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上最大盜墓賊,18座唐皇陵挖了17座,只有一座不敢挖,一挖就出怪事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唐伯虎的這首《桃花庵歌》中的幾句可謂膾炙人口,他看破紅塵,狀若瘋癲,放蕩不羈,將懷才不遇的無奈與憂鬱付諸阿堵之物,盡情瀟洒。這其中的五陵豪傑墓,指的是漢帝國的五座皇陵,其中就包括漢高祖的長陵和漢武帝的茂陵,曾經輝煌一時的帝國已經遠去,風光無限的皇陵變得荒涼無比,被人開墾為田地,永遠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

漢武帝之茂陵

其實,不僅是漢帝國,幾乎每個皇朝都一樣,隨著朝代更迭,陪葬品豐富的皇陵都遭到了後人的洗劫。就連慈禧老佛爺也沒有躲過,陵寢被軍閥孫殿英洗劫一空。但是就盜墓來說,孫殿英還不算是最大的盜墓賊,與五代時期的軍閥溫韜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這位天上掉下的「賊星」,把唐朝的18座皇陵挖了17座,毀壞珍品無數,是中國歷史上大大的罪人。

為什麼說他是「賊星」呢?因為據民間傳說,溫韜生下來時,剛好有一顆流星殞落在昭陵所在的嵯峨山,當時有看天象者認為這是一顆「賊星」,將給唐皇陵帶來一場災難。當然,這就是封建迷信了,是後人穿鑿附會的結果,但溫韜確實是賊星下凡,從小就走上了歪道,成為遠近聞名的盜賊。放在平時,他就是一個人人喊打的主,但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五代十國,天下大亂,正適合溫韜這樣的人成長。

開始時,溫韜投靠軍閥李茂貞,靠著好勇鬥狠成為了一員鎮將,但他畢竟是個小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反覆無常,有奶就是娘。開始時他跟著李茂貞,為了討好,他隱瞞自己的原姓,冒稱姓李。後來朱溫勢大,於是投靠朱溫,後來又叛變,回到李茂貞手下。但時間不長,溫韜又再次故技重施,拋棄了舊主,投靠了後梁。就在這一時期,溫韜擔任了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管轄關中地區,而唐代的皇陵恰好就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大唐的繁華剛剛鉛華散去,皇陵財富的傳說依舊在民間流傳,盜賊出身的溫韜自然是垂涎三尺。

雖說是五代亂世,但盜掘皇陵畢竟為人所不齒,但這對盜賊出身的溫韜來說根本就構不成道德障礙。他在這裡鎮守了七年,關中18座皇陵掘了17座,獲得大量稀釋珍寶,還大膽地將盜掘的物品名目編輯成冊,真可謂是史上最高調的盜墓賊了,他的這一「壯舉」也被寫進了各類正史、野史,流傳千古,遺臭萬年!

溫韜盜墓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胆進行的,連個軍事演習的借口都不用找。一個個堅固的皇陵被打開,一件件稀釋珍寶再次重現人間,生前尊貴無比不可一世的帝王,在野蠻的盜賊面前暴屍荒野,雪白的屍骨在蕭瑟的西風中隨風滾動,他們生前耗盡人民血汗建造的宏大皇陵再也無法讓另一個世界的靈魂保持寧靜。即使偉大如李世民,也難逃此劫,他的昭陵最為堅固,依舊難逃毒手,「昭陵最固,(溫)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

昭陵

「遂傳人間」,但當時是什麼人間呢?是兵荒馬亂、混戰頻仍、「白骨露於野」的亂世,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之一,這些珍寶甫一面世,就再次成為動蕩社會的陪葬品,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很多毀於戰火,永遠告別了人間。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鍾、王筆跡,紙墨如新」,說不定《蘭亭序》正在其中。但盜賊出身的溫韜根本就不通文墨,他只對金寶感興趣,這些書法繪畫他根本看不上眼。據說,溫韜在把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真跡,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再未出現,可能就是此時被撕毀了。

這十八個皇陵中,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想當年黃巢想挖掘此墓,卻因挖錯了方向而未成功。這一次溫韜為什麼也沒有成功呢,除了陵墓堅固,還有一個原因——「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據說溫韜帶領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每次一動工就會風雨大作,等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手下人告訴他,可能是此陵有鬼神保護,溫韜竟然也有害怕的一天,於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完全絕了這個念頭。

雖然是亂世,但盜陵的臭名、善變的立場卻成為溫韜最大的商標,也為最高統治者所不喜,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永遠是個潛在的隱患,何況還臭名昭著?所以即使溫韜拿出大批的寶藏來打點上下,依舊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最終溫韜被後唐明宗李嗣源帝賜死。溫韜是中國史上最大的盜墓者,其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給中華文化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溫韜之罪,百死莫贖!

推薦閱讀:

此陵墓300年後重見天日 挖掘中怪事接連不斷
天意示警?1644年大明王朝覆滅前的諸般怪事-頭條網
你見過的最堅強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秦始皇駕崩前的3件怪事
魔幻聊齋之奇人和怪事兒

TAG:盜墓 | 怪事 |