠揚深沉的鐘聲,整個山谷似乎都動搖起來。禪師凝神側耳聆聽良久,待鐘聲一停,忍不住召喚侍者,詢問道:「今天早晨敲鐘的人是誰?」侍者回答道:「報告方丈,是一個新來參學的小沙彌。」奕尚禪師點了點頭,吩咐侍者將這位小沙彌叫來。

奕尚禪師問這個敲鐘的小沙彌,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在敲鐘呢?」小沙彌不知奕尚禪師為什麼特意要見他,更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問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沒什麼特別心情,只是為打鐘而打鐘而已。」奕尚禪師道:「這不是你的心裡話吧?你在打鐘時,心裡一定念著些什麼?因為我今天聽到的鐘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只有虔誠的人,才能敲出這種深沉博大的聲音。」小沙彌想了又想,認真地回答奕尚禪師,道:「其實也沒有刻意念著,只是我平常聽您教導說,敲鐘的時候應該要想到鍾即是佛,必須要虔誠、齋戒,敬鍾如佛,用猶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敲鐘。就是這樣而已。」奕尚禪師聽了很是高興,他進一步提醒這個小沙彌,道:「往後處理事務時,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鐘的禪心,將來你的成就會不可限量!」後來,這位小沙彌一直記著剃度師和奕尚禪師的開示,保持司鐘的禪心,終於成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後來繼承奕尚禪師衣缽真傳的森田悟由禪師。

「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敲鐘是一個和尚的必修課。但看似簡單又平常的敲鐘,奕尚禪師卻能用心聆聽,讀懂了敲鐘人的心思意念,發現此人絕非泛泛之輩。現代的管理者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具有這位禪師的洞察力,能從敲鐘這樣的小事情中發現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其實,識別人才的不二法門就是要像弈尚禪師那樣,事事留心觀察,時時睜大雙眼,從別人不留意的細微之處來考察、辨別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真正為企業所用的人才,能夠為企業帶來希望與回報的人才,應該是具備良好職業素養與道德的人才,如果有職業素養與道德的缺失,那麼這樣的人始終無法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相反,能力越強將會給企業造成的危害越大。從整垮了巴林銀行的尼克.里森的案例帶給我們銘心刻骨的警示。

敲鐘是小和尚的必修課,工作是企業員工的必修課,我們更應該深刻地反思:我們為什麼而工作?究竟是為了薪酬、、理想和抱負,還是為了自己和企業的未來而工作呢?其實我們每個人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薪酬回報而努力,同時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創造未來而努力。既然我們身置其中,那麼就應該全力投入,就應該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絕對不應該以旁觀者角色或是指指點點,或者是牢騷滿腹。每一個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小和尚坐在鍾前一樣,一是坐在鍾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屬於自己的那份工作,能混過去就盡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資,不混白不混。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規定,把鐘敲響就行,把交給自己的任務草草完成就可以,至於質量如何,效果怎樣,不會想太多,任務之外的工作,更是視而不見,懶得去動。三是人在「心」還在,把鐘敲好,敲得能喚醒沉迷的眾生,也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力求把本職工作做到完美。這三種表現里,當然最希望第三種能成為主流。而要達到第三種境界,這就需要人人都能做到心中有「鍾」!

心中有「鍾」,還要讓鐘有一定的吸引力。面對一個簡單枯燥的工作,無論敲鐘者也罷,住持也罷,要想辦法把這份枯燥盡量變得生動一些,在枯燥中、簡單中尋求一點樂趣;要儘可能改善敲鐘者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引導敲鐘人培養一定的愛好,在雙方的努力下讓敲鐘者愛起鍾來。這樣的心中有「鍾」才是快樂的、主動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品質和修為。一件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我們還能夠奢望他去做好每一件大事嗎?中國古代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其實也正是在警示世人:不要眼高手低而好高騖遠。當每一天面對自己的工作,我們是否以一種虔誠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我們是否能夠百分之百的投入其中。其實我們在企業當中不要總是奢望每一天都是在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都在改變著企業的歷史與未來。

因此職業化態度首先應該具備「活在當下」的態度。不要把自己的輝煌總是留在昨天的記憶,也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託於未來,只有今天的努力,才會有明天的改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的收穫是要靠每一滴辛勤的汗水灌溉。只有我們以職業化的態度投入其中,每一天都會撞好自己的鐘,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自我的理想與價值。

黨向陽 《現代企業文化》

推薦閱讀:

【一天一學】英國計量
象法班(上)第一天教學綱要
17歲少女撞見男友和其它女孩說笑 一天兩次跳河
凈空法師:一天不讀經,就變成瞎子、聾子,連造了業都不知道,多可怕!
一定有一天, 愛情可以如此 [圖文]

TAG:職業 | 員工 | 職業化 | 建設 | 一天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