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你的知識焦慮》讀書筆記

《我懂你的知識焦慮》讀書筆記

《我懂你的知識焦慮》--作者:羅振宇等人

(註:書上的內容,我印象中大部分是邏輯思維早年間的視頻內容上有。其次,讀書筆記的內容,大部分我摘自書中的原句,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寫的句子)

第一章 知識焦慮的時代

1、每個人都被空間和時間這兩堵大牆死死地壓縮在肉身的牢籠中,唯一能夠讓我們越獄的就是知識。

2、互聯網就是這樣,單點突破,迅速地造一個很高的高低,形成勢能之後,再加上資本的推力,你知道它接下來能幹什麼嗎?這個你看不起的人,接下來可以花錢僱傭你,把你的內容買走。

3、融資的本質是助推。

融資的本質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

4、經濟環境裡面有一定的泡沫是一個健康的象徵。為什麼呢?你想啊,你獲得了一筆融資,你就在這一層基礎之上架了一層泡沫,這層泡沫可以幫你迅速上到一個新的高度。然後,你要做的是什麼?是用這筆錢迅速在這一層泡沫上落磚,把它填實,填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後,你又可以融資了,然後再回來填磚。你只要不是在泡沫上摞泡沫,就不容易發生危機。你只要在形成泡沫之後,迅速把這筆錢換成資源、經營能力、執行能力,把這一層泡沫填實,那麼你的發展速度就要遠遠快於那些完全靠自己的造血能力、贏利能力去造磚再來造高樓的人。

5、牛頓的偉大之處在於,在牛頓定律之前,人類不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律,以為世界是按世界的脾氣存在的,牛頓定律用數學公式解釋了這個世界的規律。

6、牛頓和他那一代人構築了一個觀念地層,沒有那個觀念地層,現代社會根本就不會發生。

7、牛頓他們這一代人出生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東西為他們準備好了,叫:科學方法。科學方法,就是用實證的方式去驗證,而非只是相信書本上記載的,聖賢們的說法,身邊人的說法。

8、人類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層累結構(地質雪上的一個概念,本意是說地殼是一層層地鋪就的,現在被引申到了很多領域)。不管我們現在認為什麼是正確的,從對和錯的角度來看自由、民主、法制、私有財產、市場經濟這些東西,其實太淺了,要深知,我們是站在人類的一個觀念地層的頂端。每一個我們確認的觀念,都有它逐漸發育的過程。換言之,它並不是天然正確的東西。

第二章 從經濟學開始升級認知

1、為什麼經濟學思維特別重要?

因為它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事實遠比我們看到的要複雜,社會結構、社會協作和人心的複雜度是遠超我們的想像的。只要我們帶著這個思維方式,儘可能地去認知更多的事實,那我們不就變成了一個聰明人嗎?

2、經濟學不是研究經濟問題,而是研究人的行為 ,更具體地講,是研究人在激勵的前提下,怎樣改變自己的行為。

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不是說買什麼都得掏錢,而是說所有的選擇必有代價。

4、王朔說過「第一等智慧總是自相矛盾」。

5、承認代價,比較權衡,不問是非,只爭高下。

6、經濟學認為,人和人是一個協作系統,所以它考慮的是怎樣優化這個協作系統和資源配置。我們和富人、帝國主義國家都在一個協作系統裡面。經濟學家總是在思考:怎麼優化這個 系統?說白了,往往是從制度層面來思考怎樣讓這個國家變得富強。

7、一個知識分子好不好有三個標準:立德、立言、立功。

8、張五常 《經濟解釋》、《賣橘者言》

9、怎麼能判斷他們說的是對是錯,是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呢?

第一,他是不是主張保護私有產權?

第二,他是不是主張自由貿易?

Q:思考:為什麼張五常先生反對《勞動合同法》、《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標準》?

第三章 創新,升級認知的工具

1、堅持做,持續地做,系統地做,用死磕 的匠心精神去做,這本身恰恰就是創新。

2、怎麼當一個好的創新者?就是以下三招:第一、持續地做,第二、系統地做,第三、死磕地做。這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

3、1921年-1956年,特曼實驗:挑選1500個智商在151分以上的兒童進行追蹤,發現「看來智商和社會成就沒有關係。」

待續......


推薦閱讀:

雖然一年只看了70本書,還是想分享這些收穫
速讀(快速閱讀)學習訓練方法總結
講真,好書值讀十遍以上
巧勁兒用得好,稿費少不了
最近你在讀哪本書?

TAG:讀書方法 | 讀書筆記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